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28日12:2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眼看著新春佳節就要來臨了,今年春節,您不妨來北京故宮看展覽、賞宮燈、品美食、感受年味!故宮博物院將破紀錄地展示近千件文物,恢復多種昔日皇宮年節習俗,首次為觀眾呈現出一個充滿喜慶年味的紫禁城。
在午門正樓和東西雁翅樓展廳,賀歲迎祥——紫禁城里過大年特展,共展出文物885件(套),以“祈福迎祥、祭祖行孝、敦親睦族、勤政親賢、游藝行樂、歡天喜地”六大主題,全面展現清代宮廷過年習俗。 西雁翅樓“祈福迎祥”展示的是過年不可或缺的節物,不僅包括歲朝圖、宮燈等富于宮廷特色的器物,還可以看到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五代皇帝書寫的福字。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任萬平:除夕和元旦(大年初一)交界的時候子時,皇帝要代表全天下人許個愿,所謂的開筆書吉語,皇帝第一次寫字,不是隨便寫的,要為全天下人祝福,祝福大家五谷豐登、風調雨順、天下太平等等。
為展示皇帝與宗親、后妃分別宴飲的場景,展覽參照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膳底檔的記載,僅還原這一場景,就動用了100多件文物,來呈現了宗親宴上的金龍大宴桌壯觀場景。觀眾可以直觀感受皇家年夜飯的氣氛。此外,整個紫禁城開放區域,按照清宮舊俗復原的年節裝飾,道道宮門張貼著年畫和春聯,長長廊廡懸掛著各色宮燈,觀眾只要走進紫禁城,就能感受到濃濃的年味。
故宮博物院院長 單霽翔:把更多的跟年俗文化有關的文物藏品,能夠跟我們的觀眾見面,希望觀眾除了看春晚,除了在家里面吃餃子團聚以外,走出家門,第一個目的地歡迎到故宮里來過大年。
掛門神貼春聯 宮廷節慶有講究
千百年來,過年的活動豐富多彩,不論是平常百姓人家還是紫禁城內,都借由送福字、穿新衣、吃團圓飯等活動來表達新年的美好的期盼。
一走進紫禁城,濃濃的年味便撲面而來。為配合展覽,整個紫禁城都裝扮起來了。作為“年”的象征物,懸掛于各個大門的春聯與門神十分搶眼。
故宮博物院器物部副主任 副研究館員 徐巍:門神都是成對兒的掛了,包括門身兩側還要懸掛對聯。一般門神也是根據不同的位置貼不同的門神,一般在外朝以武門神為主,一般在內廷以文門神、仙女門神和童子門神為主。
而宮里春聯的制作,一般由工部和內務府共同負責。春聯的撰寫,主要由善書的翰林們來完成。與當今的習慣不同,宮里的春聯不是除夕之日才張貼,而是在每年臘月二十六懸掛春聯,從乾清門、乾清宮等處開始,依次鋪開。
故宮博物院器物部 副研究館員 展夢夏:民間咱們要貼福字貼春聯,皇宮也是一樣,從臘月初一開始,皇帝就要龍階上寫下第一個福字,寫的第一個福字一定是貼在乾清宮的門上,因為那是他的家。之后會陸續再寫一些貼在其他宮殿,之后才會陸續地寫,然后賞賜這種大臣和外藩。
除了春聯門神,皇宮里還會張貼春條。春條就是在長條紙上寫的吉祥話。
故宮博物院器物部 副研究館員 展夢夏:春條跟春聯不太一樣,春聯是成對的,春條一般是個長的單張,貼起來就比較隨意,隨處可貼。像咱們宮里的什么家蒙福祉、國泰民安這樣比較文氣的話,像民間就可以豬圈上貼肥豬滿圈、金雞滿架、井泉大吉、出入平安這樣的話,就是貼起來就更隨意了。
此外,宮里還有一些民間沒有的特色“年物”,諸如歲朝圖、天燈、萬壽燈、宮燈之類宮廷獨有的器物。
闔家宮宴 紫禁城中除夕年夜飯
過年,是中國人觀念中闔家團圓的日子,而年夜飯最是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時刻,皇家也不例外。
清代皇帝平日都是獨自用膳,只在年節時才與后妃們一起吃飯,稱為“宗親家宴”。大年初一的家宴一般是早膳,在上午7點舉行,地點在乾清宮。雖然是家宴,也要嚴格遵守等級禮儀制度。
故宮博物院器物部 副研究館員 韓倩:正月初一這一天的團圓宴雖然叫做家里的團圓宴,但并不是像我們現在想象當中的說,皇帝全家人都在一起了,它實際上是分成兩個部分來進行的,一般在早晨他會和他的后妃來進行年夜飯,然后到了下午才和宗親,皇子皇孫,和一些近支的王公吃年夜飯。
