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04日09: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增強鄉村治理能力,要指導農村普遍制定或修訂村規民約。以規治村,能有序、有效、有力推動鄉村日常治理。對此,各地鄉村有哪些好探索?村規民約給鄉村帶來了哪些變化?
——編 者
貴州貴陽二戈村
三條環保新規
守護麻堤河水
“現在我徹底不養鴨了,否則就是和全村人對著干,可丟不起這張老臉!”
貴陽市南明區云關鄉二戈村,距主城區不足10公里,麻堤河穿村而過。往年春天,村民王昌保總要購回一批雛鴨,趕到河邊放養一段時間,到夏天便可賣蛋貼補家用。
為何如今養鴨會得罪全村人?“大伙被污染坑怕了。”村委會主任陳明麗說,在2016年底,部分村民的水井突然冒泡變渾,并且散發出濃濃惡臭。這次污染事件過后,村里認真查找原因,最后將根源鎖定在麻堤河。污水亂排、家禽亂養,當年清澈的麻堤河變成了垃圾成堆的臭水溝。
不久后,村里建好截污溝工程。而要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卻不容易。“這也不讓養、那也不許扔,二戈村又不只住我一家人,何必當真呢?”許多村民起初并不買賬,其中也包括年過七旬的王昌保。
無奈之下,陳明麗想到從“立規矩”上下手。早在2006年,二戈村就形成了村規民約,但缺少環境衛生方面的約定。“村民和流動人口都要認真清掃院落衛生,不亂扔垃圾……禁止在麻堤河周邊養殖家禽、家畜。”村支兩委班子一合計,擬定了3條新條款。提請村民代表大會表決時,全票通過。陳明麗心頭一喜,知道這次走對了路。
新版村規民約張貼后,沒幾天,王昌保發現河邊只有他自己還在養鴨,面子有些掛不住,于是主動找到村干部,請村里幫忙聯系養殖場買主,一次性買下他所有的鴨子。
麻堤河又變清了,王昌保也找到了新商機,在河邊開起小商店,一年收入比賣鴨蛋強。告別“鴨司令”生涯,王昌保又培養了一個新習慣,每次看到有人隨手亂扔垃圾,總要上前勸阻,遇到不聽勸的,老王必定要義正辭嚴講一番村規民約。“這招挺管用,沒人跟我‘頂牛’了,因為大家都服它。”
云南曲靖熱水村
村規督促贍養
培育和睦家風
今年過年,云南曲靖市沾益區德澤鄉熱水村村民何買英將公公接到身邊。公公愛酒又有高血壓,剛端起酒杯就被何買英勸了下來。沒喝成酒,公公也沒抱怨。“不喝酒也高興,一家人在一起才有年樣兒。”
現在的團圓故事,要從幾年前婆婆生病說起。當時,何買英想過要帶她去醫院,但想到妯娌關系一直不好,萬一以后嫂嫂不管老人,那自己豈不虧了?何買英沒帶老人去看病。婆婆氣不過,跑到村委會反映子女不孝順,何買英這下臉上可掛不住了。
經過村委會調解,兄弟倆最終一起帶著老人去看病,兩家還達成協議,一家承擔一位老人的贍養義務。
過去,在熱水村,推脫贍養老人義務的情況不在少數。風氣不對,咋扭轉?2016年,熱水村委會草擬了“村規民約十四條”,將贍養老人融入家風傳承中。除了在村委會公開欄、各村民小組顯眼位置張貼村規民約,村委會還組織干部分頭走村串戶宣傳講解。有違反的,全村廣播通報。
“大家都是要臉面的人,不想在村里落下壞名聲。”何買英說。現在,她不僅將婆婆的日常起居照顧得很好,逢年過節還將公公接來一起過節。
熱水村委會舉辦“好媳婦”評選活動,村民小組推薦何買英時,她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但村民對她都很認可,最終,何買英還是入選村里的“好媳婦”。
熱水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陳光斗說,“村里有了越來越多像何大姐一樣的‘好媳婦’。村規民約不再是一種約束,而是變成了自覺。”
四川眉山岐山村
簽下幸福公約
增進鄰里感情
“來,親家,我給你介紹,這是我老表!”“叫我老李吧,我們都住福苑小區。”
今年春節期間,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岐山村村民鄭永奎特意邀請鄰居李云一家在新居的院壩頭吃了一頓團圓飯。“原來住在山坳,房子破,泥巴路,想邀請別人來家里做客都不好意思。現在住上新房子,咱們門挨門,處得好,就像親戚一樣!互幫互助才是‘幸福公約’嘛!”李云說。
“幸福公約”是岐山村福苑小區村民們自制的一份“鄉規民約”。去年2月,岐山村的13戶貧困戶集體搬進了名為福苑的新小區,在村干部的幫助下,13戶人家共同制定并簽署了這份“幸福公約”。
“兒女盡孝道,長輩愛娃娃……努力奔小康,勤快莫貪耍……垃圾要分類,不可亂拋撒……”12句話、132個字的“幸福公約”,入選了四川省文明辦評選出的“100條最佳鄉規民約”先進典型。
“原來家里老的老,小的小,都靠我照顧,沒法外出打工,種糧是唯一的收入。”鄭永奎介紹說,這兩年間,4畝田改種“愛媛38號”橘子后,去年掛果帶來了近萬元的收入;和新鄰居交流后,就近打工的機會也多了起來,修房子、打零工,一年新增務工收入1.5萬元,家里的經濟狀況有了很大進步。
