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6日17:21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作者:顏曉峰(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一項決定性成就。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任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之一,這體現在實現共享發展上,落實到推進社會建設上,就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彰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
河南省定向培養全科教師,扎根農村學校,呵護孩子成長。新華社發
1、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是“十四五”時期社會建設的一項主要目標
民生與人民利益關系最為直接,是人民群眾最為關切的事情。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為人民謀幸福,就是在人民當家作主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人民生活狀況。從建設小康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再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們黨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黨的奮斗目標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統一起來,鍥而不舍、久久為功,讓人民實實在在享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帶來的越來越多、越來越高的福祉。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奮戰決戰、攻堅沖刺,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階。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將歷史性得到解決。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0733元,比2015年增長39.9%。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條件下,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里,社會建設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重大標志性事件。
乘勢而上,再攀新高。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擘畫“十四五”時期發展藍圖和2035年遠景目標,提出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的目標,涵蓋勞動就業、居民收入、分配結構、公共服務、全民教育、社會保障、衛生健康、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方面,指明了社會建設開啟新征程的路線圖和主攻點。確立這一目標,是由于我們黨充分認識到我國現階段擁有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社會大局穩定等多方面有利條件,具備實現這一目標的現實根據;是由于清醒看到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很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必須以繼續發展、全面推進、質量變革牽引轉變;是由于準確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個領域,體現在生活水平和公民權利的同步提升,但變中有不變,民生依然是基礎,提高民生福祉水平依然是艱巨任務。同時,“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緊密聯系、相互促進,經濟發展、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國家治理等的新進展,都能夠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促進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關系民生福祉。圖為在山東科技大學舉行的秋冬校園雙選會,助力畢業生就業。新華社發
2、強社會建設,統籌做好各領域民生工作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定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明確提出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強調“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確立了進入新發展階段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的時代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必然帶來主要任務、發展目的的歷史性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因而也是黨和國家事業的根本目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全方位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重在全面,是與全體人民各領域各層次美好生活需要相一致相協調的現代化。民生福祉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方面,社會建設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領域。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首先就要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上體現出來。要把這個根本目的作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出發點、著力點、落腳點,作為衡量和評價“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成功與否、成效大小的根本標準,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牽引、發展要求。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正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一根本目的在社會建設領域的具體體現。收入是民生之基,人民過上好日子首先要增加收入。要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要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推進就業制度、就業服務平等,保障勞動者待遇和權益,加快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教育是成才之路。要促進教育公平,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完善終身學習體系。社會保障是民之所安,發揮著社會穩定器作用。要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衛生健康是幸福之本,關乎人民生命安全和生命質量。要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屬性,重視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防止返貧是民生底線,脫真貧、真脫貧后還要不返貧。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幫扶機制,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傊褪且谌娼ǔ尚】瞪鐣A上,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分配結構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
2020年11月23日,貴州省所有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圖為貴州省綏陽縣風華鎮的美麗鄉村。新華社發
3、現改善人民生活品質與提高社會建設水平相互促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按照新發展理念的內涵,分領域闡述“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重點任務,將改善人民生活品質與提高社會建設水平緊密聯系,作為共享發展與社會建設的共同目標任務,體現了二者之間相互支持、相互轉化的關系。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關鍵是要落實到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上。人民生活與社會建設是統一的,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有賴于社會建設水平的提高,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必須以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為主要任務。
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是提高社會建設水平的基本動力和方向牽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要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貫穿社會建設全領域全過程的,是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币虼耍苿訌慕鉀Q“有沒有”的問題轉向解決“好不好”的問題。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不僅是經濟建設的事情,而且是社會建設和其他建設的事情,每個領域都有自己的具體標準和要求。社會建設提高水平、提升質量,要以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為動力和牽引,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促使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提高人口素質等。可以說,社會建設水平的提高與否,關鍵是要看人民生活品質的改善程度,看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滿足程度和群眾對社會建設的滿意程度。
提高社會建設水平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必要條件和主要途徑。民生福祉的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改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滿足,都要依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發展、全面提高,這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基本條件和社會前提。社會建設與人民生活關系最為直接,對于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效果最為明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為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奠定了制度基礎,明確了制度價值。全會還提出“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完善幫扶殘疾人、孤兒等社會福利制度”“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等,都是著眼于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社會建設領域的舉措。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管理服務平臺等,有利于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從而保證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落在實處、落在細微、落在根上。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26日 06版)
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人民群眾對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你我對品質生活的向往,也是“十四五”規劃著力擘畫的方向。
2020年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超過5.6億,電商直播用戶規模超過3億,短視頻用戶超8億…… 11月25日,人民日報中國品牌發展研究院發布《中國視頻社會化趨勢報告(2020)》?;诩夹g創新和產業升級等因素的驅動,在經歷了“影視視頻時代”“網絡視頻時代”之后,我們正在加速進入一個全新的“視頻社會化時代”。
對此,丁元竹表示,對新的商業模式、人工智能、互聯網技術不能很好地接近的老年人,應該采取各種方式幫助他們融入社會。節目通過邀請各領域的權威專家,緊扣五中全會精神要義,結合各自研究領域,以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富有個性的表達,給網民帶來耳目一新的知識盛宴。
記者顧陽報道:“十三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笆濉睍r期,我國先后頒布實施了“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和新環保法,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落后產能。
作者:馬峰(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 社會建設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方面?!薄 ≌憬『贾菔信R安區水利水電局通過規模化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設,提升農村飲用水工程,讓鄉村百姓用上便捷的“放心水”。
(二)對標對表做好“十四五”規劃《綱要》起草工作,以釘釘子精神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建議》各項要求。發展改革委將在國務院“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編制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切實承擔好牽頭起草責任,將五中全會精神不折不扣體現到《綱要》中。
近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網絡理論傳播局)主辦,中央政法委員會宣傳教育局協辦,江蘇省委網信辦、上海市委網信辦、浙江省委網信辦、江西省委網信辦、湖南省委網信辦、貴州省委網信辦及人民論壇網共同承辦的“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蘇州啟動。
建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健全了人民參與治理的體制機制。伴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程度的提升,中國進一步完善了社會的組織化和秩序化體制機制,探索建成了適宜于中國特色的社會治理格局。
內容摘要:從當初的“小康”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黨對于“文化”建設的具體要求是逐步深化的,而貫穿始終的則是對于“文化”之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強大動能作用的深刻把握。
9月10日,省長尹弘主持召開省政府第98次常務會議,傳達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和8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研究職業教育改革技能社會建設等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