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14:3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記者桂娟、史林靜
自從田昕來到牛橫嶺村,牛天保大爺家的門梁改了兩次。事兒還得從三年前的冬天說起。
一個午后,正在清掃院子的牛天保被突然傳來的“嘭……哎喲”聲音嚇了一跳。轉身后看到一個大高個兒小伙子捂著頭進來了。“大爺,我是村里新來的駐村書記,來家里了解下情況。得虧您這門結實,要不撞壞了我還得修。”田昕的一番話,把天保大爺逗樂了。
田昕(左)與牛橫嶺村村民牛天保交流(10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74歲的牛天保是牛橫嶺村的低保戶,至今沒有成家,也沒有收入來源。一座由兩間簡易平房組成的老院子是他和97歲癱瘓母親的住所。院子的門梁是由幾根木頭搭建而成,離地不足一米七,進出稍不注意就會碰頭。
在此之前,牛天保并不覺得自家院門有啥問題。牛橫嶺村是位于太行山東麓的一個貧困村,山多地薄,留守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孩子,平日也沒人去他家。低矮的門梁,就像牛天保和牛橫嶺村邁不過去的貧困坎。
直到2017年底,村里新來個第一書記。35歲的田昕是共青團鶴壁市委的一名干部,主動請纓到牛橫嶺村扶貧。駐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戶去摸底兒。第一次去牛天保家,他就與門梁撞上了。
天保大爺打量著這個一米八三的大高個兒——圓圓的臉上掛著一副眼鏡,斯文中透著股精神氣兒,很是歉意,但事后想“他能來我這幾次”,也就沒往心里去。
牛橫嶺村村民牛天保(右)將自家門梁掰成拱形并用布條包住,以防田昕進門時碰到頭(10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可這件事兒他“失算”了。這個年輕小伙子,幾乎每周都往他家里跑:來給癱瘓的母親申請護理床、幫他在院門口加裝一個太陽能路燈、給自己送生日蛋糕、拉他“入股”村集體經濟……每次聽到院門口傳來“嘭……哎喲”的聲音,牛天保就知道,“不長記性”的第一書記又來了。
“天保大爺是村里最難的一戶人家,總想往他家多跑跑。”田昕說。去的次數多了,倆人慢慢處成了“爺倆兒”。田昕每次從市里回來,都會給天保大爺帶點生活必需品;天保大爺每次蒸豆包,都會給田昕送幾個。
駐村第二年夏季的一天,田昕路過牛天保家,走到門口他下意識看了一眼門梁,發現原來的木頭梁拆了,換成了離地更高的鐵絲門梁,中間部分還被掰成了拱形。
一進院門,天保大爺就迎了上來問,怎么樣,碰不到了吧。臨走時,天保大爺還專門跟著田昕出來,想看看他的“杰作”,卻發現新門梁只到田昕的眉毛處。隔幾天再去的時候,田昕發現門梁又變了,中間拱得更高了,拱起來的部分還用布條細心地包了起來。
“不用問也知道,天保大爺怕我再撞上疼。”田昕說,這些“小心思”讓他心頭一暖,自己一個外地人,卻與村民過成了一家人。
“這孩子好得很,但凡村里有困難的家庭他都記在心上,不僅腿跑得勤,腦子也想得勤,來這幾年,村里大變樣。”牛天保說。
牛橫嶺村有237戶人家,105戶是貧困戶。地雖薄但人勤快,村里家家戶戶都會種紅薯,吃不完的紅薯就加工成粉條。但由于交通、信息閉塞,大量的粉條只能囤積在手里。了解情況后,田昕通過“直播帶貨”方式幫村民打開了銷路,他被鄉親們稱作“粉條書記”。
田昕在牛橫嶺村果木種植基地查看獼猴桃生長情況(10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鶴壁市淇濱區大河澗鄉牛橫嶺村一景(10月12日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三年多來,牛橫嶺村發展起了特色果木種植,村集體經濟收入從零增長到215萬元。果木種植基地還與村里45戶無勞動能力的困難群眾簽訂入股協議。如今,作為“小股東”,牛天保每年能從種植基地受益近4000元。
田昕還把牛天保28年如一日細心照顧老母親的事跡傳播了出去,牛天保被評為了“鶴壁好人”,受到嘉獎。拆了低矮的門梁,看著生活了一輩子的牛橫嶺村越來越好,天保大爺心里愈發亮堂了。
自從田昕來到牛橫嶺村,牛天保大爺家的門梁改了兩次。事兒還得從三年前的冬天說起。
2020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打好水源地保護、渤海綜合治理、長江保護修復等重大戰役的關鍵之年,相關法律法規將加速落地,治理機制將進一步完善。同時,財政支持力度將繼續加大,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開放將大力推進。
這個秋冬季,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藍天保衛戰該怎么打?生態環境部日前公布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給出了明確的目標和舉措。
前不久,河南一位詩人在自己的博客上倡議,在中秋節那天關閉公共燈光,“哪怕只有一個小時,為市民營造賞月的好氛圍”。從社會學意義來看,任何民族的民俗節慶活動,都是這個民族生活形態物化的表現、精神追求借代的展示和人文訴求回歸的呼喚。
當下中國,做環保工作是怎樣的一種體驗?#我的環保故事#今日推出第一期。歡迎更多的環保人,和我們分享你的故事。讓我們去追尋你的腳步,記錄你的工作、生活,也記下你的信念和情懷。
需要呵護 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
6月5日,2019年世界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將在杭州舉行,今年世界環境日主題聚焦空氣污染防治,中文口號為“藍天保衛戰,我是行動者”。去年7月,《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發布,提出到2020年,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年六五環境日主題宣傳片之二《藍天保衛戰,我是行動者》
(原標題:木里森林火災縣林草局長犧牲:孩子正在讀大學 家中有八旬老父) 據應急管理部4月1日通報,四川涼山木里縣森林火災致27名森林消防隊員和3名地方干部群眾犧牲。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林草局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局長楊達瓦40多歲左右,也在犧牲名單中。
為給居民營造潔凈優美的生活環境,3月29日上午9點,鄭州高新區石佛辦事處積極在五龍口南路、鴻運路、電廠西路、東風路及各社區組織開展全城清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