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19日12:4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清華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 執筆:戴木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文藝事業、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就如何發展好文化文藝事業、哲學社會科學事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2019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指出:“希望大家承擔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時代課題,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深刻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巨變,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這一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深刻闡述了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為做好新時代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多到實地調查研究,著眼群眾需要解疑釋惑。圖為在北京舉辦的社科普及周活動。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1.為新時代中華民族培根鑄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就屬于培根鑄魂的工作,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中國共產黨始終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也始終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有力弘揚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是馬克思主義者,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學說,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但中國共產黨人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敝腥A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的“根”,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新時代的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
文化文藝工作者要走進實踐深處,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把工作融入黨和人民事業。圖為湖北宜昌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服務活動現場。新華社發
堅信馬克思主義這個“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靈魂。回顧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可以發現,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歷經艱難困苦而不斷發展壯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始終重視思想建黨、理論強黨,使全黨始終保持統一的思想、堅定的意志、協調的行動、強大的戰斗力。廣大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努力學習好宣傳好發展好馬克思主義,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堅定文化自信,為國家、民族發展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蔽幕孕攀且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與國家、民族的“根”和“魂”緊密相連。每個時代的思想文化,都必須實現對以往時代思想文化的超越,都要在原有文化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和回答所處時代的問題、完成所處時代的任務、最終形成關于所處時代問題和任務的思想認識、理論闡釋和文化支撐,這是實現時代精神和思想文化創新的關鍵。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如何把“根”培得茁壯、如何把“魂”鑄得強大,是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回答的時代課題、必須承擔的重大使命。
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
把工作融入黨和人民事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哲學社會科學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文化文藝創造、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為誰創作、為誰立言的問題,這是一個根本問題。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文化文藝工作者要走進實踐深處,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多到實地調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狀況、把握群眾思想脈搏,著眼群眾需要解疑釋惑、闡明道理,把學問寫進群眾心坎里。廣大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緊緊依靠人民,把一切成就都歸功于人民,一切榮耀都歸屬于人民,用藝術的力量、理論的力量和精神的力量匯集和激發近14億人民的磅礴力量,戰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進道路上的種種風險挑戰,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
以精品奉獻人民。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既取決于自然科學的發展水平,又取決于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水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今天,中華民族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而實現這個目標,必須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文化文藝和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作用。衡量一切有價值、有意義的文藝創作和學術研究的精品力作的標準,就是看是否有力地反映現實、觀照現實,是否有利于解決現實問題、回答現實課題。廣大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那樣,立足中國現實,植根中國大地,把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和當代中國人的精彩生活表現好展示好,把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闡釋好;文藝創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時代為基礎,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提出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的理論觀點。
永葆人民情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文藝工作者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提出的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這是黨對文藝戰線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決定我國文藝事業前途命運的關鍵。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主體、作為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天職。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能不能出優秀作品,最根本的在于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須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3.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鼓與呼
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文化文藝工作者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認識自己的歷史責任,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積極為黨和人民創作精品、建言獻策、身體力行,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努力“成為先進思想的倡導者、學術研究的開拓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凝聚全體人民力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鼓與呼。
做新時代的先行者。文化文藝工作者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該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精品力作,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呼喚著杰出的文學家、藝術家、理論家,文藝創作、學術創新擁有無比廣闊的空間。新中國70年的砥礪奮進,使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文化文藝工作者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以此為契機,深刻反映70年來黨和人民的奮斗實踐,深刻解讀新中國70年歷史性變革中所蘊藏的內在邏輯,講清楚歷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優勢,更好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為黨和人民繼續前進提供強大精神激勵。
努力推進思想文化創新。創新是文化文藝和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永恒主題,也是社會發展、實踐深化、歷史前進對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的必然要求。新時代經歷著深刻變革,呼喚著思想創新和理論創新,這對文化文藝工作者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既體現出高度的理論自信,又包含著對思想創新和理論創新的期待,為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堅定信心、擔當歷史責任、為黨的思想理論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指明了方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文化文藝工作者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學藝術和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用明德引領風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肩負著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重要職責,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要把社會責任放在首位,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尊自重、自珍自愛,講品位、講格調,在為祖國、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實現價值;崇尚“士以弘道”的價值追求,涵養“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的執著堅守,把做人、做事、做學問統一起來,以深厚的學識修養贏得尊重,堅守高尚職業道德,多下苦功、多練真功,做到勤業精業;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領風氣,以高遠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為社會作出表率;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樹立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努力做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貢獻的藝術家和學問家。
《光明日報》( 2019年03月19日 06版)
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勾勒了鑄魂育人的路徑,回答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往哪走”的問題。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闡釋了鑄魂育人的途徑,回答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如何走”的問題。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歷史表明,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概言之,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思想先導,發展中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中國現代化實踐提供了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新春佳節,讓我們聚焦過去一年里習近平總書記牽掛的那些人那些事,重溫那些暖心提氣的話語,在諄諄囑托中感受濃濃暖意,在殷殷鼓勵中匯聚前行力量。新時代呼喚著杰出的文學家、藝術家、理論家,習近平總書記對他們寄予厚望。
1月19日,省社科聯九屆二次全會在鄭州召開,會議傳達了全國、全省宣傳部長會議精神,認真總結了全省社科聯系統2019年工作,并對2020年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京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座談會上,十位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專家學者分別介紹了哲學、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歷史學、政治學、文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軍事學等學科和領域的研究進展,并就如何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創新發展提出了意見和建議。習近平指出,新形勢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地位更加重要、任務更加繁重。
在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用鮮血和生命、智慧和汗水堅守革命理想,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追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譜寫了中國共產黨人守初心、擔使命的壯麗史詩。
文化文藝工作者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沒有優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熱鬧、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過眼煙云。真正的文藝精品,一定是深深植根于華夏五千年深厚的歷史文化土壤,深深植根于近14億中華兒女的喜怒哀樂,以人民的歡樂為樂,以人民的憂愁為愁。
2019年第12期《求是》雜志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蘊含著繼承發展、揚棄創新的思想方法,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信。
6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中亞之行回京。我們不僅要讓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還要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讓世界知道“發展中的中國”、“開放中的中國”、“為人類文明作貢獻的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大會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