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3日16:11 來源:西安網
近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會見參加大會的新一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代表,向他們表示誠摯問候和熱烈祝賀。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會見會議代表,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對精神文明建設戰線同志們的親切關懷,對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殷切期望。
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精神文化和時代文明需要的必然使命。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崇尚文明文化、富有精神追求的偉大民族,從“倉廩實而知禮節”的禮節涵養,再到“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重”的尊德尚修,又到“知恥近乎勇”的恪守底線,無不詮釋著文明素養和道德品行是一個人最起碼的價值底座。當前,全面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必然不能讓精神文明建設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短板和掣肘,滋養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新風尚,方能為新時代新發展注入強勁精神力量。
人之大德,莫過于忠。政治責任、政治能力、政治意識、政治品格是一個人最根本、最重要、最關鍵的文明素養,尤其對黨員干部而言,牢固增強“四個意識”不動搖、堅定“四個自信”不放松、做到“四個自信”不含糊,在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爭當表率、勇于示范,才能立起政治大德和政治品德,引領廣大百姓群眾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進程凝聚力量,才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扣主旋律、弘揚正能量,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開辟新境界。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英雄,是歷史的創造者。滋養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新風尚,是增進人民群眾對精神文明需求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精神文明建設,秉持人民至上、以人為本的創建理念,充分激活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堅持在依靠人民創建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明為了人民中實現工作目標。通過發揮網絡技術宣傳教育的便捷高效優勢,創新拓展精神文明踐行方式路徑,打造更為多元化接地氣精神文明品牌,讓精神文明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中落地開花。
法治天下,德潤人心。法治是維護社會秩序規范運行、保障社會安定穩定的基礎基石,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精神文明建設,堅持以法治建設為引領和抓手,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撬動精神文明建設的動力杠桿。法治文明為精神文明提供保障,精神文明為法治文明滋養人心,唯有法治文明建設同精神文明建設并舉貫通,方能推動法治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實現共融聯動、整合協同高質量發展。
“ 紫云縣、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沿河縣、榕江縣、從江縣、晴隆縣、望謨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表述的變化見證了貴州脫貧攻堅的壯闊潮涌,見證了艱苦卓絕的奮斗和變革,見證了千萬顆心靈的蘇醒、激情的迸發,以及合力與創造。
黨的十九大之后,中央成立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至今召開了三次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會議。從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到習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不斷與時俱進、持續創新發展的過程。
黨的十九大召開后,黨中央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法治中國建設邁入系統協同推進新階段。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重點抓好的工作提出了11個方面的要求。
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11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召開。要全面準確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國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點任務、重大關系、重要保障,切實在全面依法治國各項工作中加以貫徹落實。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這些偉大成就的取得,在根本上靠的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
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提高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能力的重要論述,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規范化。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論述,把社會主義法治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積極作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凝聚著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穩定最可靠的保障。
浦東開發開放的生動實踐為我國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成功范例和示范引領。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有敢闖敢試的風骨在身,有創新探索的經驗支撐,一定能繼續創造開發開放的新奇跡,續寫改革開放開路先鋒新篇章。
題:海納百川共揚帆——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紀實 屆進博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對外開放是全方位、全領域的,正在加快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目前,深圳研發強度和高價值專利產出處于世界最先進國家水平之列,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34%,創新驅動發展的成效顯著。隨著經濟體量不斷增加、創新能力的持續提升,深圳面臨的城市發展空間受限、基礎資源布局不足方面的困擾也愈發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