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0日20:08 來源:央廣網
正在寧夏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花園社區時說:“脫貧、全面小康、現代化,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我們都是攜手并進。這體現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也體現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總書記語重心長的一席話,道出了民族團結這一永恒的主題。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親如一家。吳忠市金花園社區常住居民13000多人,其中回、滿、蒙、藏等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45%。“七彩家園”“七星服務”“四治融合”“社區鄰居節”等一系列社區治理、服務的創新機制讓和諧家園遍開民族團結花。社區黨總支書記張麗萍在向總書記介紹“鄰居節”時說,每逢開齋節、古爾邦節的時候,我們的回族居民會把他們炸的油餅、馓子,還有制作的一些清真小吃送到我們漢族居民家中,那么每逢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我們的漢族居民會把他們包的粽子、做的月餅回贈給我們的回族居民。可以說各族居民相互交流,親如一家,和睦相處。
在寧夏各地,張麗萍所說的各民族之間相互尊重、相互團結、和睦共處的現象早已成為各民族干部、群眾平時生活的常態,滲透到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已蔚然成風。
俗話說,大家一條心,黃土變成金。只要各民族團結一心、凝心聚力,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沒有踏不平的路。多少年來,中華民族各民族之間相互融合、和衷共濟、共同發展、攻堅克難的動人事例比比皆是、不勝枚舉;經濟發展中相互幫襯、和諧發展、互相支持已經化作各民族團結奮進、相互激勵、無堅不摧的精神動力。恰如習總書記在《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一文中所述:多民族的大一統,各民族多元一體,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一筆重要財富,也是我們國家的一個重要優勢。
習總書記這次在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花園社區考察中再次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大家庭,在你們的社區就體現出來了,回族、漢族為主的多民族社區。剛才我看到你們這個社區很好的經驗,特別是民族之間和睦的關系,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我們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份子。”
這是總書記的牽掛,也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心愿。
(央廣評論員 郭長江)
埃菲社11月2日刊發題為《西藏:通往天空之門的高速路》的觀察報道稱,脫貧攻堅根治西藏貧困“頑疾”。顏如森(音)以前在西藏西南部一個海拔超過4800米的偏遠村莊以放羊為生,每天的收入為9元。
更令人感動的是一大批來自全國各地對口支援干部的無私奉獻與干事創業、求真務實、真抓實干,成都龍泉驛區對口支援工作隊就是其中之一。打卡行活動大力提升大眾影響力,通過短視頻景點打卡、直播賣貨等形式,甘孜縣全域旅游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得到極大提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多產業助力扶貧 貧...菏澤3歲男童墜入機井 消防20分鐘成功救出 濟寧消防員用敬禮婉拒母親擁抱,換崗后飛跑向父母
一側,房屋低矮,黃土筑墻,幾張木板拼接就成了一扇門。另一側,院落相鄰,紅瓦做頂,屋墻之上更有花紋點綴。一個是祖輩生活的“海子包包”,另一個是精準扶貧搬遷后的“彝家新寨”。
如今走進迷峰的新家——甘孜縣斯俄鄉吉絨隆溝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寬敞的馬路,整潔的房屋,一應俱全的水電,遠處雪山皚皚,宛如一座高原上的童話小鎮。甘孜縣斯俄鄉吉絨隆溝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航拍照。
25000元人均年收入助力困難群眾穩得住、能致富。這組數字有力展示出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的脫貧之力和脫貧之效。越西縣越城鎮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城北感恩社區。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
(記者 秦金月)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因其“彝海結盟”的光輝歷史成為很多人向往的革命圣地。“彝海結盟”見證人沙馬爾各的孫子沙瑪依姑 (攝影:秦金月) 1935年5月,中央紅軍長征進入冕寧境內,紅軍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用彝語喊話宣傳紅軍的宗旨、民族平等政策。
近日,“民族團結黨旗紅”網絡主題宣傳四川站采訪活動來到石渠縣,探訪這里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生態保護、民族團結等的生動實踐。近年來,這里以跨區域聯合黨支部為抓手,建立邊界地區縣級黨委組織部門溝通協調機制,組建跨區域聯合黨支部,推動組織聯建、穩定聯防、發展聯動,破解邊界區域治理難題。
近日,“民族團結黨旗紅”網絡主題宣傳四川站采訪活動走進四川省甘孜州,探訪這里黨建引領民族團結、脫貧攻堅等的生動實踐。走進甘孜州甘孜縣吉絨隆溝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美麗的現代化新農村,一幢幢公寓式的房屋錯落有致,一條條寬闊的馬路干凈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