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升級 讓老工業基地“老樹發新枝”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
河南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上下,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為抓手,發揚“三股勁”和“釘釘子”的精神,正讓“高質量發展”和“中原更加出彩”成為億萬河南人的共同奮進目標。值此全國兩會之際,河南廣播電視臺映象網特別推出《實干出新彩 市長有話說》專欄,聚焦河南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和樣本——
全國人大代表、洛陽市長劉宛康:“智造”升級 讓老工業基地“老樹發新枝”
全國人大代表、洛陽市長劉宛康
映象網特派北京記者 阮海峰 王韶卿 陳偉然/文 段晉哲/圖
核心提示:堅持創新引領,把創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
老工業基地洛陽正煥發創新發展新生機。和經濟發達地區相比,洛陽的差距在產業結構不優、創新活力不足,而潛力也在于此。如何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全國人大代表、洛陽市長劉宛康在接受映象網記者專訪時給出了答案。
堅持創新引領 推動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
總書記在河南視察指導時提出了著力打好“四張牌”,其中的兩張牌就是創新驅動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洛陽是國家“一五”時期重點建設的老工業基地之一,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產業結構不優、創新活力不足、質量效益不高等問題日益顯現。
劉宛康表示,對洛陽來說,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首要的還是堅持創新引領,把創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近年來,洛陽堅持以創新為動力,新老并重、雙輪驅動,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發展,一手抓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一批傳統產業通過“技術改造、綠色化改造、智能化改造”實現了“老樹發新枝”。
“新老齊發力”帶動工業質量效益顯著提升。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長31.5%,分別高于全省、全國7個和21.2個百分點。”
劉宛康說,在加快工業結構調整的同時,我們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物流、金融、電商、“互聯網+”、科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2018年,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50.3%、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2.6%、高于第二產業8.1個百分點,‘三產超二產’產業格局更加鞏固。”
未來,我們還將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繼續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積極推動洛陽經濟高質量發展。
補齊交通短板 建議將呼南高鐵豫西通道納入國家規劃
“GDP達到4640.8億元、工業企業利潤增長30%以上、第三產業總的規模超過全市經濟總量的50%……”這是2018年洛陽交出的答卷。
劉宛康告訴記者,全市三次產業的結構得到優化,質量效益得到提升,新的發展理念和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在洛陽得到認真貫徹落實,并形成生動實踐。
同時,他也坦言在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中洛陽面臨一定壓力。
“李克強總理在報告中提出,要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我聽了以后感到壓力很大,這方面正是洛陽發展結構上的短板,洛陽城鄉二元結構明顯,發展不平衡的矛盾突出。”
劉宛康拿2018年年初的數據說,“洛陽的城鎮化率只有57%,不及全國的平均數;有6個貧困縣需要脫貧摘帽,即便今年上半年4個縣能通過驗收、實現脫貧摘帽,2019年我們還面臨近6萬人需要脫貧、2個縣摘帽的艱巨任務。”
“希望國家把呼南高鐵豫西通道納入國家規劃之中,并盡快啟動實施,把河南西部地區最大的交通短板補上。”
此外,劉宛康還希望國家可以規劃以洛陽石化為中心,依托中部地區的大市場,規劃國家洛陽高端石化產業園,把一百萬噸的乙烯項目納入國家石化的發展規劃和中石化集團的盤子,推動千億級高端石化產業園建設,輻射帶動豫西地區發展。
“創新+人才”引領洛陽制造向“智造”、“創造”升級
科技是國之利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
劉宛康指出,所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核心就是實現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這對洛陽這座老工業基地來說尤為重要。
“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住國家自創區、自貿區等重大機遇,開展智能制造引領、重點技術攻堅、傳統產業提質、新興產業培育‘四大行動’,堅持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雙輪驅動’,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夯實產業發展基礎要靠創新,創新離不開人才。
2015年開始,洛陽啟動“河洛英才計劃”,決定5年內出資不少于20億元,力爭引進創新創業團隊50個以上,吸引500名以上高層次人才來洛陽創新創業,創辦科技型創新型企業200家以上。
“我們一直堅持把人才作為關鍵,持續實施引進高端創新人才的‘河洛英才’計劃和培育高技能人才的‘河洛工匠’計劃,壯大制造業人才隊伍,激發制造業體系各個環節的活力和潛能。”
劉宛康坦言,近年來,洛陽一直堅持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突破口,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補缺、延鏈、改造、培新”上狠下功夫,提高制造業實體企業競爭力,實現新興產業“新樹結碩果”。
堅持把技術創新作為核心動力,深化創新主體、創新平臺“雙倍增”行動,激發大院大所大企業大軍工創新活力,推動“政產學研金用介”各類要素合理高效配置,引領“洛陽制造”向“洛陽智造”“洛陽創造”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