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8日09:44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高質量發展需要正確處理十大關系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國經濟要從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實現的粗放型高速增長,轉變為依靠技術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實現的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的總體目標要求就是要打造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升級版。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適應必須處理好以下十個方面的關系:
正確處理數量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的關系
數量增長僅指經濟總量的擴張,多以總產出來衡量,常用的評價指標為國民生產總值、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等;而高質量發展的格局與內涵都更為豐富,它以總量為基準但又不僅僅關注經濟總量,還包含對經濟的效率、結構、穩定性和持續性等角度的多維衡量,是量與質相協調下的演進發展。在經濟數量增長階段,我們只強調經濟效益,而忽略了經濟的持續和健康發展。而高質量發展強調的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結合,體現的是人與經濟社會相協調的一種包容性的增長。因此,在高質量發展的實現過程中,需要正確處理數量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的關系,高質量發展必須通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轉化發展動力,提高城鎮化工業化水平,謀求區域經濟新的增長,以質的提升促進量的增長,在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中找到并踐行以質促量的途徑。
正確處理舊動能轉換與新動能培育之間的關系
在高速增長階段,我們要求的是單一的經濟總量與增速,忽略了經濟發展的質量,而高質量發展階段比高速增長階段的要求更高。它要求我們依靠人才、技術、知識、信息等高級要素,由粗放的經濟增長模式轉向集約型經濟增長模式,并通過創新驅動來消解我國傳統增長紅利不斷下降的影響,培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做好新舊動能的轉換,從而突破資源能源、環境等要素的瓶頸制約,盡快實現發展新舊動能的轉換。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主要在創新發展,創新發展背后就是科教人才。而科教人才是高質量發展發展的重要推動能力;從開放空間看,創新驅動和科教人才的聚集又取決于要素報酬水平的高低和創新環境的好壞。因此,正確處理舊動能轉換與新動能培育之間的關系,如何通過創新驅動、人才聚集、環境優化孕育和催發新的優勢,補短培優,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正確處理好傳統技術改造和新技術利用的關系
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趕超,在傳統技術代際內很難實現超越。同樣高質量發展很難在現有的技術框架內實現,必須進行傳統技術的改造和新技術的有效利用。可以說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機遇在于引入新的變量,利用新的技術革命和工業革命形成的技術代差。近幾年國內保持較快增長的省份都是因為適應了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發展,在大數據、信息化和數字經濟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我國近年自身發展的良好表現也都是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產品創新帶來的。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正在興起,以互聯網和大數據為基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形成新的增長點。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正確處理好傳統技術改造和新技術利用的關系,在規模優勢的基礎上培植新技術革命的力量。
正確處理好傳統產業升級與新興產業培育之間的關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高速增長階段在所有的產業領域攻城略地,形成了門類齊全的產業門類。由于投資的潮涌現象,目前在這些領域形成了擁擠效應,造成產能過剩。新時代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在產業鏈的高端環節和核心技術領域開拓空間,這就需要正確處理好傳統產業升級與新興產業培育之間的關系。既要利用新技術規模的最新成果,加快培育發展高端產業,加快實現新舊主導產業的更替,加快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又要利用龐大的傳統產業基礎,進行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促進傳統產業向產業鏈高端邁進。同時在傳統產業和新型產業之間找到連接點,要立足既有的產業基礎,通過植入新技術、新理念和新創意,延續產業鏈條、提高產品質量和效能,衍生新的產品和新的產業,最終實現傳統產業與現代產業之間的融合發展和協同發展。
正確處理好工業化與城市化的關系
經濟發展的主體是結構性轉變,結構性轉變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工業化,二是城市化。其中工業化是主體,城市化是工業化的結果,在高質量發展中需要正確處理好工業化與城市化的關系:一是以工業化的邏輯作為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高質量發展要以工業化的思維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將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新興產業的發展有機結合,以制造業的發展和現代化為核心,以回歸實體經濟為思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金融和科技創新服務實體經濟。二是促進工業化與城市化在高質量發展中的協調,工業化和城市化之間具有一種螺旋式上升互相促進的機制,并在相互影響的過程中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在高質量發展中要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提升中心城市綜合功能,培育發展中小城市,分類發展小城鎮,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走出一條符合我國新時代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中工業化與城市化協調發展的道路。
正確處理好制造業與服務業的關系
制造業不僅是國民經濟的主體,而且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而制造業的發展離不開服務業的支撐。因為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的進步加速了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服務業與制造業高度融合是未來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在我國高質量發展中需要實現制造業的轉型,而我國制造業轉型需要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在高質量發展中服務業和制造業是相互促進的。制造業和服務業的融合是一個產業鏈由過去中低端向中高端轉變的過程,也是產業附加價值不斷提升的過程。因此,在高質量發展中,需要正確處理好制造業與服務業的關系:一是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通過大企業、大產業、大項目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動能和支撐。二是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發達國家生產性服務業占整個服務業的比重一般在25%以上,而我國目前這一比重約為15%,實現高質量發展服務業空間最大的是生產服務業,其核心是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圍繞知識型服務業發展研發服務和營銷服務,為高質量發展建立專業服務體系。三是促進我國制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隨著新產業革命的發展,信息技術不斷進步,制造業的智能化成為新的趨勢。要實現制造業與服務業的協調發展,就要努力促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通過“互聯網+”使生產性服務業的不斷發展來推進制造業的轉型。
