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03日08:47 來源:中國日報網
每年的今天我們都會懷念他們
他們有的時候是工人
有的時候是軍人或是農民
還有的時候是知識分子
但他們有個不變的名字——人民英雄
盡管時間流逝 歲月慢慢變老
他們始終有著不變的年紀
有些人我們知道他們的名字
董存瑞、劉胡蘭、邱少云、黃繼光、李大釗......
然而有更多的英雄
我們不曾知道他們的名字
但我們不曾忘記他們的赤子丹心
他們以身軀鑄路 熱血筑墻
策劃:許聃
沙畫:江波 孫一銘
近期,正在江蘇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點贊了一位企業家,稱他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張謇在興辦實業的同時,積極興辦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造福鄉梓,幫助群眾,影響深遠,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
10月17日是第七個“全國扶貧日”,決勝脫貧攻堅已進入沖刺階段,“脫貧”之際話“扶貧”,是必要,更因重要。帶領人民擺脫貧困,實現全面小康,寄托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希冀,也濃縮著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移的初心,孜孜以求的情懷。
2020年國慶與中秋兩節“喜相逢”,廣西南寧各大景區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慶“雙節”。在南寧方特東盟神畫景區,精心繪制的200平方米巨幅沙畫獻禮祖國華誕、南寧市動物園開展“萌動中秋”動物月餅制作大賽、三街兩巷表白祖國活動、南寧歡度“雙節”開展璀璨的燈光秀活動。
10月2日,G230次列車,鐵路職工張慶恒從南京回老家徐州,全程1個多小時,他用視頻記錄返鄉,還創作“坐高鐵看中國”沙畫展示8條高鐵線路,他說作為鐵路人很驕傲。
中秋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其核心內涵就在一個字—“圓”,在中國人的精神星空中,始終高懸著一輪亙古不變的中秋圓月,一輪皎月所象征的團圓、圓滿已沉淀在中華兒女的精神血脈中,并化為一種厚重的精神寄托。
天上鵲橋見,團圓在人間。傳統文化故事中的“鵲橋”讓牛郎織女相逢,而我們心中的“鵲橋”,應該是家庭的團圓,是文化內涵的創造表達,是節日文化味道的回歸。古人有追求幸福的愿望,在新時代下,我們更應積極營造愛的和諧氛圍,用優秀傳統文化引導我們的價值觀,用愛點亮心中的“鵲橋”。
“兩不愁三保障”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給重慶市榮昌區居民的生活帶來了莫大的變化。視頻運用沙畫的形式,生動表現排除危房興建新居、安全衛生飲水、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互聯網+”扶貧等內容。(制作單位:重慶市榮昌區委網信辦)
(編輯 孫杉杉)
”又到一年端午,包粽子、賽龍舟、佩香囊、掛艾草、誦詩作賦......這些文化符號,積淀的是傳統文化的精神追求,代表的是傳統文化獨特的精神標識,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透過這些文化符號,我們也感受到在延續民族精神血脈的過程中所呈現的新的文化內涵。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在政策端“發力”,在落實中“給力”,喚醒內在力量,真正實現全力以“復”,中國這個“世界工廠”正在加速運轉。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箭在弦上,我們滿弓發力,定能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