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17日17:51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重要論述】
作者:肖斌(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發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作用,要注意加強話語體系建設。”“要善于提煉標識性概念,打造易于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引導國際學術界展開研究和討論。”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是時代精神的鮮明體現,是主流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屏障。在新時代,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大力加強話語體系建設,著力提升話語的“能見度”。
堅持建設性批判精神的話語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要善于處理好批判性話語與建設性話語的關系。毋庸置疑,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精髓,有分析、有鑒別地吸收借鑒國外理論,并深深根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但有人便據此認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生成應當只訴諸建設性話語,而應將批判性話語一律排斥在外。事實上,這種觀點人為割裂了批判性話語與建設性話語的有機聯系,誤解了馬克思主義這種基于科學批判精神的話語生成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哲學社會科學要有批判精神,這是馬克思主義最可貴的精神品質。”這種批判精神,不是簡單消極的否定,本質上是對批判的和革命的辯證法旗幟的高擎。對于這種話語生成方式,列寧曾這樣描述道:“凡是人類社會所創造的一切,他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討,任何一點也沒有忽略過去。凡是人類思想所建樹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運動中檢驗過,重新加以探討,加以批判,從而得出了那些被資產階級狹隘性所限制或被資產階級偏見束縛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結論。”正是借助于批判性話語與建設性話語的高度集成,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既是一段充斥論戰與交鋒的批判史,也是一段“術語革命”引導下的話語生成史。由此看來,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絕不是簡單地將馬、中、西相關話語像擺積木一樣選擇性拼湊起來,這種思想的混同雜糅與理論的移花接木非但不能建構起嶄新的話語體系,而且只會造成話語之間的“對沖效應”與整個話語體系的不自洽、不穩定。因此,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必須要以“術語革命”為先導,在發展原有話語中豐富其內容,在改造外來話語中賦予新內涵,在創建嶄新話語中揭示新規律,真正在批判性話語與建設性話語的創造性轉化中充分彰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新見解。
立足當代中國實踐的話語
偉大的哲學社會科學成果從來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對人類社會所面臨重大問題的回饋與凝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應該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加強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加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以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等領域的分析研究,加強對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研究闡釋,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實踐。”這指明了中國話語與中國道路之間的緊密聯系。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以無限豐富的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為基礎,形成較為科學完備的話語表達,進而將中國經驗提煉為系統化學說。
現階段,推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真正成為一種立足于當代中國實踐的話語,亟須糾正兩種不良傾向。一是經院式、學究式的“自我屏蔽”。這種研究進路往往將特定理論作為不可侵犯的神圣肖像,執著堅守從抽象概念到抽象概念的閉路循環,拒絕理論與現實的一切“接洽”,甚至認為關注現實、回應現實本身就是一種理論淺薄和學術輕浮。應當清楚,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決定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需要的程度,一旦離開現實,再強大的理論能量也注定不能轉化為改造客觀世界的真實力量。二是盲目照抄照搬他國的話語模板,忽視國家間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差異性。應當看到,無論是中東亂局,還是拉美衰退,“水土不服”的外來話語輸入帶來的只能是嚴重災難。只有牢固樹立科學的問題意識,在立足當代中國實踐基礎上不斷總結、提煉、升華中國發展經驗,我們才有可能創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
恪守以人民為中心的話語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有所作為,就必須始終恪守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和研究導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根本性、原則性問題”。世界上從來沒有純而又純的哲學社會科學,也不存在“價值中立化”的哲學社會科學話語。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所說,“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作為精神生產的重要象征,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必然是特定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的自然映射。在資本主義社會條件下,其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必然是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折光鏡。本質上來說,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占主導地位的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以資本邏輯為中心,由于既定階級視野局限性與現實利益羈絆,他們往往有意或無意地將問題的現象與本質混同,既不能揭示社會經濟運動的基本規律,又不能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利益代言。相形之下,我國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家,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貫穿治國理政各個環節,也必然反映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的價值取向上。新時代下,恪守以人民為中心的話語本色,不能流于口頭、止步于思想環節。要樹立為人民著書立傳的偉大情懷,不斷從“小我”走向“大我”,真正確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的群眾史觀。要緊扣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切實研究回答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時代課題。要注重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通俗化與大眾化,真正在話語表達方式上把格局、戰略與人物、故事有機結合起來,讓話語體系在有深度的同時更有溫度。
《光明日報》( 2019年05月17日 11版)
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勾勒了鑄魂育人的路徑,回答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往哪走”的問題。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闡釋了鑄魂育人的途徑,回答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如何走”的問題。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歷史表明,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概言之,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思想先導,發展中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中國現代化實踐提供了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新春佳節,讓我們聚焦過去一年里習近平總書記牽掛的那些人那些事,重溫那些暖心提氣的話語,在諄諄囑托中感受濃濃暖意,在殷殷鼓勵中匯聚前行力量。新時代呼喚著杰出的文學家、藝術家、理論家,習近平總書記對他們寄予厚望。
1月19日,省社科聯九屆二次全會在鄭州召開,會議傳達了全國、全省宣傳部長會議精神,認真總結了全省社科聯系統2019年工作,并對2020年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京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座談會上,十位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專家學者分別介紹了哲學、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歷史學、政治學、文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軍事學等學科和領域的研究進展,并就如何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創新發展提出了意見和建議。習近平指出,新形勢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地位更加重要、任務更加繁重。
在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用鮮血和生命、智慧和汗水堅守革命理想,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追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譜寫了中國共產黨人守初心、擔使命的壯麗史詩。
文化文藝工作者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沒有優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熱鬧、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過眼煙云。真正的文藝精品,一定是深深植根于華夏五千年深厚的歷史文化土壤,深深植根于近14億中華兒女的喜怒哀樂,以人民的歡樂為樂,以人民的憂愁為愁。
2019年第12期《求是》雜志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蘊含著繼承發展、揚棄創新的思想方法,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信。
6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中亞之行回京。我們不僅要讓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還要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讓世界知道“發展中的中國”、“開放中的中國”、“為人類文明作貢獻的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大會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