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1日07:50 來源:私家車999
沒騙你,別眨眼,
這不是新開的公園更不是江南水鄉,
而是升級后的鄭州老舊小區的新顏值!
曾經的頭頂電線滿天飛,
院里雜物堆滿地,下水道經常堵,
租戶不想來,戶主也想走……
現在則被改造成了顏值超高、
以智慧科技服務群眾著稱的網紅小區。
這就是鄭州隴海北三街社區!
位于鄭州市管城區隴海路南,紫荊山路西,全長330米。此前是一條名不見經傳的小路。如今經過老舊小區工程改造,舊貌換新顏,這里直接被評為2020年鄭州市首屆十佳地標打卡地,《人民日報》也發文點贊此地。
11月29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文章點贊鄭州:
文章指出,鄭州以黨建引領城市治理,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文章說,河南省鄭州市隴海北三街118號院建成33年,頭頂電線雜亂似蛛網,院里雜物落滿灰,下水道一個月堵兩三回。居民馬麗提起這些直搖頭:“真的想從這搬走。”
短短幾個月,改造后的北三街片區大變樣:管線入地,垃圾清理,外墻刷新。一條長長的巷子,串起綠植、雕塑、亭臺;櫥窗內擺上古色古香的藝術品,透出濃濃文化味兒。
記者實地走訪智慧社區
河南廣播電視臺都市事業部記者薛源源、李聰日前也來到此地,在這個智慧小區的街頭走一走,也不回頭。
智慧社區下的老年人生活
在鄭州管城區隴海北三街社區的鄰里驛站三樓休閑區,記者看到79歲的魏奶奶一手刷著抖音,一手耍著花棍,隨后還現場表演了一段抖空竹。
這是北三街社區老年人們的“新根據地”,在這里除了可以打打牌、唱唱歌,驛站還會根據老人們的預訂,提供一日三餐,還有助浴、理發等服務。
老人也告訴記者,我們天天來,而且中午也在這里吃飯,飯菜是一天一個樣,吃的好,玩的也特別好。
智慧社區下的智慧管理
據了解,北三街社區居民過萬,僅老年人數量就超過了1500人,圍繞“一老一幼一鍵康”,鄰里驛站建設了智慧物業體系。
運營方晚晴養老工作人員吉陽子介紹說,目前,社區正在試點為孤寡老人家中安裝遠程呼救系統,在必要時為老人提供緊急救助:
這就相當于老年人現在用的腕表,還有一個按鍵,掛到身上、放到隨手拿得到的地方都可以,只要一摁,通話我們都能接到;在客廳,我們放一個帶攝像頭的機頂盒,如果有緊急情況,可以呼叫我們,我們接通以后可以看得清楚。
北三街的智慧管理,還有一套人臉識別門禁,這套系統直接和健康碼聯通,提示綠碼方能進入小區。
據隴三社區工作人員范荷花介紹,人臉信息錄入工作也在鄰里驛站完成,現場工作人員會進行輔助指導,即便是一些不方便刷臉的老人,也可以在家人的陪同下進出小區。
舊貌換新顏,全新網紅打卡地
北三街社區面積0.46平方公里,共69棟樓,3359戶居民,總人口過萬。片區內樓院建成于上世紀80年代,屬于典型的“無單位打理、無物業管理”的無主管老舊樓院聚集區。
在今年5月,社區啟動了改造工程,經過近半年的施工,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隨處可見的綠植、休閑涼亭、健康步道、文化墻,讓環境更宜居,有人帶著孩子來這里玩耍,也有更多老人愿意出來遛彎了。
范荷花說,此前有很多人覺得這里臟亂差,嫌環境不好,都搬走了,現在舊小區一改造,又把自己家又裝修裝修,不少人又搬回來了。
如何查看自己小區是否在被改造之列
2019年4月份,鄭州市政府出臺《鄭州市老舊小區整治提升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根據《方案》要求,市內五區2002年前建成投入使用的住宅小區列入整治提升范圍,已列入棚戶區改造、三年內征收拆遷、“三供一業”改造移交計劃的老舊小區除外。
根據統計,鄭州城市建成區2002年以前建成投入使用的住宅小區共4500個左右,涉及居民近200萬人。其中,市區五區共有1833個老舊小區。根據設定的目標,鄭州將利用兩年時間,完成市區內五區老舊小區的整治提升,2019年,2020年各完成整治任務的50%。
都市事業部記者:薛源源、李聰
私家車999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張瑤,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女隊員,一名穿軍裝的白衣天使,一名心理學女博士。” 在秦瓊和戰友們的及時搶救和周到護理下,許多重癥患者轉入普通病房,離出院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了。
(原標題:鄭州56歲大媽送孫子上學 沒想到因一件事兒成了網紅) 近日,一段“大媽每天送完孫,轉身護別家娃過街”視頻在網絡上走紅。1月14日,二七區隴西小學南校區門口魏女士護送學生過馬路 (河南商報記者 鄧萬里/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