正確處理好區域均衡發展與非均衡發展之間的關系
區域均衡發展和非均衡發展是一個結構優化問題。也是高質量發展中需要正確處理的關系問題。在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謀劃區域發展布局,面臨著兩難選擇,一方面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城鎮體系不健全,需要繼續加快城鎮化進程,另一方面,區域發展不平衡,區域差距呈現出不斷拉大的趨勢。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正確處理好區域均衡發展與非均衡發展之間的關系:一是強化重點地區發展,在全球化市場化背景下,保持或提升區域的整體競爭力和優勢;二是貫徹協調發展新理念,縮小區域差距,避免區域發展中可能出現的明顯不均衡問題;三是將區域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新產業發展、城市化和對接國家區域政策、應對區域競爭等發展要求體現在區域協調發展上。
正確處理好供給與需求的關系
高質量發展既有供給因素又有需求因素,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時代,在高質量發展中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從需求因素為主,轉向了供給因素為主,在高質量發展中需要正確處理好供給與需求的關系。為實現經濟運行中供給與需求端相結合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正確處理好供給與需求的關系,把供給調控與需求調控相結合。一是要把供給側的改革與需求側的擴大相結合,就需要把供給側的政策與需求側的政策相結合,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共同發力,通過推進結構性改革實現高品質量發展。二是要協調好經濟發展的長期與短期關系,更加重視長期發展問題,要實現供給結構的調整,改變產業結構與經濟規模發展不相適應的狀況,引導農業、工業向高質量方向發展。三是在供給端探索與新經濟新業態相適應的管理改善供給結構,建立公平的競爭環境。通過市場機制調整資源在不同產業之間的合理配置。改善要素供給,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改善制度供給。加快制度創新,通過增強技術進步和人力資本的作用來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從而引導高質量發展。
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在高質量發展中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原則,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市場通過價格、競爭、供求等市場機制,發揮對社會資源的配置作用,政府通過經濟、法律、行政等調節手段,對社會資源進行配置,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決定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質量。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就是不僅要讓市場有為,也要讓政府有為。一是要繼續深化改革,讓市場更好發揮作用,提高對市場規律的認識和駕馭能力,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效能,推動資源向優質企業和產品集中,推動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和聚集,使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二是發揮政府的作用,實行有針對性的產業政策,促進產業升級和動力轉換。同時發揮政府作用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彌補市場失靈,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
正確處理好短期與長期的關系
推進高質量發展,既是目標導向,也是問題導向。既涉及當前,又涉及長遠。需要正確處理好短期與長期的關系。從長期來看,高質量發展要通過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加快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現代化強國。從短期來看,推動高質量發展又面臨著實體經濟供需失衡、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失衡,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不能滿足,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等問題。在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過程中又必然會帶來新的風險。因此,在推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必須正確處理好短期與長期的關系,保持區域經濟重大關系協調、循環順暢的發展,有針對性地解決突出問題,把當前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社會穩定風險放在首位, 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打好三大攻堅戰,為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經濟社會秩序和環境。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責編:謝磊、趙晶)
《意見》明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教育收費管理,要堅持公益屬性、分類管理,堅持分級審批、屬地管理,堅持問題導向、改革創新的基本原則,完善教育收費政策,健全教育收費管理制度,加強教育收費治理。
當地時間15日,針對北京出現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世衛組織周一表示中國政府正在積極調查與控制。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表示, “無論是哪里的聚集性病例,都至關重要,每個病例都需要跟進和正確處理。
5月6日召開的武漢全市主動作為快干實干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動員大會上提出,要全力營造既親又清的政商環境。會議指出,要旗幟鮮明地鼓勵公職人員與企業家坦坦蕩蕩打交道、交朋友。
為了盡最大努力阻斷病毒傳播途徑,疫情發生后,全國各地紛紛出臺通知延遲復工。在這種形勢下,正確處理抗疫與復工的關系考驗著各地治理能力,各地必須高度重視二者關系,借“疫考”不斷提升治理能力,補齊治理短板。
(二)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有效機制,是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迫切需要。(三)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有效機制,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公私”關系作出重要論述,黨員干部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以總書記這些論述的要求為自己工作生活的標尺,爭當一名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的黨員干部。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之所以正確處理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就在于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牢牢把握“三個堅持”的根本原則和“四個堅持”的實踐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