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21日16:07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王友明(中國浦東干部學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我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早在亞太經合組織2013年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對此作過論述,并強調“一旦出現就無法挽回、無法彌補”。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改革開放作為一場深刻的革命,其方向目標、指導思想、出發點、落腳點等都是根本問題,比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改革開放事業成功的根本思想理論基礎,等等。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系統提出的9個“必須堅持”,是對改革開放的經驗做出的科學系統總結,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須臾不可偏離的基本道理,是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的根本性問題,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得出的基本經驗和結論,這些都不允許出現顛覆性錯誤。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就為改革開放提供了鮮明的目標導向。既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那么不論如何改革、怎么開放,都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的方向,把黨的基本路線作為黨和國家的生命線,始終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結合,做到“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有機統一。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經驗,必須長期堅持。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干興邦,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只有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準。”回顧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歷史,擁有5000年文明歷史、主權獨立、長期引領世界發展的泱泱大國,因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大門之后,一步步淪落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救人民于水火,挽民族國家狂瀾于既倒,各種力量、各種主義、各種道路和方案,包括孫中山的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都走馬燈似的輪番登場,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在嚴酷的歷史面前,人民最終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新中國成立以后的30年間,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社會主義制度奠定了牢固的物質技術基礎和經濟支撐,為社會主義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40年改革開放的過程,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探索和偉大實踐的過程,就是黨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斷中國化、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正是由于黨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實現“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辯證統一和有機結合,有效地經受住國際國內各種風險和挑戰考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注入勃勃生機,使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13億多人口的大國推進改革發展,沒有可以奉為金科玉律的教科書,也沒有可以對中國人民頤指氣使的教師爺。”面對復雜形勢和各種考驗,我們必須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政治定力,牢牢把握改革開放的前進方向。“改什么、怎么改必須以是否符合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為根本尺度,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
在堅持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方向不動搖的同時,還必須始終警惕和防止否定改革開放、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錯誤認識和錯誤思潮。鄧小平同志指出:“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當前,中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個時候更需要大力弘揚改革開放鑄就的偉大改革開放精神,以昂揚的斗志,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同時又要以科學的態度,積極穩妥、蹄疾步穩,行穩致遠,不犯顛覆性錯誤。
總之,我們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切實增強“四個自信”,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切實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我們堅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確引領和科學指導下,我們一定能保持改革開放和民族復興的大好勢頭,確保新時代改革開放行穩致遠。
英國保誠集團首席執行官韋立思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中國的成功故事充滿活力,他對中國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中國在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采取的有針對性的舉措,在推動經濟增長方面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韋立思說,“我們致力于在這些充滿活力的成功故事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一把手工程”。從方案藍圖的設計到最終具體實踐,離不開國家各級部門和相關人員的助力和支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體部署、全力推動下,改革突破之大、進展之快,令人矚目。必須清楚,改革落地生根,藍圖變為現實,關鍵就在于“一把手抓,抓一把手”。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 巴基斯坦《觀察家報》編輯祖拜爾·庫雷希表示,中國成功的減貧成果令巴基斯坦政府感到欽佩,總理伊姆蘭·汗一直在學習中國的減貧經驗,希望以此讓更多巴基斯坦人過上富裕的生活。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11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吹風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圍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對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化改革開放、創新驅動發展作出解讀。
?發展為上,改革當先。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關頭。提高改革的戰略性、前瞻性、針對性,使改革更好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推動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
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對話會并發表主旨演講。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完善公平競爭制度,讓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充分涌流。
30年披荊斬棘,30載雨雪風霜,浦東在一片農田上建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新征程、新方位、新使命,黨中央正在研究制定《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將賦予浦東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曇花一現的63式單兵攜行具曾是我軍“戰術背心”的雛形,但隨著63式自動步槍的撤裝消失。未來單兵攜行具必然是士兵綜合作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型材料、智能化技術和外骨骼等高技術元素將助力單兵裝具的發展。憑借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綜合國力和技術創新能力,我國單兵攜行具的未來前景值得期待。
“要勇于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彰顯‘四個自信’的實踐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道路。
用中國1/8000的面積創造了中國1/80的國內生產總值,1/15的貨物進出口總額,這里是上海浦東。克羅地亞駐華大使達里歐·米海林:我很喜歡上海,看著上海的浦東,我覺得上海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