其實宮廷家宴的餐具也分等級,皇帝用金龍碗、金龍盤,桌子共上108種各色吃食,皇后用里外全黃暗云龍盤碗、金勺筷,各色吃食減為64種,貴妃以下就沒有金餐具了,每桌上32種食物。這是乾隆四十八年春節時宗親宴的場景,動用文物超過100件,十分壯觀。
故宮博物院器物部 副研究館員 韓倩:擺桌是從最遠處開始的叫做頭路,我們看到了4個高高的這種,叫做松棚果罩 主要是擺放水果的,接著往后會有擺放點心,冷葷果脯蜜餞,中間還有兩路是皇帝沒有落座之前先不擺,熱的湯菜等皇帝落座以后,才上熱菜,離皇帝最近的一組,是會放一些小菜醬料這些東西的。
這里還有一張紅色的小案子。別看它小,大年初一早晨,皇帝吃餃子時,那一定不能擺錯了位置。
故宮博物院器物部 副研究館員 韓倩:這個餃子也非常有講究,這個小盤要放在我們馬上看到的這個紅色的案子,紅色的案子中間有一個葫蘆,上面寫著大吉二字,盤子一定要放在吉字上面,這個案子因為有這個圖案,我們叫它大吉寶案,據說乾隆48年這天早上,皇帝在4個餃子里面吃了三個,這餃子里邊和我們現在的習俗一樣,里邊會放鋼镚,皇帝家也放了錢幣,放了這樣的花錢,上面寫著平安啊,吉祥啊,這樣的吉祥話,那天他把兩個吉祥錢全部吃出來了。
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民航市場在回暖,電影上座率將進一步放寬,各種展覽也等著大家去看,生活中那些“詩和遠方”又回來了。目前,武漢天河機場已恢復或新開通6條國際貨運航線,1條國際客運航線,國內旅客單日吞吐量突破6萬人次,已恢復至去年同期九成。
當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開幕。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9月10日拍攝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覽開幕式現場。
作為明清皇宮的紫禁城,其在端午節期間亦有多種驅瘟防疫的衛生措施,主要包括掛艾虎、飲藥酒、配香袋、用錠子藥等。東漢醫學著作《神農本草經》認為雄黃可“殺精物惡鬼邪氣百蟲毒”,朱砂可“殺精魅邪惡鬼”,菖蒲可“咳逆上氣,開竅下逆”。
紫禁城的雪,落在枝杈角落,讓人心生歡喜。
隨后,“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主題書畫特展”“中國與凡爾賽展”“紫禁城建成600年展”等大展也將挨個揭開面紗。預計今年上半年亮相的“往昔世相——故宮博物院藏古代人物畫展”,選取故宮藏品佳作,展現人物畫從東晉南北朝至明清時期的發展脈絡,《韓熙載夜宴圖》將登場。
紫禁城既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2020年紫禁城將迎來自己的600周歲。一分鐘看故宮四季(來源:北京衛視)
紫禁城是明清帝王執政和生活的場所,其建筑集我國古代優秀文化、藝術及科技于一體。從滿足人們在建筑內部的日常活動角度而言,建筑內部采光是極其重要的保障。古代沒有當今社會高科技手段的照明系統,如何最大程度地引進自然界的外部光源,則成為紫禁城建造者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11月10日,帶著對這些問題的探尋,2019“走進黃河”采訪團來到洛陽偃師,走進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領略“最早王朝”的神秘風貌,探尋燦爛的中華文明之源。
1959年,古史學家徐旭生依據文獻線索在河南尋找“夏墟”時,發現了位于洛陽偃師的二里頭遺址,由此開啟了考古學界對二里頭的發掘和研究。中國社科院考古所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許宏從二里頭都邑的禮制遺存觀察到了兩次大的禮制變革。
明澈秋陽下,萋萋芳草、油油麥田之間,一座擁有夯土臺基、房柱、道路、墻基的“古城市”浮出水面。以二里頭遺址為核心的“最早的中國”與殷墟“最早的文字”,交相輝映,歷史再次被凝重地回望與致敬。二里頭遺址和殷墟,只是星漢燦爛的中原歷史文化資源中兩顆耀眼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