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03日19:07 來源:映象網
映象網訊(記者 燕子丹 文/圖)6月1日清晨6點多,在國家級貧困縣魯山縣瓦屋鎮的街上,一群孩子正在朝陽的光輝中列隊前行。這次,他們不是一早去照看自家的牲畜,不是趕著天氣涼爽下地收麥,而是去過一個別樣的兒童節。
上午10點多,大巴車停在了河南人民會堂門口。車上,瓦屋鎮的41名留守困境兒童正熱切地張望著窗外,他們的年齡從8歲到13歲不等,全是品學兼優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兒童和留守兒童,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是第一次到大城市,第一次來到這么遠的地方,眼神中充滿了好奇、驚喜和一絲的怯生。
這一天的鄭州之行被安排得豐富多彩。10點半,孩子們在人民會堂一樓禮堂,欣賞兒童劇《阿貍夢想之城堡》;12點半,集體乘坐地鐵,第一次感受在地下跑的“火車”;13點半,在鄭州肯德基高新區萬科餐廳就餐,參加特意為孩子們準備的“六一”小候鳥故事會活動;15點,參觀鄭州大學機器人實驗室;16點,參觀鄭州大學圖書館;17點,游覽鄭州大學校園;17點半,鄭大餐廳就餐;18點半,返程。
對于很多城里娃來說,旅游、美食、豐富多樣的興趣班觸手可得,而對于很多貧困地區的留守兒童們來講,一次大餐、一場電影都是奢望,更不用提去大城市旅游、參觀大學校園了。第一次來到省會鄭州,見到了電視中才有的高樓大廈,第一次零距離接觸人工智能機器人、感受高科技帶來的視聽震撼,第一次游覽大學圖書館,深陷“書海”……每一個“第一次”都讓這些孩子們激動不已。
來自瓦屋鎮劉相公小學6年紀學生王佳佳抑制不住興奮。“我夢想中的大城市,就是樓很高,車很多,路很寬。”鄭州是她去過的最遠的地方,也是她除縣城外,到過的第一個大城市,“感覺眼睛都不夠看。”
13歲的喬錦偉,來自瓦屋鎮馬老莊中學,這是他第一次來到城市。“我們家條件不好,我能上學已經很不容易了。知道要來鄭州,自己夜里醒了4次,生怕遲到了。”懂事的喬錦偉說,這次來鄭州,他最期待的就是去看機器人,“機器人是咋走路的,長啥樣子,真的會跳舞唱歌下棋嗎……”
看過兒童劇,參觀過鄭州大學機器人實驗室和圖書館,王佳佳直言“精彩”,“兒童劇,機器人,以前從來沒有看過,鄭大的校園很大,很漂亮,圖書館的書真多……”王佳佳說,她做夢都沒想過有機會能見到這么多新鮮的事物,“機器人我只在電視上看到過,好神奇的。”提起這些新鮮事物,品學兼優的王佳佳,眼睛里放光,“我也要好好讀書,考上好大學,才能知道的更多。”
一個細節感動了大家。在鄭州肯德基高新區萬科餐廳就餐時,王佳佳吃到一半突然不吃了,把剩余的蛋撻、雞塊裝進紙袋,默默地塞進了書包。“咋不吃啦?吃飽了?”帶隊老師問,王佳佳遲疑了幾秒鐘,低聲說:“第一次吃,挺好吃的,給妹妹帶回去點。”
在與孩子們的交談中,記者深切地感受到孩子們的渴望,他們渴望見到外面的世界,渴望接觸新生事物,渴望有優越的教育環境滿足他們的求知欲,但對于這些孩子來講,渴望變成現實,的確不容易。“我們學校有308人,貧困戶就有三分之一,留守兒童占六七成,平時孩子們就沒有這條件接觸新鮮事物,這次多虧了咱駐村第一團支書幫忙,孩子們才有機會來到鄭州。”瓦屋鎮劉相公莊小學校長楊雪梅說。
鄭州大學團委的王煒蘋老師知道孩子們要來,特意安排了6位魯山籍在校大學生作為志愿者全程陪同孩子們逛校園做講解,去圖書館,引導他們和外國友人握手交流,一下午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結束時,幾個魯山籍在校生寄語孩子們“要珍惜時間,多讀書,要相信知識改變命運,要給自己定目標,要飛得比鄭大這個平臺還要高。”這些“老鄉”哥哥姐姐的話,觸動了孩子們的心。
團省委派駐魯山縣瓦屋鎮第一團支書曹政說:“在我駐村時發現,很多山村里的孩子太閉塞了,有的甚至連大學都不知道是什么?也沒有理想目標,家里對讀書上學也不是很重視,特別心痛。”
孩子是祖國的希望,是家庭的未來,為切實關心關愛本地留守和困境兒童,幫助他們立志、勵行、成長,曹政根據當地留守和貧困兒童現狀,聯合鎮中心校決定開展瓦屋鎮“雛鷹計劃”,此次“六一”活動,就是“雛鷹計劃”的一次生動展現。
“初步設想是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關心、關愛、關注活動,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靈活方式,一方面讓孩子們外出開眼界、長見識,一方面讓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和教育力量走進瓦屋幫助孩子們學本領、增志氣,志智雙扶,有效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曹政說,這次六一活動,就是“雛鷹計劃”走出去的一次實踐,“帶孩子們親身體驗大學生活,感悟城市發展魅力,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理想。”曹政堅信,這樣的活動,肯定能讓孩子們的內心有所觸動,甚至會對他們的人生產生重大影響。他也期待,能有更多愛心人士加入進來,一起關心和幫扶貧困地區孩子們的發展,助力孩子們夢想成真。
