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9日17:51 來源:國資小新
小新說
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國務院表彰改革開放杰出貢獻人員。同時,為感謝國際社會對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支持和幫助,向10名國際友人頒授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習近平等領導同志為獲中國改革友誼獎章國際友人頒獎。曾經擔任過武漢柴油機廠廠長的威爾納格里希就是其中之一,格里希也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第一位“洋廠長”。今天,小新帶你走近這位“洋廠長“,聽聽他的故事——
34年前,國有企業原有的管理模式并未被改革春風完全喚醒,國企第一位“洋廠長”走馬上任的消息,一度成了中國對外開放和改革進程中“一件令人吃驚的新聞”。34年后,隨著中國不斷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國企已經變得更加開放、包容,人們對國企海外投資企業、合資企業中的“洋高管”早已習以為常。撫今追昔,“洋廠長”本身的典型示范意義可能已經淡去,不過,在國企改革向縱深挺進的征程中,重溫這位“洋廠長”的故事,“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管理模式卻值得不斷延續、傳承。
“格里希就是我們要請的先生”
武漢,漢正街都市工業區,一片方形小樹林,只有四分之一足球場大小,被周邊密集的廠房和嘈雜的機器聲包圍著。
深綠色的冬青樹葉,掩映著一位德國人的半身銅像。34年前,這位德國人給這座城市帶來了震撼與轟動。
1983年7月8日,鄧小平發表了《利用外國智力和擴大對外開放》的談話,“要利用外國智力,請一些外國人來參加我們的重點建設以及各方面的建設。搞現代化建設,我們既缺少經驗,又缺少知識。不要怕請外國人多花了幾個錢。要擴大對外開放,現在開放得不夠……”
5個月后,聯邦德國退休專家服務局,派出了第一批3位退休專家到武漢,在幾家國營工廠里擔任技術咨詢。次年,格里希到了武漢,作為發動機制造和鐵芯技術專家,他被安排到武漢柴油機廠(下稱武柴)做技術咨詢。
時至今日,武漢市檔案局還完整保存著當時聘請格里希的原始檔案。1984年185號文件是一份關于聘請格里希擔任武漢柴油機廠廠長的會議紀要。文件寫道:“聘請格里希任武柴廠長,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吸收和借鑒西方先進經營管理方法的一個重要措施……我們應當解放思想,以積極堅定的態度把這項工作做好。”
1984年11月,格里希受聘為武柴廠長,任期為1984年11月1日到1986年11月4日,中國國企第一位“洋廠長”走馬上任。
“洋廠長”,嚴廠長
▲格里希1984年11月應聘擔任武漢柴油機廠廠長,經過考察,他提拔了工程師文遠海(右)擔任該廠總工程師職務。圖為格里希與文遠海一起研究柴油機曲軸的工藝圖紙。新華社資料圖片
武柴,曾是新中國第一臺小型手扶拖拉機的誕生地,經歷了“文革”,這個全國首家擁有上萬臺生產能力的農機骨干企業,與有的國營企業一樣:管理混亂、產品質量差,浪費嚴重。這種現象令格里希分外憂慮。
1984年9月,1米8的高個子德國老頭,開始穿梭于柴油機廠的各個車間,不時地停下來在小本上寫寫畫畫。他在當時的工作日志中,詳細地記錄著每個車間里細小的缺陷:柴油機的機油循環系統和水循環系統實在太臟了;質量檢查員用的量具,精確度沒有達到要求;試車房門口,大約有50臺柴油機放在露天場地,遭到了雨淋和灰塵的污染……
“總裝車間應當潔如醫院,而實際情況距此何止千里!這一切都必須改變,方能提高裝配質量。”
在多次與廠領導座談中,格里希都會苦口婆心地提出改進意見。
▲格里希廠長在武漢柴油機廠加工車間檢查零部件質量(新華社資料圖)
那段時間,這位新廠長,每天背上一個工具包,裝著游標卡尺、吸鐵石、白手套,穿行于車間,用卡尺檢測零件精度,吸鐵石檢查機器里是否有鐵屑,白手套摸摸機器是否清潔,時刻準備著檢驗產品的質量。
熟悉那段歷史的人們,都會提到格里希上任伊始連砍“三斧頭”。
針對工廠的積弊,他第一斧頭砍向渙散的勞動紀律,每天廠長應第一個到廠,車間主任應第一個到車間,工廠里懶洋洋的情景消失了。第二斧頭砍向混亂的管理方式,從廠長到管理干部都要深入車間,解決生產問題,不能坐辦公室瞎指揮。第三斧頭砍向錯綜復雜的關系網,將安置“關系戶”的質檢科“大換血”,變成高效的管理中樞。
格里希接任廠長的兩年里,武柴柴油機氣缸雜質從5600毫克下降到100毫克以內,居國內領先水平;廢品率由30%至40%降到10%以下;產品的使用壽命由3000小時增加到6000至8000小時。產機向東南亞7個國家出口,年出口量達到5000臺,創匯超過百萬美元。
“格里希效應”
“武漢出了個洋廠長”開始為全國所知。隨之而來的是他在更大范圍內引起人們對于國企改革的一場大討論。工廠的工人、領導、大學老師、武漢市民……都參與到這場大討論中。“有人反映關系戶、走后門的情況,有人分析自己的工廠效益不行的原因……”討論持續了5個月,人們的討論重心也逐漸從“洋廠長能不能管好國企”變成了反思國企自身管理的不足。
▲威爾納·格里希(中)與該廠技術人員和工人一起分析柴油機的質量問題。新華社資料圖片
到了1986年的第二季度,為了加強基礎管理,格里希集中精力起草工廠的改革方案,在兩個多月中,他日夜伏案疾書完成了一篇26萬字的企業機構設置和勞動重組方案,把工廠的行政管理系統設計成一個精干、高效的網絡,實行以崗位為核心的結構工資制。
此后,格里希的改革方案,也在武漢市三家國有企業進行試點。聘任“洋廠長”在當時引起如此轟動,其意義不僅僅局限于他搞活了一個武柴,更重要的是,國企在引進人才上的大膽嘗試,開了風氣之先,為全國在引進智力助力改革上樹立了典范。在改革開放初期, “格里希效應”對推動武漢乃至全國的國企改革影響深遠。
一尊塑像,一個坐標
2000年6月,年屆80高齡的格里希最后一次訪問武漢,武漢的變化讓他欣喜不已。對武漢眷戀至深的老人向朋友說:我希望死后能把一部分骨灰撒入長江。
