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05日19:51 來源:中國吉林網
據《人民日報》9月4日報道,國家統計局9月3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從1978年到2017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7.4億人,年均減貧人口規模接近1900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下降94.4個百分點,年均下降2.4個百分點。這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我國通過深化改革和大規模的扶貧開發行動,貧困人口大幅減少,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七成,其減貧行動永垂光輝史冊。
我們注意到,實行改革開放40年,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減貧已從重救濟管貧轉向了重扶貧脫貧高質量發展階段。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大科學決策,也已顯見成效。不僅實現了大面積減貧,還實現了大面積減貧致富。這就是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持續保持了較快增長。數據顯示,2017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77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水平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實際增長10.4%,比全國農村平均增速快2.5個百分點。2017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國農村平均水平的69.8%,比2012年提高了7.7個百分點。
一邊是大幅度減貧,一邊是大幅度增收,我國減貧行動可謂是雙輪驅動,既快又好。何以這樣?答案是很清楚的。主要是有黨的堅強領導,有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高度體現,有具體政策措施的根本保證,有實際行動久久為功的強力支撐。而近些年,“小康路上一個人都不能掉隊”的責任擔當精神落地,組織領導能力與攻堅克難作風的不斷彰顯,使減貧精準化、深度化、全面化得以持續發展,干得實,落得實,招招見效,服務到位,監管到位,每一個環節都抓得很緊。這已成關鍵之舉、成功之舉。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成效之好,貧困村、貧困家庭從中獲益匪淺,可謂前所未有。
比如:舉全國之力展開脫貧攻堅戰,層層明確責任目標,以繡花功夫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嚴防嚴控嚴查嚴處口號扶貧、形式減貧等弄虛作假行為,壓實夯實減貧行動基礎與效果,增強貧困村、貧困家庭的獲得感,從上到下都行動起來了。黨中央關于減貧的各項決策部署,連年得到較好落實,貧困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貧困地區面貌明顯改善。特別是很多貧困村、貧困鄉、貧困縣在中央和地方的嚴格嚴密審核中實現了全口徑摘帽,以往的貧困局面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累累碩果所逐步取代,“貧困”二字從此成為過去,向往美好生活同樣高奏進行曲。真減貧,實致富,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防返貧,都是硬功夫。
我們知道,大力消除貧困,不斷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性責任與艱巨性的使命。而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成功地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使7.4億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則是世界上的奇跡。如此之多的貧困人口脫貧,從其數量上看,可謂巨大,比目前美國(3.24億)、印度尼西亞(2.6億)、巴西(2.09億)三國現有人口的總和還要多。我國減貧行動充分證明,只要堅持實事求是,善于弘揚科學精神,勇于創新扶貧舉措,持續走正走對路子,舍得撲下身子實抓實干,切實全面推進扶貧開發工作,減貧再復雜再難再有壓力,就能負起責任,落實使命。
如果從國際上看,我們可能更有感觸。據聯合國《2015年千年發展目標報告》顯示,中國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中國在全球減貧行動方面,名副其實地起到了“火車頭”的牽拉與推動作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曾這樣評價中國的減貧成就:“我們不應忘記,過去10年,中國是為全球減貧作出最大貢獻的國家。”“統籌兼顧、步調一致是中國減貧事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前署長海倫·克拉克也曾說:“中國最貧困人口的脫貧規模舉世矚目,速度之快也是絕無僅有!”“中國式減貧”,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成為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
強化執政黨權威、集中統一領導,堅持政府主導、全社會參與戰略,實行開發式扶貧方針、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扶貧模式,動員全國力量扶貧濟困,將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目標任務和強有力的政策措施,完全融入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響脫貧攻堅戰,等等,所有這些中國式減貧行動、經驗與成果,都收到了照人心亮全球的顯著效應。(中國吉林網特約專家評論員薛寶生)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文化建設高度重視,從戰略和全局上作了規劃和設計。3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
亂石嶙峋的山坡上,從石頭縫里架起的水泥柱網間,藤蔓交織,綠意盎然,一顆顆鮮嫩的佛手瓜吊墜在濃密枝葉間。
11月20日,首屆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在湖北省武漢市開幕。” 作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英雄之城,湖北武漢正處于疫后重振的關鍵時期。立足自身,抓住“5G+工業互聯網”這個突破口,夯實數字基礎、做大融合創新,湖北和武漢必將盡快走出疫情陰霾。
11月1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對話會并發表主旨演講,強調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開放的大門將進一步敞開,同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進一步敞開,為世界各國創造更多發展機遇。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今年是新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隨著新證券法的正式實施以及一系列重磅舉措的陸續推出,全面推進注冊制改革、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制、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等工作正卓有成效地全速開展,這無疑是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必由之路。
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于11月20日在廣州開幕。本屆會議以“大變局、大考驗、大合作——中國現代化新征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有600余位全球知名政治家、戰略家、學者、企業家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參會。
20日,由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舉辦的第二屆教學大師獎、杰出教學獎和創新創業英才獎(以下簡稱“三大獎”)頒獎典禮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 北京大學教授李曉明、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朱邦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華明、吉林大學教授孫正聿、復旦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大潛、中國礦業大學教授于洪珍、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朱長江、四川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馮小明、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等9人獲得杰出教學獎。
道路問題關系全局、決定成敗。在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個根本問題上,我們要樹立自信、保持定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向前推進一步,法治建設就要跟進一步。一流的軍隊,必然有一流的法治;建設一流軍隊,需要一流的法治保障。
“三個自覺”理念的形成,便是最高檢黨組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的生動詮釋。9月4日上午,最高人民檢察院與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聯合舉辦的“國家治理現代化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研討會”在京召開。
華泰證券稱,展望2021年,移動&廣電合作建設700M頻段帶動新增量,5G基站新建規模有望進一步提升,預計國內三家運營商5G基站新建規模在90萬站左右。展望2021年,華泰證券認為,一方面,流量的持續增長以及上游產業鏈的逐漸成熟,使得數據中心400G光模塊市場在2021年有望迎來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