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7日12:49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十三五”時期,“天眼”望天、“蛟龍”探海、大飛機首飛……一批批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創新驅動發展成果與廣闊的應用場景交匯融合。在新發展理念引領驅動下,“十三五”期間我國發展跑出“加速度”,奔向“新未來”。圖為港珠澳大橋。新華社記者 梁 旭攝
歷史的發展,總有一些關鍵的時間節點。2016年至2020年,“十三五”這五年,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史冊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閃爍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耀眼光芒。
“十三五”時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三五”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即將勝利完成。
中流擊水正當時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勝階段。
“描繪好未來五年國家發展藍圖,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戰略布局的協調推進,事關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五年前,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擲地有聲。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十三五”期間,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保持戰略定力、采取正確策略,領航中國號巨輪乘風破浪,堅定朝著既定目標任務奮勇前行,確保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
五年來,我國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階。2016年至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7%。今年以來,經過艱苦卓絕努力,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預計國內生產總值將突破100萬億元。
五年來,我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糧食產量連續多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多年位居世界首位。2019年,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比為14.4%,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53.9%。
五年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733元,比2015年增長39.9%,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持續擴大。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加快構建。
奮楫揚帆破浪行
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直接關乎發展成效乃至成敗。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鮮明提出的五大新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
五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
這是創新動能澎湃的五年——
復興號高鐵投入運營,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嫦娥四號首次登陸月球背面,“中國天眼”落成啟用,北斗導航全球組網……“十三五”期間,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這是區域協調共進的五年——
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區域發展戰略舉動高質量推進。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板塊間形成良性互動。
這是鋪就綠色發展底色的五年——
“我們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十三五”期間,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按下“快進鍵”。2019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2%。
這是開放大門越開越大的五年——
五年來,中國堅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開放型經濟新格局加快構建。2019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31.54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一;共建“一帶一路”不斷走深走實,累計與138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200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這是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五年——
經過持續奮斗,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五年來,我國城鎮新增就業超過6000萬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在‘十三五’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進一步彰顯,新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廣大黨員干部政治品質和斗爭精神斗爭本領得到錘煉,全國各族人民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了有力政治保證和強大奮進力量。”
踏征程行穩致遠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征就是進入新常態。新常態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但也伴隨著新問題、新矛盾、新情況,能不能適應新常態,關鍵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
改革關頭勇者勝。五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的巨大政治勇氣和智慧,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向頑瘴痼疾開刀,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改革是一場革命,改的是體制機制,動的是既得利益,不真刀真槍干是不行的”;
“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做到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五年來,面對艱巨復雜的改革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舉旗定向,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改革涉及范圍之廣、出臺方案之多、推進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從夯基壘臺到全面推進,再到系統集成、協同高效,一路蹄疾步穩、勇毅篤行,在新起點上實現了新突破。
“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我國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個經濟體之一;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向縱深推進,生態保護體制機制更健全……奔著問題去,跟著問題走,哪里出現新問題,改革就跟進到哪里。改革,成為中國共產黨的鮮明旗幟和當代中國的時代特征!
改革永遠在路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繼續用足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保持勇往直前、風雨無阻的戰略定力,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動力。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回首“十三五”,輝煌的昨天已寫入人類史冊;展望“十四五”,有習近平同志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領航掌舵,有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頑強奮斗,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經濟日報記者 熊 麗)
中新社北京12月8日電題:“十三五”之“太空舞”:中國航天耕宇牧星耀蒼穹 北京時間12月6日11時5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今天(8日)上午,教育部召開第三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情況。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表示,目前,我國共有職業學校1.15萬所,在校生2857.18萬人;中職招生600.37萬,占高中階段教育的41.70%;高職(專科)招生483.61萬,占普通本專科的52.90%。
“‘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這些來之不易的偉大成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廣大人民群眾團結奮進、開拓進取的結果。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5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方向不變、道路不偏、力度不減,堅持和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我們披荊斬棘,奮勇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將不斷結出更多實踐成果,展現蓬勃生機。
信心和底氣,源于黨的堅強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是由我國制度優勢、經濟基礎、發展潛力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是長期起作用的基本格局。
總有一些年份,注定會在時間的坐標軸上鐫刻下熠熠生輝的印記。近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趙辰昕宣布,“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已全面完成,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全部喬遷新居。
愛是因為這是一條連接鄭州北區東西向的咽喉要道,而恨則是由于彩虹橋常常在早晚高峰擁堵得一塌糊涂。去年10月26日起,鄭州市對彩虹橋進行封閉,由此,驅車往來高新區和東區需要繞上一大圈。
“‘十四五’時期,海南最大的機遇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最重要的任務是高質量高標準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十三五”時期,海南辦成了許多過去不敢想、沒辦成的大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自由貿易港建設實現順利開局。
題:先學一步 深學一層——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黨組(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學習綜述 像農業農村部一樣,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黨組(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通過扎實深入的學習,進一步吃透全會精神。
“十三五”期間,我國社保制度體系逐步完善,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保障水平穩步提高,管理服務優化規范,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