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14日20:07 來源:央廣網
青海送變電工程公司員工春節期間巡視瑪多4..4兆瓦光伏扶貧電站(央廣網發 熊增亮 攝)
央廣網瑪多2月14日消息(記者葛修遠 通訊員孫禹晨)2019年春節,青海南部地區遭遇連續大雪天氣,在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的瑪多縣,一座光伏扶貧電站和它的“守護者”們,在大雪紛飛中安全度過了并網發電后的第一個春節。
“我老家是秦皇島的,畢業來的青海,在這兒已經呆了快四年了。電站10月份剛并網,這里晝夜溫差大,時不時還會刮大風,對光伏組件破壞還是很大的,每天都得巡視。今年是電站并網后的第一個春節,我是站長,必須得留下來。”
在國家電網公司捐建的瑪多4.4兆瓦光伏扶貧電站內,記者見到了運維站站長任昊,深紅色甚至有些發黑的嘴唇,是他臉上最明顯的特征。
帶上安全帽和筆記本,任昊走進了雪后的電站。交談中記者了解到,要不是因為春節值班,初六原本是父母為他和女友擇定的訂婚日子。“父母也張羅了很久,現在往后推了,他們肯定心里不太高興,等值完班得好好陪陪他們。”任昊不無遺憾地說道。
在零下25℃的現場,任昊首先排查光伏組件有無熱斑。任昊介紹說“熱斑不僅僅對發電功率影響,而且長期不及時清理對光伏組件使用壽命也有很大影響,甚至可能引起火災,長此以往可能會造成組件失效,是我們運維的重點。”隨后,他認真排查每一個逆變器箱變有無異響、組件插頭是否有脫落現象等。像這樣的工作任昊和同事每天至少要做4次。
瑪多4.4兆瓦光伏扶貧電站占地面積119畝,由4個光伏矩陣、14400個光伏板組件構成,一趟巡視下來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回到站內大家都已是氣喘吁吁。來過瑪多的人都知道,這里不僅平均海拔在4300米以上,還是“斷氧層”,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區的30%左右,在當地流傳的“瑪多不住店,花石峽不吃飯”的說法,正說明了這里氣候條件的惡劣。
正說話間,來自瑪多縣的貧困戶德保端著精心準備的飯菜走進來,送上新年的祝福:“感謝你們,過年還在崗位上堅守值班,為電站安全運維操心,有你們在,我們的生活就更有盼頭啦,祝新年快樂,扎西德勒。”
據了解,瑪多光伏扶貧電站預計年發電量680萬千瓦時,發電收益將全部用于瑪多縣貧困人口脫貧,貧困戶每人每年可獲得收益約3250元,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截止到1月23日,該光伏扶貧電站已累計發電135.95萬千瓦時。
阿里聯網工程穿越里程長,海拔高,地質條件復雜,生態環境脆弱——為保護環境,機械行駛處必須用棕墊鋪“路”。前不久,達瓦洛珠得知普蘭即將接入國家電網的消息,心里暢快極了——專門買的大燈泡,終于能夠一直照亮他的舞臺了。
一個新愿望閃過阿拉丁的腦海 他趕忙打開手機,發起群聊 ……六個許愿人 許愿脫貧·夢想成真 故事一 蘇丹·打井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4日宣布,迄今世界上海拔最高、運距最遠、最具建設挑戰性的500千伏輸變電工程——阿里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正式投運。順應5G等移動通信技術發展潮流,推行“共享鐵塔”“共享光纜”建設理念,在沿線鐵塔上預留通信裝置和光纜芯資源等的安裝接口,實現資源共享。
在西藏日喀則市吉隆縣,施工人員在西藏阿里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線路9標段進行塔上作業(9月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在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西藏阿里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線路4標段施工人員在暴風雪中作業(5月2日攝)。
清晨,老撾川壙高原上的南汀村,60歲的阿婆索嗯幫12歲的孫子阿東穿戴整齊,目送他和小伙伴們結伴去上學,露出欣慰的微笑。中企還為村里捐建了診所、捐贈大批日常藥品,從普坤縣聘請多名醫生和老師常駐村寨,為他們發放工資。
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道11月27日0時41分,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并網成功。據《日本經濟新聞》11月28日報道,中國國有核電巨頭中核工業集團11月27日宣布,中國獨立研發的新型核電機組“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并網成功。
為實現福島復興,日本政府在大熊町興建了新的住宅小區,然而超過一半的房屋都是空的,回來的也只有老年人。福島漁民小野:孩子們都得了癌癥,誰也不會冒著這樣的危險買福島的魚,還花錢。
走進烏蘭察布市涼城縣鴻茅鎮西廂村,映入眼簾的便是300千伏的光伏發電站,成行連片的太陽能光伏板發出暗藍色光彩,在光伏板下,七八個工人正忙著擰螺絲扶鐵架,調整其角度。西廂村黨支部書記尚志剛說:“西廂村黨支部通過黨建引領,謀求產業發展,以黨支部+企業+農戶的模式壯大村集體經濟,引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11月22日18時5分,隨著接地線全部拆除,13座“靚麗”新塔赫然聳立,漢鄭線成功送電,河南送變電公司員工在10天里冒雨完成了這一技改任務,為保障310國道改建、服務河南經濟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11月16日,猛犸新聞·東方今報記者獲悉:河南電網第46座500千伏變電站——懷德變電站于11月13日7時51分順利投運。懷德變電站的投運,將成為航空港區新的重要電源支撐點,大大緩解鄭州南部及航空港區地區供電能力受限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