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09日11:31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青島2月8日消息(記者孫冰潔)貼春聯、掛年畫,曾是不少國人幼時過年的記憶。隨著時代的發展,色彩艷麗、俗氣熱鬧的年畫逐漸遠離了現代人的生活。而今年春節假期在青島方所書店,一場名為“神仙下凡”的年畫展覽卻吸引了不少年輕人的目光。頭戴花翎的女子坐于椅上,一手托腮,一手捧書,若有所思;腰纏萬貫的財神爺扭起了秧歌、嚴肅中透著萌感……各路“神仙”紛紛下凡,色彩絢爛,神形各異,曾經象征著“過時”與“落后”的年畫多了絲時尚氣息,散發出不一樣的新“年味兒”。
2月8日,正月初四,青島方所書店內,顧客正在欣賞以春節為主題的年畫周邊產品。(央廣網記者 孫冰潔 攝)
在中國傳統里,年畫的主人公多是神仙,承載著凡人與神仙交匯祈福的熱望,是人們在新年憧憬美好未來的第一道“符”。據《中國年畫發展史》記載,歷史上,民間對年畫有著多種稱呼:漢代以“貼桃符”來驅邪納祥,被視為雕版印刷年畫的前身;宋朝把年畫叫作“紙畫”,明朝則稱之為“畫貼”,清朝叫做“畫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間,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寫到:“掃舍之后,便貼年畫,稚子之戲耳。”據說,“年畫”才由此定名。
在青島展出的這些時尚年畫出自一家小型文創機構,主打年畫收藏與衍生產品設計。“這張青島老年畫,名為‘逍遙圖’,又叫‘選仙格’,這是民間娛樂消遣的一種年畫,往往以八仙、八寶、吉祥鳥獸、歷史人物等為題材……”負責人李宏震拿起面前的一張年畫,饒有興味地向記者介紹年畫的出處。
書店內展出了從全國各地搜集來的近百種年畫。(央廣網記者 孫冰潔 攝)
另一款令人印象深刻的年畫取材自山東的“全神圖”。李宏震拿起這張年畫讓記者留意圖案的色彩和形狀,相比普通門神40cm*60cm的傳統形制,它的尺寸變得更加瘦長;神仙的面部也相對放大,雙目炯炯有神,更富張力;色彩上亦增加了強烈的對比度、飽合度,在沖撞中更富生機。
除年畫外,記者在現場還看到了不少以年畫為靈感來源的周邊文創產品:印有門神頭像的紅包、手賬、書簽以及行李牌等,色彩絢爛、小巧實用,讓不少來此參觀的游客愛不釋手。李宏震告訴記者,這組產品圍繞春節的主題出發,但春節并不是終點,他們想做的是貫穿國人歲時節慶的一系列實用品。
以紅包為例,今年李宏震團隊設計了將近70款,除了逢年過節送禮金外,不少顧客還拿紅包做裝飾品或禮物贈送給親友。但盡管開發了很多文創產品,但李宏震的底線是,所有的創意都要來源于傳統的年畫。
“傳統年畫千姿百態,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它以時尚的方式回歸,讓更多年輕人和不同文化地域的人們都覺得它很美,喜歡它?!?/p>
除年畫外,現場還展出了不少以年畫為靈感來源的周邊文創產品:印有門神頭像的紅包、手賬、書簽以及行李牌等。(央廣網記者 孫冰潔 攝)
談起自己的年畫情節,李宏震坦言最早是受了身邊喜歡搜集年畫的朋友影響。他最初在廣告公司工作,從事傳統文化推廣,朋友中有不少人有收集年畫的愛好,多者藏品達上千幅。每年過節,他會從中遴選一些有趣的圖案印在春聯、紅包上送給親友,逐漸積累了不少好評。“既然有人喜歡,為什么不把收藏變成大家喜愛又實用的東西呢?”在這個過程中,李宏震慢慢覺得,傳統文化只要做的美、做的實用,即使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依然有很廣闊的空間。而年畫作為春節的共同記憶,超越了地域與習俗的限制,應該能喚起大眾的情感共鳴。于是從5年前開始,李宏震邀請了一些對此有興趣的設計師朋友,開始從事年畫文創品的開發。
為收集傳統年畫,五年來他們去往全國各地拜訪民間藝人,目前已藏有超過1000個品種。其中既有來自天津楊柳青、山東楊家埠以及蘇州的桃花塢這三大傳統年畫產地的畫作,也有來自青島平度、陜西鳳翔、四川綿竹以及云南等小眾但富有地方特色的年畫。之后,團隊成員會從幾千幅年畫中進行挑選與再設計,將遴選出的圖案拓版,找到專業的手藝人,選擇合適的紙張做成成品。以紅包為例,李宏震介紹,今年設計的春節紅包,從用紙來看就有四種:“這個獅子銜劍,是福建漳州那邊的,比較亮;而這個襯紙,則是非遺傳承人用傳統的技法進行木刻版,刻完版之后再進行手工拓印。因為這種紙在固化過程中會掉墨,沒有辦法用機器,只能手工來做?!?/p>
