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29日19:02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
雖說新疆迎來新一輪嚴寒,但阻擋不住人們對新春的企盼。伴隨著歡快的鑼鼓,由新疆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新疆是個好地方——第六屆天山南北賀新春非遺年俗展”,1月28日在新疆烏魯木齊市紅山公園拉開大幕。
與此同時,新疆國際大巴扎、新疆絲綢之路滑雪場也啟動天山南北賀新春非遺年俗展活動。阿勒泰、喀什、哈密等新疆14個地州(市)也同時開展天山南北賀新春非物質文化遺產年俗展系列活動,以此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節日文化內涵,推動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助力冬季旅游發展。
走進紅山公園觀景平臺,天空中的雪花散落在一片火紅熱鬧的社火隊伍。市民張云擠在人群中通過手機與網友們分享著迎新年的喜悅。張云興奮地說:“年俗展有扭秧歌、劃旱船、送春聯,還有糖人、剪紙、中國結,都是我們小時候看到過的?!?/p>
廣場上有熱鬧的社火表演,房間內還有豐富多彩的非遺文化展示區。在游客服務中心,天津楊柳青年畫、王革剪紙等20種非遺文化一一亮相,其中一幅抱著鯉魚的年畫娃娃十分討喜。天津楊柳青畫社木版水印年畫傳承人楊惠萍說:“這幅連年有余的年畫已經有四百年的歷史了,一個娃娃抱著一個大魚、一個蓮花就是年年富裕的意思,每幅畫都是吉祥喜慶的寓意?!?/p>
新疆文化和旅游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處長王潔說:“我們安排了春節年俗展、傳統公益展,就是想讓新疆各族人民充分感受到春節的快樂。”
在烏魯木齊市文廟,由烏魯木齊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主辦的“邁向新時代·共圓中國夢——烏魯木齊文廟2019己亥年文化廟會”也在鑼鼓聲中拉開帷幕。熱鬧的社火表演、精彩的文藝演出吸引了不少市民到場觀看。
除了社火表演,相聲、豫劇、舞蹈等文藝節目,也讓觀眾大飽眼福。烏魯木齊市博物館(市革命歷史紀念地管理中心)業務負責人吐爾遜·克孜拜克說:“2019己亥年文化廟會將延續到正月十五,活動期間會有送福袋、送福字、我為祖國送祝福等一些系列活動,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豐富各族市民的文化生活,也是為了弘揚中華文化?!?/p>
新疆這次賀新春系列活動,圍繞“中華民族一家親”“傳承中華文化 共度歡樂春節”主題,內容包括非遺年俗展、中華戲曲大擂臺、傳統工藝展、社火表演、春節年俗圖片展、冰雪系列運動、雪雕冰燈節等??κ驳貐^以年俗文化展、春節農民畫展、送春聯進社區進鄉村、鄉村農民運動會等活動,展示南疆群眾歡樂過大年的場景;阿勒泰地區結合冬季旅游,主要活動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展、“冰雪嘉年華”、雪地足球賽、元宵燈會等;哈密市以送文藝演出下基層、“紅紅火火鬧元宵”等活動及巴里坤冰雪旅游節等活動,共話民族團結的深情厚誼?;顒庸灿?00多項,將全方位展示新疆各族群眾歡歡喜喜賀新春的祥和場景。據了解,活動將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
《光明日報》( 2019年01月29日 10版)
當晚,河南省非遺曲藝展演周匯報演出在河南藝術中心上演,來自全省各地的曲藝名家表演了大調曲子、三弦書、河洛大鼓、河南墜子等節目,展示非遺曲藝文化的魅力。當晚,河南省非遺曲藝展演周匯報演出在河南藝術中心上演,來自全省各地的曲藝名家表演了大調曲子、三弦書、河洛大鼓、河南墜子等節目,展示非遺曲藝文化的魅力。
黃河奔流,滋潤多彩中原大地;大河兩岸,孕育朵朵曲苑奇葩。12月7日晚,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寶豐縣人民政府承辦的河南省非遺曲藝展演周匯報演出在河南藝術中心拉開帷幕。
伴隨著國潮藝術蓬勃發展,我國兒童劇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新態勢,戲劇、音樂劇、歌劇、舞劇、形體劇、故事劇等爭奇斗艷?!缎⌒》沁z夢想家》童劇用創新傳承經典的模式打造兒童戲劇品牌,不僅為孩子們送去藝術享受和歡樂,受到廣大家長和孩子們的青睞,而且為傳統文化藝術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黃圃飄色、賽龍舟習俗、麒麟舞、臘味傳統制作工藝,中山市黃圃鎮一個鄉鎮就擁有4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山臘味傳統制作工藝是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為工人們在晾曬臘味食品。
11月18日,以“技藝彩云南·相約黃浦江”為主題的云南非遺系列推介活動吳涇鎮和美術館拉開帷幕,來自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和來自德宏的傣族剪紙驚艷亮相,藍白相間的暈染色彩、精巧細膩的剪紙造型,帶來了濃濃的云南風情。
“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河北站媒體采訪團走進石家莊市贊皇縣原村土布博物館。記者周國梁攝 近年來,在贊皇縣雪芹棉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和原村土布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贊皇縣1300多名農民過上了好日子,帶動了周圍6個鄉鎮17個村貧困婦女共同致富。
入冬以來,夾在昆侖山和塔克拉瑪干沙漠之間的新疆和田地區天氣漸涼,當地厚重溫暖、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羊毛手工地毯也到了產銷旺季。
11月5日至7日,“決戰決勝譜新篇·文化扶貧在行動”網絡主題傳播活動四川站來到綿陽市北川縣、安州區,阿壩州茂縣、汶川縣等地,探訪當地文化扶貧工作成效?!薄 羌t的羌茶以當地百年以上的高山野茶為原材料,通過傳統的羌茶工藝純手工制作。
”在四川阿壩州茂縣羌繡傳習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羌繡傳承人李興秀談到羌族文化時,她告訴記者,羌族文化十分豐富。李興秀介紹,茂縣現有7個培訓基地,有24000多人在培訓基地學習羌繡的刺繡、圖案、針法等技藝。
“合作社社員從5戶發展到104戶,從第一年產茶50多斤到去年年產茶5000多斤。吳紅先后在擂鼓、曲山等地拜師學習手工制茶技藝,還自費到福建等地學習,總結出了羌茶12道傳統工序手工制作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