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04日15:12 來源:光明網
作者:蘇銘
歷史大浪淘沙,善本千年留傳。
一本好書,一座富礦。對待文明遺珠般的古籍善本,我們始終謹記“盛世修典、和世存典、亂世毀典、末世忘典”的古訓。最近這段時間,喚醒沉睡的古籍善本成為輿論圈的一件盛事。就在“文脈頌中華·e頁千年”中華古籍善本網絡主題傳播拉開序幕之后不久,5月26日,東方衛視“古籍今讀”開播分享會暨上海圖書館藏古籍善本特展開幕式亦在線下舉行。曲高和眾、不約而同——這大概就是善本力量與文明和弦的彰顯。
中國人講究“文以載道”。藏書雖然藏的是“文”,敬畏與信仰的卻是其間的“大道”“正道”。善本便是好書,銖積寸累的古籍善本,是老祖宗告慰民族鄉愁的最好“家書”——傳遞著浩蕩綿遠的歷史文化,記錄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說古籍善本是“國家寶藏”,顯然不為過。
善本是文化遺珠。如同書院文化一樣,古籍善本在民間亦是光芒四射。盡管歷代典籍十不存一,但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存古籍仍有約19萬種,其中僅保存在公共圖書館系統的就有2750萬冊,可列入善本的約有250萬冊。無論是舊稿本、舊抄本、舊刻本,抑或是精校本、精注本、精印本,如果說它們由點及面地擘畫出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的歷史圖景,那么,善本則是卷帙浩繁的燦爛圖景上的璀璨群星。歷經歲月淘洗與磨礪,它們有幸成為歷史文物、學術資料、藝術遺存,成為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精氣神。
善本是文明瑰寶。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籍善本如黃鐘大呂般聲震九州。北大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漆永祥教授曾舉例說:民國時期,胡適在日本發現《考信錄》后非常重視,回國后令顧頡剛等人整理出版。顧頡剛深受崔氏影響,創立“古史辨派”,成為二十世紀史學流派中的中流砥柱。事實上,屠呦呦受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的啟發,采用低溫萃取法成功提取青蒿素,從而獲得舉世公認的諾貝爾獎等佳話,亦是善本時代活力的印證。史學派別也好、自然科學也罷,或雕鏤精美、或筆跡遒潤、或墨凝如漆的善本,是古代版本文化遺產的“活化石”,是大寫著“文化自信”的文明瑰寶。
冗繁去盡留元氣,古籍滄海渡文明。今天,到了讓沉睡的古籍善本蘇醒的時刻。原生性保護工作固然要馬不停蹄,創新性發展大計亦要不舍晝夜。讓這些來自山川湖海的文明瑰寶自帶流量、自有光明,就要讓它們從博物館走向屏幕、走近指端,讓更多年輕的中國人徜徉在古籍善本的大美之間!(蘇銘)
周文彰在主題分享時表示:“互聯網的發展與普及,改變了傳統文化的存在方式,創新了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推動了傳統文化的價值實現,豐富了傳統文化的展覽資源,創新了公共文化服務的路子。
整理出版是古籍善本保護的有效手段。整理出版是古籍善本保護的價值體現。最后,整理出版是古籍善本保護的必然趨勢。中華書局、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等一大批致力于古籍整理、善本保護流通的古籍出版社,在時代呼喚下繁榮發展,屢創佳績。
善本之魅力,一頁傳千年。古籍善本,即歷經時間淘洗而流傳下來的實體版好書。隨著近年“國學熱”“傳統文化熱”的興起,古籍善本的收藏呈復興之勢。國人自古愛書、讀書、藏書,且對古籍善本情有獨鐘。
總體來說,善本價值大致如下: 一、善本是中華文明的根脈,代表了中華文化中最核心、最有價值的部分。推而廣之,屈原、賈誼、司馬遷、班固、李白、杜甫、蘇軾、黃庭堅等歷代的優秀文人,所匯集而成的波瀾壯闊的中華文脈,也正是有賴各種古籍善本而得以傳承。
據媒體報道,自2019年起,我國將在10年內累計投入3億元專項資金,開展迄今為止布達拉宮最大規模的古籍文獻保護與利用專項工作。古籍,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蘊藏著千百年的經驗智慧,傳揚著古圣先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價值皈依。
善本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中華古籍故事”系列動漫,旨在以動漫形式生動呈現古籍的文化魅力,讓普普通通的讀者真切觸摸到古籍之美。集《古籍中的“黑科技”》通過擷取古籍善本中記載的歷史故事,介紹和展示了指南車、木牛流馬、諸葛連弩、麻沸散、渾天儀、地動儀等科學發明,展現出古籍善本妙趣橫生的一面。
要充分發揮互聯網與古籍數據庫的作用,將古籍善本進一步數字化與網絡化,使更多人學習、傳播與熱愛古籍,熱愛優秀傳統文化,讓古籍“火”起來。
歷史告訴我們,不斷激活古籍善本的新生命,一直是中華民族傳承古老文明、再造新型文明的源頭活水。激活古籍善本的新生命,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也是中華文明傳承創新的源頭活水。
古籍善本,文明遺珠。今天,沉潛歲月深處的古籍善本,因互聯網而煥發璀璨新生。”在古籍善本的征集、保存、修復、編目、影印及網絡傳播中,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得以彰顯,中華文明血脈得以活化。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國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長處、優點。本次網絡主題傳播,也是對中華善本保護和傳播的一種創新探索,力求通過內涵挖掘和價值呈現,讓中華善本重煥生機,為學界所應用,為大眾所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