山東青島平度年畫《逍遙圖》。(央廣網記者 孫冰潔 攝)
除了在國內文創圈積累了一些名氣外,李宏震的年畫產品也引起了不少外國人的興趣。前不久他去了趟加拿大,在餐廳會友時展示出了剛做出的一副年畫,碰巧被鄰桌吃飯的客人看到?!八麄儺攬鼍蛠韱栁以谀哪苜I到,說這才是原汁原味的中國風。”李宏震說。
李宏震團隊設計的門神系列紅包。(央廣網記者 孫冰潔 攝)
剛過了春節,李宏震團隊已經在籌備下一年度的年畫主題與設計。他坦言年畫系列產品的制作周期很長,從確定主題到最終成形用時將近一年,此外團隊還會進行一些古舊年畫的修復。希望借此將被遺忘在歷史中的傳統文化能夠以時尚的樣貌重新回歸到人們的生活,而不是湮沒在超市和農貿市場的喧囂里。他進一步解釋,門神最初是被用于避禍祈福,如今則更多被用來展現年節的儀式感。幾年來,雖然年畫的主題每年都有變化,但李宏震始終認為美感與實用才是現代人傳統民間工藝的核心需求?!皩嶋H上,歷史上的年畫一直在進化中,年畫的樣式、線條是一代代匠人根據當下的經驗和審美積累而來,這才是年畫應該長成的樣子?!?/p>
在全州縣思源民俗博物館建設中,唐以金克服一切困難,以明清3座古建筑為原型,按照1∶1易地整體搬遷復建,主要包括古民居、文物陳列館、古街、牌坊、古水車等五大部分。目前,全州縣民俗博物館建設初具規模,被列為全州縣重大建設項目,已面向社會大眾免費開放,游客前來都能看到這些寶貴的傳統建筑。
“我們先后建成了中華滿族民俗風情園、滿族歷史博物館、旗袍博物館、人參博物館、前清歷史博物館和滿族民俗博物館。五處博物館從歷史文化史料展示、古董的陳列到民俗的介紹以及活態的體驗,讓游客可以全方位感受滿族的歷史變遷、風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齊滿鎮打馕城按照“基地+合作社+貧困戶”模式進行產業化經營、規模化銷售,每天打出的一萬多個馕按照批發價分發給各村選出的兩名貧困戶,再由他們拉到村里銷售。齊滿鎮鎮長艾克拜爾·艾合買提告訴記者:“打馕城總投入685萬,目前就業286個人,每天能生產1萬個馕,每天32個貧困戶從這里按批發價拿到各村銷售,每個月的收入能有1500-3000元。
地處禮泉縣煙霞鎮以北的袁家村,是個只有62戶286人的小村子。目前年旅游接待量600萬人次,旅游年綜合收入10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十萬元以上,吸納三千多人就業,帶動周邊萬余農民實現增收。
10月22日,河南省“行走大運河”采訪團走進滑縣大運河非遺文化展館(以下簡稱文化展館)、滑縣民宿博物院(以下簡稱博物院),感受大運河非遺文化傳承的魅力。據了解,文化展館、博物院位于大運河(滑縣段)兩岸,以千年大運河文化傳承為主題,展示了大運河沿岸數千件非物質文化遺產。
適逢周末,不少鶴壁居民戴著口罩,來到一年一度的中原文博會展會現場,參觀購買文創產品。實際上,今日自成一派的江西贛文化,也是脫胎于吳越文化,在兩千多年的歲月中,與中原文化相互融合,最終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脈絡。
沃野千里的關中平原舒展畫卷,在秦嶺與渭河間清晰起來。8月的三秦大地,暑去微涼、朝霞如火、絢麗多姿,伴隨著年中最美的時節,一條通往美好生活的康莊大道徐徐鋪開。人民網朱君超攝 時至今日,洛川蘋果種植總面積達到53萬畝,農民人均種植3.3畝,居全國之首;蘋果總產量93萬噸,果農人均可支配收入13249元。
享有“嶺海名邦”美譽的潮州,自古便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涂倳浺黄?品古城舊韻 觀潮州新潮 2020年10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潮州,在廣濟橋、廣濟樓、牌坊街,察看文物修復保護、非遺文化傳承、文旅資源開發等情況。
中秋國慶喜相逢——“國”的生日、家的團圓,雙重樂曲交織出最澎湃最歡快的樂章。在這“遲來的春節”里,體驗著國慶新民俗,感受著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團圓。《奪冠》《我和我的家鄉》等影片,讓我們在觀影的同時,重溫溫情與歡樂,也能回味那久別的影院體驗、那失而復得的平常生活。
在云南省安寧市,一場熱鬧的“國學經典誦讀大賽”正在進行?!薄 『哮P凰古城景區旅游持續火爆,在萬壽宮等景點,特色畫展和《煙雨鳳凰》等獨具地方特色的民俗風情表演,吸引了眾多游客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