經濟上脫了貧,昔日的貧困戶對生活也有了新追求。今年1月份,岐山村開展“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文明示范戶創建活動。這項評比活動針對全村366戶建卡貧困戶,按照思想道德、環境衛生、良好習慣等具體標準進行積分,每季度評選一次,獲獎者不僅收獲流動紅旗,還能得到不同金額的獎勵,推動了民風村貌的好轉。(唐曉征參與采寫)
山東曲阜北元疃村
張貼美德榜單
榜樣就在身邊
天剛蒙蒙亮,山東曲阜北元疃村村民吳得水就打掃起門前的胡同,還把整條街上的花花草草全澆了一遍,這是他每天早晨的日常,五年如一日。
“他經常主動幫俺們這些上了歲數的人干活。去年我摔了一跤、扭傷了腳,小吳二話沒說就背著我去了診所。”72歲的老鄰居孔凡菊提起他,贊不絕口。
吳得水靠著勤勞本分、樂于助人的品德,連續多年登上“善行義舉四德榜”。
村里的中心位置,“四德”榜張貼在墻:有的是鄰里公認的“好婆婆”“好媳婦”,有的是村里有名的“熱心腸”。所謂“四德”,指的是“愛德、誠德、孝德、仁德”,分別對應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
近年來,山東啟動實施了以“孝、誠、愛、仁”為主題的公民道德建設“四德”工程,“善行義舉四德榜”應運而生,并在曲阜等地推廣開來。能夠登上“四德榜”是村里很高的榮譽。“大伙兒之所以服氣,不光因為他們做得好,更因為‘四德榜’評選公平公正,深得民心。”孔凡菊說。
這幾年,“四德榜”的評選標準寫進了村規民約。從小組評選到集中投票,從村兩委主評到村兩委成員及家人全部回避評選……評選標準和評選程序不斷調整,越來越透明。
榜樣的力量,讓這個村子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目前,“善行義舉四德榜”在曲阜已經實現了457個村居全覆蓋,在各村莊、機關事業單位、學校、企業建設實體榜1500余個。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04日 11 版)
大門敞開著,一張黨政大樓平面圖張貼于門墻之上,各科室位置和職能分工標注清晰。簡單的一張圖,折射著曲庫乎鄉黨建工作的大變化。曲庫乎鄉“一核三治”黨建工作的開展給基層社會治理帶來實實在在的變化。
新時代下,“路”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在重慶市銅梁區西郊,60公里的綠道,圈出了生態圈、產業圈、美景圈。目前,圍繞農產品精深加工,銅梁引進“中央廚房”,建設冷儲基地;建設網紅直播帶貨基地;盤活農村閑置土地、開墾荒山荒坡5萬余畝;
“好人榜”、“鄉賢榜”、“好婆婆、好媳婦、好妯娌”……在河南禹州李金寨村,一棵彩色的“幸福樹”記錄著村莊的變化。”
核心提示:寶豐縣審計局組派駐精干人員組建工作隊,吃住在村,傾心幫扶,全村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徹底解決,收入穩步提高,該村成為觀音堂林站首批脫貧的貧困村。
截至目前,我市建設愛心美德公益超市205個(含村級115個),實現了有脫貧攻堅任務的鄉鎮全覆蓋,發放積分共計920多萬元。引導企業積極對接愛心美德公益超市需求,采取直接捐贈、設立扶貧公益基金等形式,開展愛心捐助、捐資助學、圓夢“微心愿”等公益活動。
在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來臨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6日給澳門街坊總會頤駿中心長者義工組的30位老人回信,向他們表示親切問候和勉勵,并祝全國的老人們健康長壽、生活幸福。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
在花木蘭故里河南虞城縣,有一個村莊叫郭土樓村,這里流水環繞,碧波蕩漾,春有遍地金黃的油菜花,夏有燦然怒放的向日葵。上項目要有資金,村民們都遇到資金籌集的難題,但是虞城縣推行的綜治信用貸款讓大家的困難迎刃而解。
夏日傍晚,走進漯河市源匯區問十鄉宋莊村,一條寬闊的水泥路東西延伸,兩側的黃楊、香樟、月季、玉蘭等生機勃勃。”李肖科說,現在全村200多戶家庭基本上每家都有一人加入宋莊村鄉村振興微信群,村“陽光三權”微信公眾號關注人數已達400多人。
人們說,有個好兒子,不如有個好媳婦。同村人都說,最佩服的人就是陳琴恩。去年陳琴恩還被評為“好媳婦”,當地政府的表彰。
春節前夕,54歲的河南省西峽縣軍馬河鎮長探河村農民費保新原計劃到深圳過年,“兒子在深圳安了家,年年打電話讓我們兩口子去過年,年年都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