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07日10:25 來源:工人日報
“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是個有機整體,黨的要求、發展任務、基層群眾愿望結合起來,在運行過程中一一得以實現。
記者 余嘉熙 通訊員 董君亞
《工人日報》(2019年06月07日07版)
“支部這個三捐倡議(捐物、捐錢、捐工)提得好,我擁護”“有錢出錢,沒錢可以出力。我雖然85歲了,但還可以幫著去做些群眾工作呢”……
河南蘭考縣桐鄉街道王莊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會議室內,黨員們正在審議社區道路翻修的事宜。經過近兩個小時的認真討論,“翻修老路”的提議經過到場黨員簽字同意后,正式提交社區居民代表大會決議。
類似的場景,在河南全省的城鄉成為常態。日前,記者前往河南五市十余個鄉村社區,探訪“四議兩公開”在河南的生動實踐。
“倒逼”干部做實事、辦好事
“四議兩公開”是在現實問題倒逼下產生的。
“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當前,農村工作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但思路、機制和方法還停留在以前的老路子上,非改不可了。
在認真總結基層黨建和村民自治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鄧州市委從鄉村治理體制機制改革入手,把堅持黨的領導融入村民自治框架內,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創新群眾工作機制,逐漸形成并完善了“四議兩公開”工作法。
所謂“四議”指黨支部會提議、村“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決議;“兩公開”即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按照要求,村里重大事務必須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決策實施。
“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是個有機整體,六道程序猶如六個齒輪,環環相扣、協轉運轉。黨的要求、發展任務、基層群眾愿望結合起來,在運行過程中一一得以實現。
在提議環節,加強黨在農村的領導核心作用,讓黨支部既是村一級決策的提議者,又是決策過程的操控者,更是決策實施的推動者;在商議環節,提升村“兩委”班子聚合力,“兩委”班子成員要對村黨支部提議進行修改和完善;在審議環節,體現黨員主體地位,參加黨員大會可以發表意見、審議事情、落實實事;在決議環節,尊重和保障村民自治權利,村級重大事項通過確保“群眾說了算”;在“兩公開”環節,發揮監督作用,提高執行力,落實群眾的知情權、監督權,“倒逼”著基層干部干實事、辦好事。
從“首吃螃蟹”到“花開全國”
全省規劃建設“村村通”硬化路,修1公里需要三四十萬元,但省、市每公里的補助最多10萬元,其余都要自籌。之前,每公里幾十萬元的修路差額款,因為牽扯到群眾分攤,所以拉扯很長時間都得不到有效解決,基層群眾意見很多、干部牢騷不少。
夏集鎮白塔村黨支部書記王本千回憶說,過去村里一到下雨天出門就兩腿泥,道路問題嚴重制約了發展和致富,誰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但按照政策,村里還需自籌24萬元,算下來村里人均要掏120元,“十幾年前,這對村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王本千說,除了籌錢,拆遷、賠償也是困難重重,村民對此有不少抵觸情緒。但大家都知道,錯過了這次機會,再想修路奔小康會更曲折。
于是,一場場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開展的商議和審議,最終使村民達成共識:“要不要修路”變為“怎樣修路”。
黨員做村民代表的工作,村民代表再做群眾工作。有了黨員、村民代表的積極參與,修路方案、集資辦法、拆遷補償等難題得到了解決,僅用3天就籌集24萬元,歷時53天完成了16戶宅基地征用、12戶房屋拆遷、4座墳地遷移、500多棵樹木的砍伐和全部道路的修建。
鄧州市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后,僅用了1年時間就修建了近1000公里的鄉村公路,實現了“村村通”。不僅僅是修路,2008年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大搬遷,鄧州市需要接收安置移民3萬多人,占全省移民安置總量的五分之一。
工程浩大,關鍵還是故土難離,而“四議兩公開”讓其變得容易很多。移民代表參與到民主決策全過程,不到半年時間就妥善調整好30多個移民村的生產生活建設用地。
由于其顯著的效用,這一發端自河南鄧州的創新之舉,三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截至目前,該工作法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000多個縣(市、區)推廣應用,2萬余人次到鄧州考察學習,受邀外出講座800多場。
讓每名黨員群眾都參與基層事務
之前開黨員大會,到場人數不足四分之一,會議表決都無法進行;如今,微信里喊一嗓子,全部到齊——在河南,“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由農村向城市社區延伸后,普通黨員和基層群眾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
在《工人日報》記者連日來的蹲點采訪中,“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普遍被認為是基層黨員干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有力落點。
在城市社區,“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同樣活力四射。走進鄭州市綠云小區,繁花滿樹,青草如茵,窗明幾凈的養老服務中心里,老人們正在做老年保健操、下象棋,一派幸福祥和的景象。