這位可敬的德國老人為武柴鞠躬盡瘁,在一個非常時代用他的才智膽略和責任心,把西方先進的經營管理模式與中國企業成功嫁接,拉開了中國企業界國際化人才管理的序幕。這在我國“引智”工作的歷程中,是一個先河,一個里程碑,一個坐標。
格里希治廠精髓是以市場為核心的管理體系,他反復強調要以國際市場的高標準來促進產品質量的提高。武漢名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鑫炎教授說:“格里希當初提出的'廠長負責制、崗位責任制、產品名牌制'等建議,即使放在今天,也具有非凡意義。”
2003年4月17日,格里希在德國米爾豪森市逝世,享年83歲。
2005年4月17日,在他去世兩周年忌日,武漢市和德國的杜伊斯堡兩市,分別豎立了格里希的兩尊銅像。
格里希銅像坐落在武漢市著名的有游人不斷來往的漢正街都市工業園。銘文上鐫刻著“威爾納格里希”。
也許在今天對我們來說,繼承他的勇于改革的精神,才是表達我們對這位德國老人的崇敬與緬懷的最好方式……
新聞多一點
10位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得者↓↓↓
助力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和對外合作的開拓者 阿蘭梅里埃
我國改革開放的第一位“洋廠長” 威爾納格里希
促進我國對外經濟交流合作的國際活動家 克勞斯施瓦布
國際知名企業參與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 松下幸之助
推動中日邦交正常化、支持我國改革開放的政治家 大平正芳
推動新加坡深度參與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政治家 李光耀
我國奧林匹克事業走向世界的推動者 胡安安東尼奧薩馬蘭奇
中英友好的傳承者、中英經貿人文交流的促進者 斯蒂芬佩里
倡導并推動中外經貿合作和中美友好的企業家 莫里斯格林伯格
致力于向世界講述當代中國的國際友人 羅伯特庫恩
致敬!
從國際社會看,“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一個新奇的經濟社會現象,很多發展中國家在追求現代化的進程中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比較典型的有墨西哥、巴西、馬來西亞、菲律賓、南非等國家。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獲悉,11月10日8時12分,我國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斗者”號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10月27日,“奮斗者”號在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成功下潛突破1萬米(達10058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記者寇江澤)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為進一步擴大麋鹿野外種群,11月6日我國成功將25只成年麋鹿放歸自然。麋鹿原產于我國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下游溫暖濕潤地帶,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犄角像鹿,頭臉像馬,蹄子像牛,尾巴像驢,因此又稱“四不像”。
1986年9月22晚,在戶外勞動返程途中,三人在夜色的掩護下,趁民警不備僥幸脫逃,從此開啟逃亡生涯。” 33年前,楊林三人分頭逃竄后,趙剛、錢建華隨后又聚集在一起流竄作案再次落網。
站在洞口,記者心潮澎湃,這里就是新華社華北總分社、《新華日報》(華北版)經理部秘書主任黃君玨烈士的跳崖處。1942年5月日軍大掃蕩時,為了減小目標,何云帶領幾位同志轉移到遼縣東南大羊角村附近,還架起電臺,抄收延安新華社電訊。
有一次,我進入被極端組織占領的伊拉克摩蘇爾市采訪,一顆子彈擊中了距離我只有一米的屋檐。那一刻,在每一位中國人激昂的淚光中,我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五星紅旗就是我們的安全感,《義勇軍進行曲》是這個星球上最嘹亮的歌聲。
參考消息網10月31日報道外媒稱,借著中國經濟好轉的東風,亞洲開始看到經濟復蘇的跡象。中國經濟早早復蘇也讓日本松了一口氣,因為中國是日本22%以上出口產品的目的地,而日本僅有19%的產品輸往美國。
隨著各項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中國載人航天闊步邁入“空間站時代”。1986年3月份,楊嘉墀、陳芳允、王大珩、王淦昌4位科學家在《關于跟蹤研究外國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中列入了載人航天的研究,這個高技術發展計劃后來被稱為“863計劃”。
(原標題:浙江一村委會主任跳江自盡,留公開信稱與村支書有矛盾) 10月25日,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北城街道馬鞍山村村委會主任楊某某留信后跳江輕生一事,在當地引發廣泛關注。2017年楊曉萍去了一次成都,是最后一次見到毛洪濤,之后彼此忙也就再沒有見面,只是在微信上姐弟互致問候。
“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疫情后經濟的快速復蘇令世界矚目。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經濟學家奧斯特洛夫斯基表示,中國經濟在“十三五”期間實現了質的飛躍,中國成功的發展模式值得很多國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