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6日08:13 來源:新京報
不讓老年人“被互聯網拋棄”,更顯社會人文溫度
■ 觀察家
一個善治的社會圖景中,一定不會任由技術進步“拋棄”那些相對弱勢者。
老年人正被互聯網拋棄?國家“不答應”。
據新華社報道,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的便利化服務作出部署。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7類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提出了包括完善“健康碼”管理、禁止拒收現金在內的20條具體舉措要求。
這樣一紙方案,無疑頗具現實針對性:無論是“八旬老人獨自冒雨交醫保被拒收現金”,還是“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事件,抑或者之前引發爭議的“老人因沒有手機掃健康碼被公交司機拒載”,諸如此類的事情,都不同程度地暴露出智能化時代對老年人的不夠友好。智能化時代該怎樣避免老年人成為被落下的一群人,成為一個亟須正視的問題。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今年9月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40億,其中60歲及以上的網民占10.3%。簡單估算可知,2.5億年逾60周歲(含60歲)人口中有超過六成不是網民。
這些互聯網絕緣人群作為前浪中的前浪,已被貼著“數字原住民”標識的后浪拍在了互聯網沙灘上:他們不懂移動支付,不會線上掛號,不知怎么操作健康碼,不知怎么在網上購物……有些老人縱然會用即時通訊軟件,也是養生帖重度消費者與謠言擴散機。
互聯網社會儼然隔開了一道天塹,年輕人在這頭,老年人在那頭。技術不斷更新迭代,可有些老年人被留在了原地,淪為了掉隊者。
在此背景下,國家層面出臺的系統性方案,既是為解決現實痛點而生的靶向施策,也體現了系統治理的思路。
針對“無健康碼寸步難行”的現象,方案明確,各地不得將“健康碼”作為人員通行的唯一憑證,對老年人等群體可采取輔助行程證明等替代措施;有條件的地區和場所要設立“無健康碼通道”等。
針對拒收現金的情況,方案重申,必須保留傳統金融服務方式,強化支付市場監管,加大對拒收現金等歧視行為的整改整治力度。
既要在智能技術發展的當下為人工服務、線下辦事渠道留下空間,也要完善適老化智能產品供給,這是從“供”“需”兩側發力,應老之所呼,解老之所需。
將“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問題”提上日程,還出臺專門規定進行臺賬化梳理、清單化明確,這絕非小題大做:讓技術進步的利好惠澤老年人,讓老年人不被互聯網浪潮給落下,能體現社會人文的溫度、文明的水位,不是矯情感喟,而是應有的人文感知與文明認知。
而在“清單明責”后,顯然有必要以確責促履責、以督責促盡責、以追責促強責,形成“清單明責+照單履責+按單問責”的責任鏈路,真正對老年人負責,讓他們搭上“數字列車”享受其便利,而不是被其甩在后面。
可以肯定,一個善治的社會圖景中,一定不會任由技術進步“拋棄”那些相對弱勢者包括老年人,但一定會用“定向”關照與技術普惠,打開他們跟智能化社會的“接口”,為公共生活裹上更充分的人性化底色。
□侃人(媒體人)
年初陪母親進城看病,進醫院大門掃碼不會,就診卡自助充值不會,連在醫院食堂買好的飯也因手機支付不會又放下……父親要強一輩子,每每提起這段,懊惱說還不老就寸步要靠孩子,沒想到活這么窩囊。三五天一升級,一年半載一迭代,智能技術的快速更新,讓人有點目不暇接,對很多老年人來說則無所適從。
幫助老年人跨過移動支付這道“門檻”,首先需要金融機構從產品設計層面入手,切實提升移動支付產品的便捷化程度。我們相信,只要各方協同發力,真正把老年人的需求放在心上,就一定能夠讓他們享受到更方便更充分的金融服務。
幫助老年人跨過移動支付這道“門檻”,首先需要金融機構從產品設計層面入手,切實提升移動支付產品的便捷化程度。我們相信,只要各方協同發力,真正把老年人的需求放在心上,就一定能夠讓他們享受到更方便更充分的金融服務。
2020第七屆“互聯網+健康中國大會”5日在濟南召開。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副司長蔡菲在會上介紹,信息技術飛快發展的同時,給一部分老年人帶來了困擾。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吳良有表示,據估計,我國慢病患者約有3億人,高危人群高達5億人。
2020第七屆“互聯網+健康中國大會”5日在濟南召開。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副司長蔡菲在會上介紹,信息技術飛快發展的同時,給一部分老年人帶來了困擾。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吳良有表示,據估計,我國慢病患者約有3億人,高危人群高達5億人。
老年人去交醫保卻被告知“不收現金只能手機支付”、個別商鋪掛出“不收現金”標識牌……日前網絡上曝出的這些信息,再次引發社會關注“數字鴻溝”問題。李偉表示,央行高度重視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問題,將從現金管理、支付服務、普惠金融三方面入手,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切實提升老年人日常金融服務的滿意度。
責任編輯:武曉東 SN241
不少老年人因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無法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公室主任盧向東介紹,方案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圍繞老年人出行、就醫等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提出了7個方面20條具體措施。
中新社記者 張興龍 攝 國新辦26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有關情況。李偉表示,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人民銀行也將組織有關金融機構改進服務,運用一些移動設備延伸我們的服務觸角,主動上門或者遠程辦理金融業務。
堅持傳統服務方式和創新服務方式“兩條腿”走路原則,在使用智能技術的同時,要求醫療衛生機構還要保留傳統的服務方式。暢通家人、親友或者家庭簽約醫生為老年患者代為掛號渠道,保留并暢通這個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