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25日07:53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紅棗滿倉
慶豐收活動喜慶熱烈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楊書貞文圖
本報訊秋分最是可人天,紅棗樹下說豐年!9月23日,黃帝故里——鄭州新鄭市紅棗小鎮洋溢著一片豐收的喜悅。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南主會場就設在這里。
此次活動由省委省政府主辦,省農業廳、鄭州市委市政府承辦。圍繞“傳承農耕文明,共慶五谷豐登”,設置了“中原豐收曬場”“中原農耕文化”“中原大廚房”“中原美麗鄉村”“中原農業科技”“中原話豐收”六大主題板塊,通過“慶豐收、曬豐收、話豐收、享豐收、促豐收”等形式,全面展示我省悠久厚重的中原農耕文化、現代農業發展新成就、農村改革發展新變化、中原農民新創造。
活動現場,中原豐收倉組團著實引人注目。豐收倉高18米,寓意河南省18個省轄市共筑中原豐收大糧倉。在豐收倉兩邊分布著18個裝滿谷物的大糧囤,寓意河南省18個省轄市2018年五谷豐登糧滿倉儲。
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原豐收倉以糧倉為形,以五谷、五果、五畜、五蔬為基礎,堆積成由中原特色農產品構成的標志性建筑“豐收倉”,體現《黃帝內經》中“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蔬為充”的精髓,展示糧食豐收、顆粒歸倉,寓意五谷豐登,國泰民安。
“靈寶蘋果潼關梨,新鄭大棗甜似蜜”。只見幾棵“大肚子”棗樹前聚滿了圍觀群眾。“這種大肚子棗樹就是通過砑棗后形成的奇特形狀。”資深棗農史先生用地道的新鄭話向記者講述著棗農的砑棗情結。
在棗樹的盛花期,也就是每年的5月到夏至前夕,村民們需要用斧子在棗樹的腰間砍磕出不深不淺的刀印子,俗稱“砑棗”。每一棵樹上至少要砍下100多斧子,砍上好幾圈,一季一棵棗樹將砑三四遍。原來,砑棗樹是因為夏季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棗樹養分過盛,水分往上走,光長葉子和樹干,反而不結果實。如果給它們來點挫折,就會長出香甜的果實。
據悉,新鄭大棗習俗與砑棗技藝當前已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釋疑
主會場為啥選新鄭紅棗小鎮?
省農業廳市場信息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新鄭是中華根脈之地、華夏文明之源和人文始祖黃帝故里。八千年前裴李崗文化時期,新鄭地區率先進入以原始農業為主的氏族社會,五千年前仰韶文化中晚期,新鄭進入黃帝族時代,是中華古代文明形成的核心地帶。紅棗是軒轅黃帝最早發現、命名和指導種植并傳承至今的中國原產農產品,是中華傳統農耕文明的典型代表。
靈寶·蘋果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房琳閭斌通訊員沈誠李均友文圖
本報訊9月23日上午,河南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三門峽(靈寶)分會場·靈寶蘋果采摘季在“亞洲第一高山果園”寺河山蘋果小鎮盛大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代表、嘉賓和游客與靈寶農民朋友一起,共同歡慶豐收。
9月的靈寶寺河山,秋高氣爽,現場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了數萬名游客和嘉賓前來。
據了解,此次靈寶蘋果采摘季活動的主題為“蘋果園里說豐年”,由三門峽市委、市政府主辦,靈寶市市委、市政府和三門峽農業局承辦。
內黃·棗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高志強牛靜芳通訊員劉超
本報訊漫步在棗鄉內黃,層林盡染,碩果累累,一派生態和諧、文明富庶的豐收景象。
近兩天,內黃縣后河鎮萬畝棗園里吸引了來自濮陽、安陽、邯鄲等地的大量游客前來踏秋賞景,采摘游玩,體驗農家勞動樂趣,盡享棗鄉金秋豐收美景。
走進后河鎮余莊村的千果匯有機生態園,棗樹上累累紅棗似珍珠、像瑪瑙,壓彎了枝頭,負責人安全收正在招呼著前來摘棗的游客。
2017年,內黃縣引導群眾建設示范園區56個,面積1700多畝,其中老棗樹標準化管護示范園區21個,面積690多畝;密植示范園區31個,栽植冬棗、伏脆蜜等優良鮮食品種12萬株,面積890多畝。2018年年初,內黃縣兌現了2017年的獎補政策,共發放獎補資金400余萬元。
周口·玉米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于揚李玉坤通訊員郭涵澤文圖
