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8日10:06 來源:人民日報
“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獲得諾貝爾獎是一項很大的榮譽。這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中國科學界的驕傲。”2015年12月,在瑞典的諾貝爾獲獎者演講臺上,出現了中國本土科學家的身影,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終身研究員屠呦呦成為我國第一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瘧疾曾是威脅人類健康的最大殺手之一。上世紀60年代,由于瘧原蟲對奎寧類藥物產生抗藥性,使得全世界2億多瘧疾患者面臨無藥可治的局面,死亡率急劇上升。尋找有效的抗瘧藥,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難題。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屠呦呦所在的原中國中醫研究院接到了一個“中草藥抗瘧”的研發任務,代號“523”。屠呦呦從中醫古籍里得到啟發,通過改進提取方法,首先發現中藥青蒿的提取物能高效抑制瘧原蟲,并將該物質命名為青蒿素。
青蒿素的發現,為人類帶來了一種全新結構的抗瘧新藥。以青蒿素類藥物為基礎的聯合療法,至今仍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瘧疾治療方法,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姜廷良說,屠呦呦的貢獻在于她的原創思維。
青蒿素的研究成功,是當年研究團隊集體攻關的結果。屠呦呦說:“一個科研項目的成功不會很輕易,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她的研究從未停止,青蒿素被不斷“解密”。1992年,針對青蒿素復燃率高、水溶性不好等缺點,她又發明雙氫青蒿素這一抗瘧療效為前者10倍的“升級版”。經深入研究,屠呦呦團隊發現該物質針對紅斑狼瘡的獨特效果,目前已經進入二期臨床試驗。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廖福龍說,屠呦呦認定的事要做一輩子,“中國之蒿”必將改變世界。
“青蒿素是傳統中醫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屠呦呦說,獲得諾獎是中國科學事業和中醫科學的榮耀。中醫藥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該讓其發揮更大作用,為人類健康造福。
新藥專項構建了以綜合性大平臺為骨干、單元技術平臺(包括藥物安全評價平臺、藥物臨床研究平臺、資源平臺等)為支撐的藥物研發創新體系。截至2019年底,衛生健康領域獲得國家科技獎勵139項,其中特等獎1項;醫學科技論文總量居全球第2位,醫藥類國際專利申請量躍居世界首位。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在保護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我們也能夠做到不惜一切代價,因為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的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生活品質也有了更高追求,在自然環境下進行的體育活動——戶外運動,越來越多地被大眾接受并喜愛。如隊友被山泥掩沒,切勿隨便嘗試自行拯救,避免出現更多傷亡,應立刻通知有關部門準備適當工具進行救援。
劉云清:“帶著村民一起致富”劉云清一家在民宿小院里幸福合影。” 劉云清是龍泉關鎮黑崖溝村人,高中畢業后,在保定市區從事平面設計工作,娶了媳婦、生了二胎,還買了房和車。
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中醫首次整建制接管一個獨立病區,而且還都是重癥患者,“開疆拓土”談何容易。在醫療隊進入金銀潭醫院病區的同時,中國中醫科學院科研攻關組也同步成立。
最近,化濕敗毒顆粒獲得首個海外藥品注冊批文,正式以藥品身份進入阿聯酋市場,中醫藥力量在全球抗疫中扮演重要擔當。3天打了500多個電話,中國中醫科學院醫管處的史新華不斷聯絡,確保迅速搭建中藥保障供應平臺,讓醫療隊有順手的“武器彈藥”。
9月8日上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頒授勛章獎章并發表重要講話。“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可以說中醫藥在疫病防治全過程、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9月8日,除了鐘南山、張伯禮、張定宇和陳薇,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也受到了表彰。 國藥東風總醫院呼吸內科醫生 石明:中國千千萬萬的醫護人員,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精神,還有我們全社會團結一致,上下一心,共克時艱。
2020年初暴發的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次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也是世界各國面臨的一次“大考”。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加強與國際社會合作抗疫,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充分彰顯了大國責任擔當。
明天(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將在北京舉行。 武漢市公安局江岸分局百步亭所社區民警 沈勝文:整個防疫的時間,戰線長,時間跨度長,但是沒有一名黨員,沒有一名社區群干,沒有一名社區民警,沒有一名社區保安打退堂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