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0日12:30 來源:映象網
映象網快訊(記者 阮海峰 文/圖 通訊員:宋京)從原來夏天降暑只能靠風扇、開窗戶的“綠皮車”,到有空調、乘坐舒適的“和諧號”;從窗口買票的“一票難求”,到網上訂票隨到隨取;從手工貼車次的紙板票,到實名制磁質車票;從春運時節的擁擠不堪,到城際鐵路的“公交化運營”;從“啤酒飲料礦泉水,花生瓜子八寶粥”,到坐著高鐵可以點外賣……
改革開放40年來,焦作鐵路交通樞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也在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河南省境內的第一條鐵路
回顧焦作鐵路史,要追溯到1902年第一根鐵路枕木在焦作鋪設。當年,英國福公司為了外運焦作的煤炭資源,同清政府簽訂協議,修建道口至清化的鐵路。1907年3月3日,這條河南省境內的第一條鐵路——道清鐵路正式全線通車。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祖國大地,焦作鐵路建設也因此迎來了又一個春天。那一年,南太焦鐵路進行復線電氣化擴能改造,以焦作站為客運中心、焦作北站為貨運中心、月山站為交通樞紐的焦作鐵路運輸網絡初見規模。
同年,焦枝鐵路延長至廣西柳州。1988年,兩條鐵路合并,改稱焦柳鐵路。焦柳線在月山站與太焦線交會,沿途連接華北、中南地區多座工業重鎮,一線貫穿豫、鄂、湘、桂四省區,構成了與京廣線平行的我國中西部地區另一條南北鐵路大動脈。
伴隨著改革開放,為緩解運量與運能間的矛盾,1981年,國家決定增建新鄉至焦作鐵路復線,并對既有線路進行改造。1985年,復線工程完成,全長154公里的南太焦鐵路長治北至月山段電氣化線路開通使用,年運輸能力超過4000萬噸。2003年6月,新月線正式實現全線電氣化運行,這段始于清末的鐵路翻開了嶄新篇章。
1990年,東南沿海地區對基礎能源的需求急劇增長,為緩解太焦鐵路的壓力,國家決定在山西南部修建一條晉煤外運鐵路通道。1994年,全長252公里的侯月鐵路建成通車,成為晉煤外運的又一條大通道,同時由于自身的特殊重要性,被當時鐵道部放在了“北有大秦、南有侯月”的突出位置。
以前的綠皮車 逢年過節上車都靠爬窗戶
回顧40年前,途經焦作的旅客列車都是時速在五六十公里、站站都停車的“綠皮車”。如今,22對動車組列車在焦作市如閃電般呼嘯穿行,焦作鐵路邁入了“高鐵時代”。對于焦作鐵路的變化,焦作火車站今年43歲的售票員李豫萍頗為了解。
“過去,途經焦作的列車都是‘綠皮車’,冬天取暖靠燒鍋爐,夏天降暑靠搖頭扇,逢年過節上車基本都靠爬窗戶?!崩钤テ蓟貞浀馈!熬G皮車”不但車速慢,而且預留有號的車票少,那時想買一張去北京方向的臥鋪票相當困難。
不過,改革開放初期交通還不是很發達,“綠皮車”是我國鐵路客運的主力。
那時,沒有電話預訂、沒有網絡購票,買火車票只能靠到車站售票窗口碰運氣。在出行高峰期,很多排隊買票的旅客辛苦等待換來的卻是失望。后來,隨著12306網站和手機APP的普及,大部分旅客足不出戶就能在網上訂購車票,車站售票窗口前不見了排長隊的旅客,顯得有些“門庭冷落”。如今,鄭焦鐵路進入了“無票出行”時代,旅客憑身份證就能進站乘車。
鄭州“米”字形高鐵重要一“撇”
伴隨著改革開放,全國鐵路也進行了多次大提速,途經焦作的普通旅客快車被快速列車取代,越來越多紅白相間的空調車進入人們的視線。從1997年4月1日開始到2007年4月18日,我國鐵路完成了6次大提速,中國鐵路開啟“追風時代”,焦作鐵路也隨之加速發展。
2010年,作為鄭州“米”字形高鐵重要一“撇”的鄭焦鐵路開工修建。2014年,焦作火車站站場改造,軌道數量由原來的5股增加到了11股,站臺由4個增加到了8個,接車能力大幅提升,一座嶄新的現代化大站展露“芳容”。
2015年6月26日,隨著C2900次動車組列車緩緩駛入焦作火車站,宣布焦作步入“動車時代”。2016年10月10日,焦作至上海虹橋的高鐵開通,風馳電掣的“和諧號”讓焦作人感受到了高鐵速度。而始建于20世紀60年代的太焦鐵路也搭上了高鐵的腳步,2016年10月21日,太焦高速鐵路(河南段)正式開建,其建成通車后將與鄭焦鐵路貫通。屆時,焦作至太原的運行時間將大幅縮短。
2018年7月1日,焦作火車站南站房、南廣場正式投用,讓焦作火車站蛻變成“美麗焦作”的形象窗口和亮麗名片,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示范城市提供堅實支撐。
同時,這也是推動鄭焦深度融合發展的實際行動,對于打造中原城市群和豫晉交界地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鄭州大都市區門戶城市具有重要意義??梢哉f,鐵路使焦作綻放出絢麗的色彩,并引領焦作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圖,焦作老火車站
新焦作火車站
近日,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召開“70年與40年:《中國改革開放40年叢書》出版座談會”。讀懂新中國發展史,讀懂改革開放史,也就讀懂了中國經濟奇跡和大國崛起的邏輯。
依法履行監督職責,積極開展監督工作,是憲法和法律賦予各級人大和各級人大常委會的一項基本職權。改革開放40年來,人大監督工作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正是無數個燕莊的蝶變騰飛,才造就了今日鄭州的繁華,點亮了今日河南的出彩。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鄭州供水營業處黨委以此為契機,在全體黨員中開展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黨日教育活動。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科技創新人才隊伍也不斷壯大,2017年,全國研發人員總量超過600萬,研發人員總量連續5年穩居世界第一,而在1991年的時候還不足百萬。
記憶回到2013年7月18日,首趟中歐班列(鄭州至漢堡)從鄭州圃田站出發,司機就是安春磊。“那天下著毛毛雨,我們10點49分發車,歷時50分鐘,到達20公里外的鄭州北編組場,換機車后由洛陽機務段的司機接力?!卑泊豪趯Ξ斕斓那榫坝洃洩q新。從第1班到第100班、第200班,再到連自己也數不清開了多少班,中歐班列(鄭州至漢堡)運行的背后留下了安春磊年輕的身影。
深處內陸腹地的成都,十八大以來,銳意改革,創造對標國際標準的營商環境?!镑攘θ爻恰睆牟豢亢?、不沿邊的內陸城市,奮力躍升為開放前沿。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工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建立了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從改革開放前工業產品生產能力十分有限,躍升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
?每一張都值得珍藏!160秒手繪改革開放40年大事.
改革開放40年來,經濟快速增長,并實現了和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最難得的是,十八大以來,在經濟增長由高速轉向中高速的背景下,就業形勢依然穩中向好。來自世界銀行的數據測算,中國的對外投資和進出口,平均每年直接拉動各國1500萬個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