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14日16:2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重慶6月14日電 “三級和議”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重慶綦江創新社會治理方式
新華社記者栗建昌、徐旭忠、趙宇飛
大山深處的重慶綦江區新盛鎮石橋村,75歲的袁后立一早就來到村便民服務中心的一間掛著“分鐘法律診室”牌子的辦公室值班。
現在,退休教師袁后立的新身份是“分鐘法律診室”的和議員,負責值班“接診”,第一時間化解矛盾糾紛。
綦江,曾經的矛盾糾紛高發區,在村級單位設置“分鐘法律診室”,從和議員開展一級和議,到村支兩委啟動二級和議,再到鄉鎮街道黨委政府主導三級和議,自下而上,層層過濾,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一級和議: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陣陣激烈的爭吵聲,打破了石橋村的寧靜。
“姓王的是故意燒死我的桂花樹,他還兇得很。”村民稅正其怒氣沖沖地打電話給“分鐘法律診室”。
正在值班的袁后立不敢怠慢,立即趕到事發現場。原來,王明備將院壩內的干草燒掉漚肥,卻不慎引燃了鄰居稅正其家的桂花樹。兩人因此爆發爭吵,險些大打出手。
先安撫好雙方情緒,再實地查看,全面了解事件經過,對雙方進行調解……老袁是德高望重的退休教師,他的話兩人都信服。最終,王明備賠禮道歉并賠償損失,稅正其也不再追究,雙方握手言和。
“‘分鐘法律診室’參考‘110’的接警模式,由和議員輪流值班,接到村民‘報警’后,和議員要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開展一級和議,縮短群眾訴求解決的時間。”綦江區法學會秘書長鄒健說。
如今,村民們遇到矛盾糾紛就找“分鐘法律診室”已成為常態。
去年7月,石壕鎮萬隆村村民王文明到“分鐘法律診室”反映,一家企業2017年安裝排污管道時,占用其土地約0.3畝,卻未給予補償。
和議員萬學華立即展開調查核實,并組織王文明和企業代表進行調解,經過解釋疏導,雙方當場按照每年每畝地250元的標準簽訂了補償協議。
“村里的矛盾糾紛看似不大,一旦發酵可能造成嚴重后果。”鄒健說,一級和議由和議員實施,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是一種以德治為支撐的化解方式。
一級和議將大部分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2017年10月至今,綦江區共建立“分鐘法律診室”93個,共有和議員2034名,介入處置矛盾糾紛8500余件,其中一級和議化解矛盾糾紛占61.3%。
二級和議:群眾自治的重要平臺
一級和議無法解決的矛盾糾紛,則需要二級和議出馬。
二級和議由村支兩委組織實施,由村干部、綜治專干、和議員和當事人參與,以群眾自治的方式化解矛盾糾紛。
去年初,石橋村計劃修建一條村級公路,解決群眾出行難題,同時推動村集體產業發展,但前期工作的推進卻面臨重重困難。
修路資金需要50萬元,除去從上級爭取到的40萬元,仍有10萬元缺口,村里計劃由村民們以投資投勞的方式解決。
對此,公路沿線直接受益的村民表示支持,但90多戶村民因家離公路較遠而拒絕出資。修路事關重大,涉及村民較多,和議員多次上門協調,始終難以達成一致意見。
最終,事情被交到了二級和議。村支兩委組織村干部、老黨員、村民代表、和議員等召開座談會,協商制定出“直接受益者每戶出資,沿途村民出地不出資,邊遠村民自愿捐資”的籌資方案,并在社員大會上順利通過。
如今,這條關系到村民出行和產業發展的公路已順利貫通。
“村委會是基層自治組織,二級和議在村支兩委的主導下,引導群眾參與重要民生政策和重大項目建設討論實施,是群眾通過自治化解矛盾糾紛的重要平臺。”綦江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雷德環說。
三級和議:法治手段化解矛盾糾紛
一級和議與二級和議未能化解的矛盾糾紛,則由鄉鎮街道黨委政府主導三級和議,通過法治手段予以化解。
去年,綦江區新盛鎮至橫山鎮大坪村的公路開工建設。“我的土地屬于房屋宅基地自然界和滯留地,應該比耕地補償金額要高。”石橋村村民李應池拒不配合公路修建。
最初,和議員多次上門給李應池做思想工作,后來村社干部、綜治專干等人到李應池家說理,均收效甚微。
在此基礎上,新盛鎮黨委政府啟動三級和議。鎮黨委書記朱鴻帶上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組織村社干部、法律界人士、群眾代表和李應池本人召開院壩會,對現行國家政策法規予以解釋說明。
“李大姐,根據國家政策規定,現在已經沒有房屋宅基地自然界、滯留地、耕地之分了,補償要按照統一的標準執行。”朱鴻說。
“修路是大好事,既然國家政策是這樣規定的,我一定支持。”李應池心服口服,表態積極配合公路修建。
統計數據顯示,綦江區“三級和議”機制化解矛盾糾紛成功率達100%,全區信訪量大幅下降,2018年全區信訪5001人次,比2017年下降44.3%。
“‘三級和議’機制既是化解矛盾糾紛的有效舉措,也是推動德治、自治、法治‘三治融合’的有效載體,也是黨委政府密切聯系群眾的有效通道,將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綦江區委書記袁勤華說。
“我們發現,店口鎮在一周內發生兩起交通事故,建議對諸店線店口鎮路段的路燈亮化提升。除了通過分類矛調數據開展“源頭治理”外,在諸暨市矛調中心,還有不少通過“人機協同”的數據服務窗口。
小到一個居民樓的建設,大到一個城市的精密運轉,背后都是一篇社會基層治理大文章。于此同時,義烏啟用外籍調解員和新義烏人調解員,組建29支矛盾調解突擊隊,變“群眾跑”為“跑群眾”,主動上門調處化解糾紛,打造義烏國際化社區治理新模式。
截止8月份,中心共受理各類矛盾糾紛調處訴求9407件,其中分流至信訪2002件,分流至公安59件,分流至法院151件,分流至公共法律服務4995件,分流至各類調解組織2060件,分流至其他渠道140件,其中各單位聯動解決160件。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因其境內的阿尼瑪卿雪山聞名遐邇。而拉加鎮贊根村黨支部書記官卻在為群眾化解矛盾“解疙瘩”,維護民族團結方面有著獨到的經驗。
西吉縣公安局偏城派出所副所長黎銘為群眾發放固原市公安局印制的《法治扶貧手冊》,并講解法律知識。從老百姓的喜怒哀樂、油鹽醬醋、家長里短入手,探索排查化解矛盾糾紛的“1234”工作法,是彭陽縣公安局推進法治扶貧、創新治理趟出的新路子。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要求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努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為有效化解基層社會矛盾,須從服務供給主體、內容、動力三個維度,補齊公共法律服務短板,健全基層矛盾化解的公共法律服務機制。
3月30日,正在浙江省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安吉縣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了解群眾矛盾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模式運行情況。用活調處辦法,讓老百姓遇到問題“愿意說”。
3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安吉縣考察。他來到安吉縣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調研,了解基層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情況,與工作人員和辦事人員親切交流。習近平說,矛盾處理是一個國家、社會長治久安的一個基礎性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30日在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考察,同村民們親切交談,了解該村多年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綠色發展發生的巨大變化。隨后,習近平前往安吉縣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調研,了解基層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情況。
3月30日下午,正在浙江省考察的習近平,來到安吉縣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在這里,多部門集中辦公、集約管理、集成服務,讓基層社會問題矛盾糾紛的化解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