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5日1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科技日報記者 瞿劍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4日宣布,迄今世界上海拔最高、運距最遠、最具建設挑戰性的500千伏輸變電工程——阿里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正式投運。隨著全國陸路地區最后一個地級行政區域正式接入國家大電網,全國統一電網版圖就此拼裝完成。
平均海拔4026米的日喀則拉孜縣,崇山背景下的阿里聯網工程線路。
西藏自治區主席齊扎拉表示,這是西藏電力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喜事,對于推動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和長治久安、維護民族團結,具有深遠歷史意義。
中央西藏辦副主任斯塔、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副司長劉曉山均評價該工程“是把黨的溫暖送到藏區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線路在平均海拔4300米的阿里地區噶爾縣境內穿行。
國網公司總經理辛保安表示,這是繼青藏聯網、川藏聯網、藏中聯網之后,國網公司建成的第四條跨越世界屋脊的“電力天路”。他介紹,阿里聯網工程總投資74億元,2019年9月開工建設。工程起于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多林220千伏變電站,止于阿里地區噶爾縣220千伏巴爾變電站,跨越西藏2個地市10個區縣,新建500千伏、220千伏變電站6座,500千伏線路944公里(雙回)、220千伏線路731公里(單回),110千伏線路14公里,輸電線路總長1689公里。
工程建成投運后,西藏電網將全面形成以500千伏為骨干網架的統一現代化大電網,結束阿里電網長期孤網運行歷史,根本解決阿里地區缺電問題,使西藏剩余的仲巴、薩嘎、吉隆、聶拉木、普蘭、改則和措勤等7個縣用上大網電,解決和改善沿線16個縣38萬農牧民的安全可靠用電問題,并促進西藏清潔能源開發外送。
位于海拔4003米的拉孜縣查務變電站。
據悉,阿里聯網工程施工環境極其惡劣,道路交通極其艱險,后勤保障極其困難,環保要求極其嚴格。工程塔位平均海拔4572米,最高海拔5357米,最長運距超過5400千米;工程3次跨越雅魯藏布江,翻越海拔5300米以上的孔唐拉姆山、馬攸木拉山,沿線氣候惡劣、含氧量僅為內地50-60%,平均氣溫0-5℃、晝夜溫差達25℃以上,年有效工期僅6個月,尤其是海拔4500米以上區域有效工期不足5個月;工程有120基鐵塔位于沼澤地,為減少對當地環境破壞,只能在冬季凍土期間施工。
世界最高500千伏輸電鐵塔——海拔5357米的嘉措拉山上的4R053號塔。
針對此,在工程設計創新上:
在極高海拔地區應用“海拉瓦”技術開展全線航拍,為線路的選線和變電站的選址提供信息化支持;
設計崗巴羊頭、日土白絨山羊頭等鐵塔塔型和具有濃郁藏式風格的變電站,將民風民俗、自然環境、當地文化等元素融入電網工程,最大限度確保電網建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是全國運用景觀塔最多的超高壓工程;
順應5G等移動通信技術發展潮流,推行“共享鐵塔”“共享光纜”建設理念,在沿線鐵塔上預留通信裝置和光纜芯資源等的安裝接口,實現資源共享。
定日縣門布鄉境內的500千伏崗巴羊頭塔。
在管理創新上:
推行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模式,極大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
采用了三維數字施工圖設計,研發應用了現場安全生產管控、物資供應管控、醫療后勤保障3個APP和指揮中心全過程信息化管理系統,是國網公司基建全過程數字化管理的試點工程之一;
工程建設過程中,公司總部統籌,上下一盤棋,依托物資智慧供應鏈體系,提前2個月完成了全部的物資供應,確保了工程順利推進。
穿越風雪的物資運輸是常態,這是運輸車隊在翻越最高海拔5236米的孔塘拉姆山。
在技術創新上:
在國內首次開展基于運行經驗的超高海拔架空輸電線路外絕緣配置值研究;
首次系統性提出開展富氧綜合環境設計研究,科學確定了3000米以上不同海拔高度建設相應富氧系統的行業標準;
首次運用鉛炭電化學儲能系統作為變電站應急電源;
開展高原機械人工降效、高海拔機械化施工方案研究,開發具有針對性的小型化、模塊化新型施工機具,并在全線55%范圍內采用了機械化施工。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由國網英大傳媒提供
原標題:《海拔最高、運距最遠!全國陸路電網完成最后一塊拼圖》
閱讀原文
無論是文化的交流還是貨物的流通,都必須通過一定的渠道,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成為促進中國與他國進行貿易往來的一個新途徑,全面提升中國西南的經濟實力,助推“一帶一路”建設。
4月3日16時05分,第2000列中歐班列(鄭州)從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聯集鄭州中心站開出,駛向萬里之遙的德國漢堡。中歐班列(鄭州)從每月1班“起步”到每周9班“快跑”,從時速80公里到120公里,從500公里集貨范圍到1500公里集貨區域,從最初18天到如今最快12天即可抵達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