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3日19:0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 盧俊宇)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黃文藝在做客新華網《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知識云課》時表示,關于“十四五”時期法治中國建設的目標,《建議》提出“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這兩句話表述很簡潔,但內涵很豐富。
黨的十九大科學提出了未來30年法治中國建設“兩步走”戰略。第一步,從2020年到2035年,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同時,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第二步,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同時,全面建成法治中國。黃文藝認為,關于2035年法治中國建設的遠景目標,《建議》重申了黨的十九大作出的目標設計,即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
他表示,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主要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更加健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內容界分為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黨內法規體系五個子體系。未來五年,要加快健全這五個子體系。
他說,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主要是指社會主義法治要更充分更有效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社會公平正義包括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在法律權利的分配和保護上,要更充分地貫徹權利公平原則,保證社會成員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權利,讓每個人都不輸在起跑線上。在法律機會的配置和實現上,要更充分地貫徹機會公平原則,保證社會成員通過公平競爭而勝出,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在法律規則的制定和實施上,要更充分地貫徹規則公平原則,保證社會成員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讓每個人受到公平而有尊嚴的對待。
人生的每個時刻,都有憲法默默守護。無論多險的路,都不能阻礙法治中國的腳步。杭州是新中國第一部憲法——1954年憲法的起草地。給仁多瑪小學的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憲法宣傳課。
習近平: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蘊含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當代法治理念的重要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進程中,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黨全國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義、明確工作要求,切實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
題:為千秋偉業夯基固本——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紀實 習近平法治思想博大精深的內涵,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得到集中凝練的概括—— “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
最后,“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就包括堅持憲法確定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不動搖,堅持憲法確定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不動搖。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全面依法治國擘畫了藍圖,而作為根本大法的憲法,發揮著引領新時代法治發展的重大作用。
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確立是我國法治建設進程中的一件大事。全面準確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對于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實踐、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法治思想科學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全面依法治國實踐提供了強大思想指引。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科學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系統闡述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奮力開啟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新征程,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理論、法治體系、法治文化“四位一體”,毫不動搖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自信、法治理論自信、法治體系自信和法治文化自信。
黨的十九大召開后,黨中央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法治中國建設邁入系統協同推進新階段。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重點抓好的工作提出了11個方面的要求。
道路問題關系全局、決定成敗。在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個根本問題上,我們要樹立自信、保持定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向前推進一步,法治建設就要跟進一步。一流的軍隊,必然有一流的法治;建設一流軍隊,需要一流的法治保障。
會議首次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發出建設更高水平法治中國“動員令”。新征程、新方位,錨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