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5日14:27 來源:河南新聞廣播
近日,一段湖北廣水94歲高齡老人在銀行柜機前被抱著辦理業務的視頻引發熱議。由于銀行堅持本人到場辦理,所以這位老人只能被家人抱起,趴在柜機上,膝蓋彎曲,雙手支撐完成了人臉識別。之后,農行湖北廣水支行公開致歉,承認“服務宣傳不到位、服務意識不濃”。從這件事中,我們感受到的是,進入老齡化社會,很多公共服務機構甚至一些政府職能部門都沒有完全準備好,讓老年人的生活備感不便,甚至讓人舉步維艱。比如說在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最嚴峻的時候,不少獨居在家的老年人出門采買生活用品不容易,醫院不敢去,慢性病常用藥也不好買。
針對這些問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知,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在突發事件應急響應狀態下對老年人的服務保障、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日常就醫、日常消費、文體活動,辦事服務等方面做出規劃和要求。其中包括: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各地不得將健康碼作為人員通行唯一憑證;暢通家人、親友、家庭簽約醫生等代老年人預約掛號的渠道;打造大字版、語音版、民族語言版、簡潔版等適合老年人使用的手機銀行應用,提升易用性和安全性等等內容。
年初陪母親進城看病,進醫院大門掃碼不會,就診卡自助充值不會,連在醫院食堂買好的飯也因手機支付不會又放下……父親要強一輩子,每每提起這段,懊惱說還不老就寸步要靠孩子,沒想到活這么窩囊。三五天一升級,一年半載一迭代,智能技術的快速更新,讓人有點目不暇接,對很多老年人來說則無所適從。
幫助老年人跨過移動支付這道“門檻”,首先需要金融機構從產品設計層面入手,切實提升移動支付產品的便捷化程度。我們相信,只要各方協同發力,真正把老年人的需求放在心上,就一定能夠讓他們享受到更方便更充分的金融服務。
幫助老年人跨過移動支付這道“門檻”,首先需要金融機構從產品設計層面入手,切實提升移動支付產品的便捷化程度。我們相信,只要各方協同發力,真正把老年人的需求放在心上,就一定能夠讓他們享受到更方便更充分的金融服務。
2020第七屆“互聯網+健康中國大會”5日在濟南召開。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副司長蔡菲在會上介紹,信息技術飛快發展的同時,給一部分老年人帶來了困擾。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吳良有表示,據估計,我國慢病患者約有3億人,高危人群高達5億人。
2020第七屆“互聯網+健康中國大會”5日在濟南召開。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副司長蔡菲在會上介紹,信息技術飛快發展的同時,給一部分老年人帶來了困擾。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吳良有表示,據估計,我國慢病患者約有3億人,高危人群高達5億人。
老年人去交醫保卻被告知“不收現金只能手機支付”、個別商鋪掛出“不收現金”標識牌……日前網絡上曝出的這些信息,再次引發社會關注“數字鴻溝”問題。李偉表示,央行高度重視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問題,將從現金管理、支付服務、普惠金融三方面入手,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切實提升老年人日常金融服務的滿意度。
責任編輯:武曉東 SN241
不少老年人因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無法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公室主任盧向東介紹,方案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圍繞老年人出行、就醫等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提出了7個方面20條具體措施。
中新社記者 張興龍 攝 國新辦26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有關情況。李偉表示,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人民銀行也將組織有關金融機構改進服務,運用一些移動設備延伸我們的服務觸角,主動上門或者遠程辦理金融業務。
堅持傳統服務方式和創新服務方式“兩條腿”走路原則,在使用智能技術的同時,要求醫療衛生機構還要保留傳統的服務方式。暢通家人、親友或者家庭簽約醫生為老年患者代為掛號渠道,保留并暢通這個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