據了解,“第一團支書”工作是近年來團省委聯合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開展的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工作,通過選派優秀團干部和青年骨干到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村兼任第一團支部書記,加強基層團建工作,努力提高基層共青團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為脫貧攻堅注入新鮮力量,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儲備青年人才。
新華社北京12月7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資料圖片 ▲昭通市貧困群眾在昭陽區工業園區的東莞電子企業數據線生產車間工作。目前,東莞結對幫扶昭通6縣區到廣東就業的貧困勞動力27748人,轉移到其他地區就業的貧困勞動力165440人。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當地養羊戶董紹碧為我們揭開了南江黃羊獲得“亞洲第一”美譽的秘密:
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6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廣大群眾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是穩步推進鄉村振興的新臺階,是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出發點。
2020年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將于本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在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6個行政村近萬名群眾心中,臨潁縣公安局皇帝廟派出所指導員陳曉磐是他們最親近的人。
這些熱心的志愿者,都是“紅心志愿服務協會矛盾糾紛化解群”成員,其中有5名心理咨詢師,其余全是律師,具備很高的專業水平。王紅心喜歡這些“角色”,她的愿望是當好“勤務兵”,“群眾有難事兒,希望我都能幫上一把”。
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表示,教學改革是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美育工作的關鍵,聚焦“教會、勤練、常賽(展)”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江蘇省注重農村學校美育均衡發展,連云港市東海縣的少兒版畫、南通市通州區的民間美術、鎮江市揚中市的剪紙藝術、揚州市邗江區的傳統手工藝、徐州市睢寧縣的兒童畫等,成為當地農村學校的美育特色。
2019年,景寧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0014元、20005元,同比增長8.8%、10.1%,縣域綜合實力在全國120個民族自治縣中位居前列。從景寧發展實踐看,一支干事創業、接續奮斗的黨員干部隊伍,是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河北站媒體采訪團走進石家莊市贊皇縣原村土布博物館。記者周國梁攝 近年來,在贊皇縣雪芹棉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和原村土布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贊皇縣1300多名農民過上了好日子,帶動了周圍6個鄉鎮17個村貧困婦女共同致富。
題:讓文明之花競相開放——多地全國文明單位掠影 “初心如磐,作為全國文明單位,我們將進一步弘揚浙江港航精神,一以貫之打造一流的業績,一流的隊伍,一流的文化,不斷譜寫浙江港航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