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7日19:3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題:不忘初心 書寫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展出月余反響強烈
新華社記者王優玲、劉慧、劉開雄
國家博物館西側廣場,“偉大的變革”5個大字巍然矗立。展館大門兩側,“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標語格外引人注目。館內人頭攢動,熱情洋溢似火。
“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展出已有月余。一幅幅歷史照片,一件件文獻實物……全國各地觀眾在改革開放4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里,遇見自己,遇見一個個重大歷史“瞬間”。截至15日閉館時,累計現場觀眾接近146萬人次。
40年碩果累累,中國書寫世界“發展奇跡”——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國家博物館一樓大廳兩側,長征系列火箭模型、天宮號空間站模型和蛟龍等深海探測裝備模型,展示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
“太震撼了!來了博物館,才感受到國家的變化是如此之快,如此之大。”國家電網高級工程師羅天參觀完所有的展廳后,站在一樓大廳久久不愿離去。
第四展區第一單元的LED顯示屏上,動態展示著我國經濟總量與世界部分國家的對比變化——標示“國內生產總值排位”的紅柱上,中國一路超越。國內生產總值從0.37萬億元增長到82.7萬億元,城鎮化率從17.92%增長到58.52%,高鐵里程從0增長到2.5萬公里……1978年和2017年各項經濟指標的對比,讓參展觀眾為之振奮。
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訊工程學院計算機系副教授王洪泊說,看到國產的0520型號計算機感到特別親切,“當初用這種電腦學習C語言,而現在用的都是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40年來,我國信息技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跳動的數字背后,是人民實實在在的獲得感。7億多貧困人口成功脫貧,從布票、糧票、肉票等各種票證到商店里極為豐富的物質供給,人們的生活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40年風雨征程,平凡人奏出“時代華章”——
新中國第一張專利證書,改革開放后首張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首個私營企業執照,首張博士學位證書,第一份盲文高考試卷……展廳里展出的無數“第一”,講述著平凡人的故事。
“是改革開放的大潮把我推上時代潮頭。”首個私營企業執照的主人公,全國工商聯執行委員、中國光彩事業日本促進會會長姜維,站在他的執照展臺前告訴記者。“我見證了非公有制經濟在黨的領導下持續壯大的過程,我為我們國家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而感到自豪。”
挨挨擠擠的觀眾中,有一群面孔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那是四十年前的一個冬夜/我們要穿越到/安徽鳳陽的小崗村/只見昏黃的油燈下/映著茅草屋里的/十八個村民……”北京第二十五中學的40位老師特地在安徽小崗村18位農民按下包產到戶“紅手印”的雕塑前,朗誦校友、詞作家塘萍創作的詩歌《小崗村的紅手印》。
“聽著這首詩,看著這雕像,想象著小崗村村民的壯舉,我不知道如何描述這激動的心情。”特地從安徽趕來看展的張哲民說,我們生在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既有黃大年、廖俊波這樣推動時代前行的佼佼者,也有埋頭苦干的無名拓荒者。
在“美好生活”的新華社互動專區,來自山東的丁先生面對鏡頭拍照,系統自動挑選一首40年間屬于拍照人的經典歌曲,掃掃二維碼就能保存到手機。“給我選的是《七子之歌》,記憶一下拉回澳門回歸的時候。這種感情的喚起太珍貴了,當年我才11歲。”
40年矢志改革,不忘初心砥礪奮進——
科技與歷史的碰撞讓傳統文化“活起來”,當年的盛世和現在的美好交相輝映。
“身臨其境的體驗太棒了,好像一場穿越回到了繁華的汴京!”來自北京57中學的高二學生胡天為在看完《清明上河圖》穹幕影片后贊嘆不絕。胡天為用單反相機拍下了這6分鐘的影片。“我和同學們對新時代生活的體驗更加立體,對未來更加憧憬。”
40年偉大征程,激發觀眾們的逐夢豪情。大型展覽自11月13日開幕以來,累計收到現場觀眾留言超過166萬字。
“今天是第三次來參觀‘偉大變革’的展覽,改革開放為我們指明了新時代前進的方向。作為新時代的學子,希望更加深入地參與到中國未來的改革中去!”
“國泰民安,國富民強,我們要感恩社會,感恩國家,加倍努力,為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我們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參加了改革開放后的各個階段的建設。今天看到了建設的成就,很自豪。前進,中國!”
也許是地標建筑、也許是一張笑臉、也許是一片稻田……33米的行走、99秒的穿梭,在“大美中國”影像長廊里,講解員蔣佳利告訴記者,許多觀眾會通過當中的一幅幅照片去尋找自己與改革開放的“連接點”。
走出國博,觀眾的熱情穿透冬日的寒冷。面向未來,踏上新征程,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時代強音響徹長空。
英國保誠集團首席執行官韋立思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中國的成功故事充滿活力,他對中國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中國在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采取的有針對性的舉措,在推動經濟增長方面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韋立思說,“我們致力于在這些充滿活力的成功故事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一把手工程”。從方案藍圖的設計到最終具體實踐,離不開國家各級部門和相關人員的助力和支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體部署、全力推動下,改革突破之大、進展之快,令人矚目。必須清楚,改革落地生根,藍圖變為現實,關鍵就在于“一把手抓,抓一把手”。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 巴基斯坦《觀察家報》編輯祖拜爾·庫雷希表示,中國成功的減貧成果令巴基斯坦政府感到欽佩,總理伊姆蘭·汗一直在學習中國的減貧經驗,希望以此讓更多巴基斯坦人過上富裕的生活。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11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吹風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圍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對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化改革開放、創新驅動發展作出解讀。
?發展為上,改革當先。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關頭。提高改革的戰略性、前瞻性、針對性,使改革更好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推動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
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對話會并發表主旨演講。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完善公平競爭制度,讓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充分涌流。
30年披荊斬棘,30載雨雪風霜,浦東在一片農田上建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新征程、新方位、新使命,黨中央正在研究制定《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將賦予浦東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曇花一現的63式單兵攜行具曾是我軍“戰術背心”的雛形,但隨著63式自動步槍的撤裝消失。未來單兵攜行具必然是士兵綜合作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型材料、智能化技術和外骨骼等高技術元素將助力單兵裝具的發展。憑借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綜合國力和技術創新能力,我國單兵攜行具的未來前景值得期待。
“要勇于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彰顯‘四個自信’的實踐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道路。
用中國1/8000的面積創造了中國1/80的國內生產總值,1/15的貨物進出口總額,這里是上海浦東。克羅地亞駐華大使達里歐·米海林:我很喜歡上海,看著上海的浦東,我覺得上海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