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15日17:59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月14日電(記者烏夢達、魯暢)記者14日從北京市兩會了解到,2018年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站上新臺階,同比增長6.6%左右,預計GDP將超過3萬億元。這是繼上海后中國第二個GDP超過3萬億元的城市。
近年來,北京率先提出減量發展,減量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已成為這座特大城市鮮明的發展特征。
北京市市長陳吉寧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介紹,2018年,北京城鄉建設用地全年減量約34平方公里,退出一般制造業企業656家,疏解提升市場和物流中心204個,拆違騰退土地6828公頃。
數據顯示,北京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5萬家,平均每天新設創新型企業199家。北京還深入推進高精尖產業發展,2018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實現兩位數增長,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收入達到1萬億元,金融、科技、信息等優勢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60%以上。
從集聚資源求增長到疏解功能謀發展,北京發展效率進一步提高。2018年,北京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5%左右,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人均24萬元左右,位居全國第一。
北京市提出,2019年,將推動形成首都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城鄉建設用地減量30平方公里以上,退出300家以上一般制造業企業,疏解提升市場和物流中心66家;與此同時,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堅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年GDP預期增長6%—6.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完)
美國現政府對中國的滋事挑釁又被爆出了新的表現。需要對美國現政府的極端行為開展反擊,強化新政府對挑戰中國利益的風險認識。我們的反擊不要針對入境中國的無辜美國人士,那樣等于跟著華盛頓一起秀道德下限。
表明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 1987年召開的黨的十三大提出的我國經濟發展三步走戰略,其中第三步目標是到21世紀中葉——即2050年前后——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今年以來,浙江數字經濟逆勢奮進,數字產業加速回升,成為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經濟復蘇和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和動力支撐。前三季度,浙江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763.6億元,同比增長20.9%,高出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12.7個百分點,對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貢獻率達45.2%。
本屆大會以“夯實‘根’基,數‘聚’未來”為主題,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主辦。原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周宏仁從企業和全球兩個視角出發,分析了工業4.0和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歷程和未來方向。
近年來,我國南北經濟分化明顯。從各大城市的三季報來看,當前北方地區GDP前十強城市分別是北京、天津、青島、鄭州、濟南、西安、煙臺、徐州、唐山和大連。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說了這么一句話,“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就在“十三五”規劃制定后不久,中央舉行了一次重要會議,跟過往討論大戰略不太一樣,這次會議,討論了6件“小事”:
從國際社會看,“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一個新奇的經濟社會現象,很多發展中國家在追求現代化的進程中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比較典型的有墨西哥、巴西、馬來西亞、菲律賓、南非等國家。
中國發展模式從來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概念或思維框架,而是一個隨時間變化而不斷變化的思維探索和實踐探索的集成。從中長期看,我國發展面臨不少挑戰,包括如何提升中國經濟在全球價值鏈的位置,如何使得我們的資本、人力、土地等要素流通與高質量發展的中國經濟更加匹配等。
在一片農田上建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標志和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參考消息網11月8日報道據埃菲社11月6日報道,中國正致力于打造一個新的框架,以作為其經濟戰略“雙循環”的基礎。” 俄央行前副行長謝爾蓋·阿列克薩申科認為,中國宣布向“雙循環”過渡,實際上是宣布,中國為科技競賽做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