本報訊秋收季節的農民是最勤勞的,46歲的周口農民雷樹立和妻子早早來到地里,攤曬剛剛收獲的玉米棒。他們身后的廣袤農田里,到處是喜人的豐收場景。第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到來,讓廣大農民的干勁更足,也讓他們的臉上寫滿了幸福。
9月22日上午,周口市商水縣湯莊鄉雷坡村。雷樹立家6畝多地的玉米剛剛收獲,金燦燦的玉米棒堆積如山,趁著秋高氣爽的晴天,他和妻子趕緊把玉米攤曬開來,為顆粒歸倉做著最后的準備。
“喜迎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大紅標語隨處可見,和田間的勞動場景交相輝映,構成傳統農區周口最美的風景。
確山縣·板栗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釗王耀成通訊員李凱
本報訊秋分時節,秋高氣爽,朗陵大地,碩果飄香。9月23日,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暨確山縣第四屆板栗節開幕式,在確山縣瓦崗鎮常莊美麗鄉村示范區和石滾河鎮何大廟村千年古栗林舉行。上萬群眾歡聚一堂,看演出、賞美景、品美食,共享喜悅、共慶佳節,共話豐年。
確山縣板栗節是駐馬店市重要的旅游節會活動,已經連續舉辦三屆。今年的“中國農民豐收節”標志著黨中央新時代強農、惠農、富農的更高要求,是對農民主體地位的高度認可,是對實施鄉村戰略的再動員,也必將調動更多的目光關注“三農”,更多的資源投向“三農”,更多的力量建設“三農”。
滎陽·河陰石榴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嵐文圖
本報訊邙山腳下,似火石榴掛滿枝頭;黃河南岸,人潮涌動共襄盛舉。9月23日上午,“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滎陽市第十四屆河陰石榴文化節在高村鄉劉溝村石榴廣場盛裝開幕。
豐收的鑼鼓震動山河,豐收的喜悅充滿天地。“開園啦!”昨日上午10時,隨著果農們的一聲吶喊,河陰石榴喜迎八方賓客。劉溝村內大紅燈籠高高掛,一片興旺豐盈的景象。據介紹,劉溝村在2004年以前,人均收入不足1200元,石榴種植面積不足700畝,是省級貧困村。經過十四年的發展,石榴種植面積已達4900余畝。
新縣·特色村莊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鑫通訊員夏宗明聶建武
本報訊九月金秋,大別山腹地的老區新縣處處丹桂飄香、碩果累累,金黃的稻穗、火紅的瓜果、潔白的菊花……構成一幅幅色彩斑斕的金秋豐收圖。
9月23日,新縣泗店鄉計河村綠康源生態園內金龍起舞、雄獅翻騰、人聲鼎沸,新縣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正在這里舉行。上萬名群眾齊聚于此,以豐富多彩的活動曬出豐收喜悅、慶賀豐收年景、展示脫貧成果。作為活動主辦地,泗店鄉計河村已入選“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100個特色村莊”,成為河南省4個特色村莊之一。活動現場分為農耕大賽場、農產大世界、農民大舞臺、農藝大展堂、農家大宴席、農鄉大果園六大區域,將農產品展銷、民俗文化傳播、鄉村旅游推介融為一體。
在新疆和田的阿日希村,70歲的李鵬帶著當地群眾治沙種棗。沒有錢買樹苗,李鵬把自己的退休金全部拿了出來,還賣掉了在烏魯木齊的學區房,把親戚朋友能借錢的人都借了個遍。每天7點,是棗園的下班時間,大家聚在李鵬的小院子里,說說笑笑,消解一天的疲勞。
站在陜西省大荔縣安仁鎮小坡村萬畝冬棗產業園的觀景樓上,只見逾萬畝冬棗大棚連天接地。從擺脫貧困到共同富裕,在大荔縣安仁鎮黨委書記閆金平看來,壯大集體經濟、促進鄉村振興是小坡村兩委會的新征程。
毛烏素沙地干燥少雨、日照漫長的氣候條件,不適合水稻小麥,卻是甜味水果的天堂。來自河南安陽的李孔一家,正是看上了這里與新疆水果產地類似的環境,舉家遷徙,用8年的時間,種起一片700畝的棗林。
經過歷史長河的洗練、崢嶸歲月的磨礪、偉大實踐的鍛造,中國精神凝聚億萬人民為新中國發展不懈奮斗。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與人民心連心,中國精神必將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繼續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
記者從6日國家文物局舉行的“考古中國”重大研究項目新進展工作會上獲悉,“南海Ⅰ號”保護發掘項目在2019年對船貨清理取得階段性成果,沉船中共出土18萬余件文物精品。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我們務必一鼓作氣、頑強作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針對勞動能力不強的貧困戶,村里還開辟了若干公益性崗位——文化小院管理員、倉庫保管員、水閘管護員、合作食堂炊事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