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27日10:00 來源:紅星新聞
(原標題:輸液管內現2厘米發絲家屬索賠百萬 吉林市衛計委介入調查)
最近,吉林省吉林市的一家三甲醫院被投訴,舉報人系該院患者家屬。“我看孩子的液體沒滴了,起身準備自己調,抬頭發現滴管中竟然有一根約2厘米長的頭發絲。”
滴管中有一根約2厘米長的頭發絲
這位姓孫的女士向紅星新聞反映,她于3月17日將高燒的孩子送到北華大學附屬醫院兒內科住院治療,“醫生告訴我孩子感染了肺炎,一個療程下來得三周”。“23日晚上,護士換完第二瓶消炎藥(頭孢)便出去了”,孫女士發現吊瓶沒有滴了,準備自己調,意外發現滴管內有根頭發。
之后,護士帶著新的輸液管進入病房,準備為孩子換上。孫女士表示,當她質問護士時,護士告訴她醫院兌的藥品是沒問題的,也不知道頭發從哪里來的,然后為孩子換上新的輸液管。
孫女士回憶,事發當晚孩子的主治醫師曾來病房,問是否換過藥一事,這無疑加重了她的擔心。于是向醫院協調科投訴,并向藥監局反映要求檢驗孩子已經輸入的藥是否安全,不僅如此,衛生局也接到了她的舉報。
“藥監局的人來過醫院,但并沒有檢驗藥物。衛生局也稱在調查中,遲遲沒有回復”,孫女士情緒很激動,事情過了幾天了,依舊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3月26日一早,孫女士收到北華大學附屬醫院投訴管理辦公室的書面回復。回復意見稱:針對靜點管中的頭發是否有污染、傳染病,潛伏期家屬可依法申請行政部門調查及申請鑒定,院方予以配合。其中顯示,家屬曾向院方索賠100萬經濟及精神損失。對此孫女士也承認,“是因為醫院一直沒有給出解決方案。”
孫女士表示,醫院的意思是讓自己出鑒定費,“如果鑒定,藥品有問題醫院就進一步解決,如果沒問題,就拉倒了。”隨后紅星新聞致電北華大學附屬醫院,該院協調科工作人員稱以書面回復為準。
院方給孫女士的回復
針對此事,吉林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船營分局回應紅星新聞,滴管內有頭發這個事實是存在的,但是怎么產生的,大家可能有爭議,“包括我們也認為有爭議,不排除人為因素。無論事情結果會不會讓人滿意,我們都會解決。”
吉林市衛計委醫政醫管處工作人員也稱接到關于此事的投訴,已著手調查,“還不清楚頭發是怎么到滴管的”。
題:“最后100米”,堵車更堵心——醫院“停車難”加劇“看病難”現象調查 記者了解到,以太原市為例,老城區醫院占地多在100畝、200畝,最小的僅30畝,因為地上車位有限、地下車位沒有,停車存在實際困難。
在通勤日早高峰擁堵道路TOP10中,記者注意到,中州大道入口到金水路立交橋出口-由南向北最擁堵,隨后是從南三環出口到京廣南路-由南向北 、隴海快速路由西向東。在通勤日晚高峰擁堵道路TOP10中,京廣快速路由北向南最擁堵,最后是中州大道入口到金水路立交橋出口-由南向北 、金水東路由東向西。
消息稱,一位武漢來京的發熱肺炎患者2月5日在中日醫院呼吸四部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目前正等待轉往定點醫院。北京一位三甲醫院呼吸科大夫告訴記者,常規對疑似患者進行兩次咽拭子核酸檢測,如果出現一次陽性則確診,如出現兩次陰性,則基本可排除感染。
(原標題:三甲醫院產檢卻生下畸形兒 醫院稱符合診療規范 父親拒帶回家) 孩子的降臨,是每個家庭的歡樂。鄭:我們只是看面部正中矢狀切面,應該就是診斷的“面部短小”,就是臉部不對稱,我們也看了孩子,她不存在哪里裂了,哪里缺了,臉部對稱性不在超聲檢查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