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17日07:17 來源:大河客戶端
博物館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表現載體,被視為是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象征。“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這句話充分顯示了我國對博物館事業發展的重視程度,而一個省、市博物館的數量也已成為衡量文化發展進程的重要指標。
5月16日上午,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鄭州市文物局獲悉,在2019年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三年內謀劃建設各類博物館100家以上”,已成為鄭州市打造“三大高地”其中之一的文化高地的一項重點工作,并形成《鄭州市博物館事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以下簡稱《三年行動方案》”)。那么,這100家博物館如何分布?都有什么類型?民間藏友想辦博物館又會得到哪些扶持呢?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將為您詳細解答。
(鄭州市博物館新館效果圖)
每10萬人擁有一家博物館,展覽天天不重樣
據河南省文物局博物館處和鄭州市文物局提供的數據顯示,鄭州市目前正在開放的各類博物館數量為25家,2018年共接待觀眾326萬人次,比2017年多了40萬人次,而在2019年春節期間,鄭州市各博物館接待觀眾達到了27萬余人次,同比增長了52%。
鄭州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博物館關注度、影響力的日益加大,觀眾結構的日益多元,人們對于文化活動的需求增長,對博物館事業的發展都是利好消息。但目前鄭州市作為千萬人口級的城市,博物館服務人群覆蓋率明顯偏低,“博物館數量、規模和質量等方面還存在不足,整體上與國家中心城市地位不匹配。”
因此,《三年行動方案》明確指出,三年之內,全市博物館新增100家以上。其中,國有及行業博物館50家以上,非國有博物館50年以上。全市各縣(市)采取“1+2+N”的建設方式,即必須建設1家綜合性博物館,2家專題(特色)博物館,N家非國有博物館;市區各區及四個開發區以“2+N”為主,即必須建設2家專題(特色)博物館,N家非國有博物館。并且各縣(市)、區要結合自身區域內產業特色和區域資源優勢建設專題(特色)博物館,市直各相關部門、各行業要結合自身行業特點建設行業博物館。
“打個比方,像惠濟區就可以依托古滎大運河文化區,吸納一些相關類型和特色的博物館;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則可以依托苑陵故城規劃建設博物館聚落。”鄭州市文物局相關人員向記者解釋說,而像一些國有企業、高校則可結合自身資源,籌建體現自身發展歷程的行業博物館,“還有就是像鄭州現存的大量老工業廠房、老設備,都可以建設成特色鮮明、反映鄭州工業發展歷程和特色的行業博物館。”
《三年行動方案》中提到,這些措施一旦完成,鄭州市區域內博物館覆蓋率將達到每10萬人就擁有一家博物館;市民每年可觀看到各類展覽300個以上,基本可以做到一年展覽天天不同,而鄭州市也將成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博物館之城。
(河南博物院)
國有博物館和非國有博物館,建設和扶持“雙管齊下”
《三年行動方案》中指出,要積極配合河南博物院新院、中原考古博物院、黃河文明博物館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鄭州博物館新館、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和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鄭州運河遺產博物館、鄭州紡織工業遺址博物館建設;謀劃建設鄭州世界文化遺產博物館、鄭州文物數據博物館、鄭州櫻桃溝早期人類起源遺址博物館、北伐戰爭紀念館、南水北調博物館、鄭州城隍廟民俗博物館、鄭州文廟國學博物館等一批與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國有博物館;加快提升改造登封歷史博物館、登封陽城遺址博物館、滎陽市博物館等,同時配套建設一批消防、安防、藏品保管、環境檢測控制和陳列展示設施,推進各類博物館設施質量提升達標。
對于民間藏友持續關注的非國有博物館,《三年行動方案》中也明確指出,將會繼續加大項目支持力度,除了之前就已頒布的《鄭州市非國有博物館扶持辦法》中提到的,“新建的非國有博物館經評審認定,建筑面積達到1000平方米以上的,給予一次性1000元/平方米補助,最高補助300萬元;利用租賃或自有物業作為非國有博物館,最高按年租金的45%給予補助,最高50萬元。同時,對年度評審達到優秀級別的,獎勵40萬元,合格的獎勵20萬元。非國有博物館比照國有博物館享受公益性事業單位土地、稅收、規費等方面的優惠待遇,用電、用水、用氣、供暖價格執行當地居民標準。”等政策之外,明確指出將增強博物館用地保障實效,非國有博物館可按規定以劃撥或協議出讓形式辦理用地手續。
(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效果圖)
機遇與挑戰并存,非國有博物館還需自行“造血”
在銀行系統工作的鄭福堂是一名資深藏友,因為工作的關系,一直從事著金融相關的收藏,開辦一個銀行博物館是他一直以來的心愿,在得知鄭州市此次出臺的《三年行動方案》后,鄭福堂表示,自己多年的夙愿有望實現。“按照這個方案里面的規定,行業可以結合自身特點建設行業博物館,各區也能根據自身產業特色建設特色博物館,這一點正好可以跟我的情況結合起來。”
鄭福堂說,他本來的設想就是在以金融業為主的鄭東新區創建鄭州銀行博物館,現在看到政府大力扶持非國有博物館,他對自己的信心也更足了一些。
但鄭福堂在樂觀的同時也表達了一些自己的擔憂:“博物館運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非國有博物館的運營模式一直也都有或多或少的問題。雖說政府一直在加大扶持的力度,但如何與我們藏友的需求有效結合,才是關鍵。”
在此前大河報對非國有博物館的相關報道中也有提到,在業內人士看來扶持政策只能起到輔助作用。要想維持運營,非國有博物館還得立足于自力更生,自己給自己“造血”才行。鄭州市文物局博物館處相關人士也表示,國家的扶持只是鼓勵性質,也需要一個過程,若完全依賴扶持,肯定不可取,也更不現實。(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康翔宇)
來源:大河客戶端
秦漢櫟陽城遺址位于西安市閻良區新興街道辦新牛村,作為戰國時秦國、西漢早期都城,規模大,保存較好,有比較完整的城市布局,對研究秦漢都城的規劃、中國城市的發展史都有重要價值。
8月27日下午,由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聯合主辦的“追跡文明——新中國河南考古七十年展”,在鄭州博物館開幕。展覽共分“證史探源——河南考古助力國家重大課題”、“啟封文明——河南考古七十年重大發現”、“惠及民生的河南考古”、“走向未來的河南考古”等四大部分。
截至目前,全市開發規模以上旅游村(點)125個,農家樂片區10個,規模以上休閑農莊150個,約有10萬人從事鄉村旅游經營,帶動農村剩余勞動力3.8萬人就業,人均年收入達到2萬元。中央辦公廳干部、光山縣掛職副縣長孔凡文說,發展鄉村文化產業,提升鄉村產業價值,讓普通百姓受益,是推進鄉村文化振興的最終落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