2019年06月24日09:40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長征是一場理想信念的遠征,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再走長征路”采訪團隊在福建閩西沿著先輩的足跡,尋訪這片紅色土地上的信仰力量。
從贛南到閩西,我們第一站到達福建省長汀縣。
85年前的9月30日,紅九軍團在長汀縣中復村集結踏上長征路。出發前保衛中央蘇區的最后一次大戰,就發生在中復村前的松毛嶺。戰前,長汀百姓無論男女老少,踴躍參軍。
一位名叫羅云然的老人,自己的三個兒子已經犧牲在了反“圍剿”的戰場上,得知松毛嶺戰事激烈,又把剩下三個兒子送來參軍。
當年毛澤東在長汀期間經常來到這口井邊和群眾拉家常,他了解到長汀百姓缺柴少鹽,米價又貴。可是當時的汀州市蘇維埃政府只注重擴大紅軍,并未注意到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于是毛澤東就把了解到的情況和思考的解決辦法寫了下來,請干部們一條一條地看。
行進在閩西大地的青山綠水間,我們來到了紅軍長征的另外一個出發地三明市寧化縣。“韭菜開花一桿心,割掉髻子當紅軍;保護紅軍萬萬歲,割掉髻子也甘心。”80多年前,當地許多客家婦女剪掉髻鬟加入紅軍,這支紅色娘子軍不少人犧牲在長征路上。
我們從寧化縣行進到清流縣,這里的毛澤東舊居墻壁上有一條紅軍標語,落款是紅軍七師一團。這支部隊后來整編成為紅34師的一部分。擔任中央紅軍總后衛的紅34師,6000多人主要是閩西子弟,為掩護主力紅軍突圍,他們在湘江一戰中幾乎全員犧牲。
近三萬閩西兒女隨中央紅軍長征,最后到達陜北的只剩2000多人。
為了信仰,先輩流血犧牲也在所不惜,他們的姓名很多甚至無人知曉,但功勛永世長存。再走長征路,也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尋根之旅,激勵后人在新長征路上堅定信仰,無畏前行。
黨的初心使命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的源頭活水和不竭動力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黨的初心使命從政治方向和現實應對方面為黨的自我革命提供了保障 確立初心使命難,保持初心使命同樣難。
黨的初心使命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的源頭活水和不竭動力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黨的初心使命從政治方向和現實應對方面為黨的自我革命提供了保障 確立初心使命難,保持初心使命同樣難。
記者何勇(左一)在湖南桂東縣寨前鎮廣場采訪黃維忠老人。在采訪行進到粵北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時,林小溪遇到了李梅德老人,他曾目睹紅軍長征入粵第一仗勝利后的場景。記者肖偉光在江西于都縣采訪過程中,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在祁祿山鎮金沙村冒雨重走紅軍小道。
6月23日,在廣東省南雄市油山鎮上朔村,紅軍后代、紅色講解員黃樹材站在紅軍當年走過的小巷。
福建是全國著名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紅軍故鄉和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這里留下了厚重而寶貴的紅軍精神。正是受到太爺爺的影響,蔡偉月大學畢業時,看到家鄉有不少地方還是荒山禿嶺,便毅然響應政府號召,返鄉承包了村里1300畝荒山。
85年前的那個秋天,在福建省長汀縣中復村,觀壽公祠前,6000多人的軍隊悄然集結。閩西蘇區,像這樣的從軍故事再普通不過,背后的信念簡單而樸素:跟著紅軍走,窮人有出路。
新華社福州6月20日電題:風展紅旗如畫——來自長征出發地長汀、寧化的紅色信仰報告 6月17日,在長汀縣南山鎮中復村觀壽公祠前,媒體記者在重溫當年紅軍長征前的場景。6月17日,在長汀縣南山鎮中復村的觀壽公祠,媒體記者在重溫當年紅軍長征前的場景。
題:血雨腥風的承載——記憶中的那些經典紅色意象 此文還要求把解決部隊的草鞋提到重要位置,以減少病員,鞏固紅軍戰斗力,并提出了解決草鞋的具體辦法。鐘佩璇介紹,山區多尖利巖石、多荊棘茅草、多蟲蛇叮咬,綁腿還有保護腿部的作用。
題:一個是紅字 一個是心字 ——記長征起點“守魂人”鐘宜龍 由于無從知曉這些烈士的姓名,鐘宜龍在這座烈士紀念碑上為英雄們刻上了統一的名字——“紅軍”。
等高線刻在一座木質廊橋上。得知松毛嶺戰事空前慘烈,紅軍急需補充兵源,老人又把剩下的3個兒子送到紅軍橋征兵處。磚瓦告急,蔡信書帶頭拆了自家房子,把磚瓦運上松毛嶺,供紅軍修建防御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