這個建設于“一五”計劃時期的社區,由于設施老化、物業管理滯后,曾經垃圾遍地,違建交雜,房子低價轉手都無人問津。
2018年,綠云小區被列入二七區老舊小區改造首批試點。“改造怎么做?群眾最有發言權,但依靠黨員是關鍵。”綠云社區黨支部書記羅麗琴說,在改造過程中,他們充分運用“一征三議兩公開”工作法,在“聽”和“做”上下功夫,依靠社區黨員采取逐戶上門走訪、集中座談等形式,廣泛征集群眾意見建議,累計走訪入戶800余人次,集中征集意見12次,征集群眾意見建議800余條。拆除違法建設近千平方米,突出水通、路平、燈明、行暢、景美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讓老舊小區“顏值”與“氣質”齊升,重回往日“俏模樣”。
羅麗琴口中的“一征三議兩公開”工作法,是鄭州市探索“四議兩公開”在解決城市社區治理難題的實踐中提出的創新模式。“一征”即征求社區建設意見,“三議”即社區“兩委”提議、相關單位商議、黨員和居民代表會議決議,“兩公開”即決議內容和實施情況公開。
在這個基礎上,鄭州市又配套建立了社區建設意見征集、民情分析會、黨群議事會、社區事務會商和民主評議會等制度,力爭“議一件、成一件、見效一件”。由此,在居民需求多元化的城市社區中,起源自“四議兩公開”的“一征三議兩公開”,已經不是單純的決策議事機制,同時也成為街道、社區黨組織教育、引導黨員的機會,無形之中提高了黨員為群眾服務的意識。
”在脫貧攻堅中,南陽市專門下發《創新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提升脫貧攻堅工作質量意見》,制定工作法流程圖,推進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退出,使脫貧工作過程和成效獲得群眾認可。
8月27日至28日,省委書記王國生到南陽市內鄉縣、鄧州市、唐河縣、社旗縣,調研縣域經濟、企業發展、生態保護等工作,就“十四五”規劃編制聽取意見建議。在“編外雷鋒團”展覽館,王國生握著雷鋒戰友姚德奇、宋清梅的手,聽老人講述雷鋒的事跡,共同學習雷鋒精神。
仲夏的夜晚,在南陽鄧州市龍堰鄉刁河村文化廣場上,幾十名村民正練習廣場舞,以迎接即將舉行的全市廣場舞大賽。如今,在鄧州市,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已經成功搭建了一個廣大黨員群眾充分參與村級事務的好平臺,探索出了一條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新路子。
仲夏的夜晚,在南陽鄧州市龍堰鄉刁河村文化廣場上,幾十名村民正練習廣場舞,以迎接即將舉行的全市廣場舞大賽。如今,在鄧州市,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已經成功搭建了一個廣大黨員群眾充分參與村級事務的好平臺,探索出了一條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新路子。
2019年1月,“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繼2010年和2013年兩度寫入中央一號文件之后,被寫入了《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 “我們通過科學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讓重大決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凝聚了人心,推進了工作。
“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已成為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推動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和促進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有力有效的工作方法。歷久彌新的“四議兩公開”必將為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新篇章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四議兩公開”,即村黨組織提議、村“兩委”會議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決議,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羅麗琴口中的“一征三議兩公開”工作法是鄭州市探索“四議兩公開”在解決城市社區治理難題的實踐中提出的創新模式。
散發著泥土芳香的“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從鄧州出發,深植中原,播種九州,氣象萬千,碩果盈枝。在新時代,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村民自治為基礎,“四議兩公開”常抓常新,必將煥發出更加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正是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關注、親自過問、親自指導下,河南在完善推廣“四議兩公開”工作法上走出了一條理論跟進、思想看齊、實踐對標之路。“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是基層黨員干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有力落點。
十年來,歷屆省委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完善推廣“四議兩公開”工作法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持續加力、持續推進。2014年6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的意見》,要求認真總結經驗,客觀分析問題,確保全省行政村有效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