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6日10:52 來源:解放軍報客戶端
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一個細節往往能醞釀一場蝶變。
在北京國家博物館二樓,《偉大的變革》主題展第四展區的一件展品勾起了筆者的一段記憶:2015年12月25日,習主席在軍報記者微博微信平臺輕按鍵盤,發出一條向全軍官兵問候新年的微博,迅即引爆互聯網……就是這個鍵盤,見證了我軍軍事新聞單位改革歷程。如今,新成立的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正推動各類媒體融合發展,朝著政治上更強、傳播上更強、影響力上更強大步邁進。
而這,僅是國防和軍隊改革成果的一個縮影。改革開放40年來,國防和軍隊建設始終是濃墨重彩的篇章。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加快重塑人民軍隊。政治建軍深入推進,練兵備戰緊鑼密鼓,正風肅紀雷霆萬鈞……偉大的變革像奔騰的巨浪,像浩蕩的東風,開啟中國特色強軍之路新的偉大征程。
兵者,國之大事。國防和軍隊改革,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勇氣的寫照、力度的象征。40年的改革開放,中華大地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變革,取得了一系列歷史性成就。
雖是初冬,北京卻已寒氣陣陣。在國家博物館展覽現場,人們卻心潮激蕩,情感交融。安徽小崗村18位農民按下包產到戶“紅手印”的雕塑,深圳蛇口出口加工工業區破土開建的照片,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天宮號空間站等模型,北京天橋百貨商場的今昔對比圖示,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互動展示……一張張詳實的圖片圖表,一個個逼真的實物模型,一段段豐富的視頻資料,再現了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發生的偉大變遷,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逐步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時間,將非凡成就鑄成光輝歷史,將深刻啟示照進美好未來。
六年前,習主席在這里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開啟了“中國夢”的偉大愿景:“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這次展覽向人們呈現的諸多偉大成就,無疑是對那次號召的最好呼應,它展現了13億多中國人民在實現中國夢征程上譜寫的璀璨歷史篇章。
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背后,隱藏著的是震撼人心的精神圖景。漫步展區,人們在時間與空間的審視中看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不朽奇跡清晰地展現出來,一個政黨無與倫比的豐碑巍峨矗立。楊善洲為兌現為人民服務的承諾,把“生命最后的霞光,化為家鄉大亮山永恒的春天”;林俊德以沖鋒的姿態與時間賽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心有大我”的黃大年嘔心瀝血,點亮科技報國的明燈;“新愚公”李保國扎根太行,用比山還堅定的意志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為了民族復興,為了人民幸福,一批批共產黨人前赴后繼、不懈奮斗。
歷史的足音穿越時空、啟示未來。回顧走過的路,我們黨正是憑借著“那么一股勁”“一種拼命精神”,與人民一道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這是共產黨人篤定的內心獨白,也是黨帶領人民創造中國奇跡的必然邏輯。
精神的種子一旦萌芽,就有頂起巨石的力量。國歌奏響、紅旗飛揚時,我們看到人們眼含熱淚、澎湃激昂;神舟飛天、高鐵奔馳時,我們看到同胞自信滿滿、深感自豪;僑胞歸來、遇災受援時,我們又聽到“祖國萬歲”的呼喊……一處處激動人心的場景、一個個難以忘懷的瞬間時刻在提醒人們,奮斗者、創業者的精神力量早已融入血脈,化為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同時,新時代中國面對的“問題清單”上,風險與挑戰同樣更加紛繁復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置身于氣勢恢宏的成就展現場,回味起這句鏗鏘有力的話語更顯意味深長。在現實發展與改革歷史的交相輝映中,我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實現偉大的理想,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邁向更加光輝的未來,奮進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息。
“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經歷了5000多年的艱難困苦,中國依舊在這兒!面向未來,中國將永遠在這兒!”習主席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以大海作比,展示出中國發展的堅實底氣和堅定信心。
大海之大,在其動力升騰。我們相信,有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做基,有黨帶領人民的奮斗定舵,有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決心聚力,中國這艘巨輪一定能加快轉入高質量發展航道,中國的未來這片大海必將永遠浩蕩澎湃!
英國保誠集團首席執行官韋立思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中國的成功故事充滿活力,他對中國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中國在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采取的有針對性的舉措,在推動經濟增長方面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韋立思說,“我們致力于在這些充滿活力的成功故事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一把手工程”。從方案藍圖的設計到最終具體實踐,離不開國家各級部門和相關人員的助力和支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體部署、全力推動下,改革突破之大、進展之快,令人矚目。必須清楚,改革落地生根,藍圖變為現實,關鍵就在于“一把手抓,抓一把手”。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 巴基斯坦《觀察家報》編輯祖拜爾·庫雷希表示,中國成功的減貧成果令巴基斯坦政府感到欽佩,總理伊姆蘭·汗一直在學習中國的減貧經驗,希望以此讓更多巴基斯坦人過上富裕的生活。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11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吹風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圍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對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化改革開放、創新驅動發展作出解讀。
?發展為上,改革當先。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關頭。提高改革的戰略性、前瞻性、針對性,使改革更好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推動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
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對話會并發表主旨演講。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完善公平競爭制度,讓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充分涌流。
30年披荊斬棘,30載雨雪風霜,浦東在一片農田上建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新征程、新方位、新使命,黨中央正在研究制定《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將賦予浦東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曇花一現的63式單兵攜行具曾是我軍“戰術背心”的雛形,但隨著63式自動步槍的撤裝消失。未來單兵攜行具必然是士兵綜合作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型材料、智能化技術和外骨骼等高技術元素將助力單兵裝具的發展。憑借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綜合國力和技術創新能力,我國單兵攜行具的未來前景值得期待。
“要勇于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彰顯‘四個自信’的實踐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道路。
用中國1/8000的面積創造了中國1/80的國內生產總值,1/15的貨物進出口總額,這里是上海浦東。克羅地亞駐華大使達里歐·米海林:我很喜歡上海,看著上海的浦東,我覺得上海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