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0日17:18 來源:中國江蘇網
近日,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關于印發〈2020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快構建以知識更新、技術創新、數據驅動為一體的鄉村經濟發展政策體系,加快以信息化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優化提升“三農”信息化服務水平,不斷激發鄉村發展內生動力和巨大潛力,持續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數字中國”建設風生水起,科技之光普照生活。推動農村發展,必然要置于數字化發展的時代浪潮中考量,只有吹進時代的新鮮空氣、發展的新鮮理念、致富的新鮮思路,才能鋪牢振興軌道,縮小城鄉“數字鴻溝”,讓農民共享數字經濟紅利,踏上致富幸福之路,繪就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圖景。
數字化活力,為扶貧注入新動能。脫貧攻堅到了最后的決勝階段,縣長直播“帶貨”正成為扶貧新“姿勢”,農民“主播”崛起成為脫貧致富的生力軍。從親眼見到親身試,流量為銷售量鋪路,激活脫貧攻堅的動力;特色農產品原本“藏在深山無人知”的“弱勢”產業,搭乘互聯網的快車,一下子變得炙手可熱起來……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匯聚全國消費巨大合力,推動社會各界參與扶貧,數字技術力量為脫貧攻堅注入新動能。農民增收,獲得感提升,也增加了他們的干勁,讓貧困群眾走出“窮窩”的腳步更加堅定有力。
數字化農業,讓農民種地更方便。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正在農業轉型升級當中發揮愈發重要的賦能作用。農機開啟自動駕駛模式,播種、起壟、收割無所不能,種糧大戶打開智能手機,就能把田管圖,澆地、打藥情況一目了然;手機種地APP通過衛星遙感來觀測地面作物長勢,大數據平臺進行信息收集分析,不僅提質還能增效。無人機勻速低空掠過麥田,自走式噴霧機馳騁之處水霧彌散……物聯網、機器人等一大批高科技和新技術大顯身手,從“會”種地到“慧”種地,新科技徹底改變了農業生產方式,更托起了農民們的致富夢,不斷提升他們的幸福感。
數字化鄉村,為治理提供新路徑。農村物聯網等數字智能技術,將有效控制農村面源污染,推動化肥農藥減量使用、農業生產節水、村容村貌綜合改造等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塑造生態良好的數字鄉村環境。當下,不少地方嘗試搭建“互聯網+”矛盾化解平臺,開設智慧安防、智慧安全監管、智慧生活管理等方面的內容,村民有訴求、問題、意見和建議等能隨時隨地上報,相關反饋信息和問題處理第一時間回復。有的地方建起了“村網”,村里路燈壞了、垃圾分類有問題等都能實時呈現、實時處理,居民的生活品質得到極大改善。數字化鄉村,不僅方便了農民,也讓他們的安全感同步提升。
揚起數字之帆,是農村發展的時代所需、群眾所盼,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國家把牢發展主動權、筑牢安全基石的重要抉擇。讓“數字鄉村”更好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農民富裕、辦事方便、環境舒適,再塑農民生活之“美”,我們定能氣宇軒昂邁進全在小康。(許念蕾)
題: “‘云’上開花”——河南“數字農田”里的豐收畫卷 據浚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獻國介紹,目前,產業園數字技術已經覆蓋的農田面積8000畝,部分生產環節數字化作業輻射帶動農田面積達12萬畝,降低生產成本近30%,平均每畝增產近百公斤。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這是7月23日拍攝的吉林省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這是7月23日拍攝的吉林省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無人機照片)。
△2020年7月22日,習近平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地塊,察看玉米長勢。7月22日,在吉林考察的習近平專門來到四平市梨樹縣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同社員們親切交流。
寧夏固原市隆德縣觀莊鄉前莊村的農田與蒼翠的六盤山(無人機照片,2018年7月17日攝)。在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冷涼蔬菜基地,農戶在大棚里除草(2020年4月29日攝)。在位于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積鎮塔灣村的智慧農業科技示范區,農機手在播種前調試自動駕駛拖拉機(2020年4月9日攝)。
寧夏固原市隆德縣觀莊鄉前莊村的農田與蒼翠的六盤山(無人機照片,2018年7月17日攝)。在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冷涼蔬菜基地,農戶在大棚里除草(2020年4月29日攝)。在位于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積鎮塔灣村的智慧農業科技示范區,農機手在播種前調試自動駕駛拖拉機(2020年4月9日攝)。
正值東北地區春耕時節,在吉林省榆樹市泗河鎮雙榆村,拓野農機專業合作社的一臺無人駕駛拖拉機,正牽引著聯合整地機在田里耕作。記者發現,在一大片農田里,只能看到一臺農機和兩位農民——一人負責操控拖拉機,另一人負責搬運化肥。
位于長春市雙陽區的欣銘農民專業合作社采用精量免耕播種機播種。科學耕作合理施肥、專業植保農藥減量、科學灌溉有效節水……眼下,各地多措并舉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縱深推進。
土豆收獲季即將到來,眼下正是種植大戶魏錫龍忙碌的時候。三年前,魏錫龍加入當地一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成立的昌黎縣嘉誠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日子開始變了樣。
4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醪橋鎮井岡柚稻產業綜合體全自動智能工廠化育秧中心內,農技人員周曉毛正在紋絡式育秧苗床查看井岡軟粘秧苗生長情況。伴隨著螺旋槳的蜂鳴聲,重慶市梁平區碧山鎮供銷合作社購置的3架播撒無人機正沿著稻田“飛播下種”。
” 馬海拾哈的新家,在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南行不到兩公里便可抵達城區。整地、施肥、起壟、覆膜……在昭覺縣涪昭現代農業產業園,貧困戶馬海阿作正對草莓幼苗進行田間管理,每個環節都已輕車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