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0日17:12 來源:河南交通廣播
近期,不少定位App打著“只要輸入手機號就能確定對方位置”的旗號,通過讓消費者充值購買會員服務的形式獲利。然而,很多消費者表示,這項功能并沒有那么神奇。
輸入手機號就知對方行蹤
“黑科技”還是忽悠?
張先生在瀏覽某短視頻平臺時,被一則廣告吸引了。廣告稱:“輸入家人或朋友的手機號,就能一鍵定位。不僅實時更新對方位置,還能查看他的軌跡?!?/p>
正好張先生有個業務上的朋友失去了聯系,于是他下載軟件并添加了手機號,希望能找到對方。此時,軟件提示繳納會員費才能提供服務。然而,在張先生繳納了198元之后,軟件再次提示:對方尚未注冊。原來,這個軟件需要對方也下載并同意使用自己的位置信息,才能定位。
張先生:就是因為我聯系不到他,才需要找一個軟件定位他。如果他給我回信息的話,我用得著花那錢嗎?
張先生說,他付費前曾經仔細查看軟件的使用教程,里面根本沒有提到需要對方下載軟件等內容。目前,張先生已向有關部門投訴,要求退還費用。在有關網站上,關于定位App的投訴非常多,大部分人的遭遇都和張先生類似。
“神探”App涉違法
三角定位原理刺探位置
根據公安部門介紹,非法獲得他人定位信息并謀利,屬于違法行為。南京警方就曾經破獲一起相關案件,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了一款App,在對方不知曉的情況下實施定位。
一年前,在江蘇南京做生意的陳先生遭到不明人員圍堵,而他并不清楚自己的行蹤是怎樣被對方獲得的。警方調查發現,圍堵陳先生的人利用了一個叫做神探的App。陳先生一旦登錄某交友軟件,神探App就能獲得他的定位信息。
警方認為,該行為已經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南京警方隨即展開調查,趕赴青海,抓獲了神探App的開發者吳某。
江蘇省南京市公安局挹江門派出所民警 孫藩一:這個App的使用群體包括討債公司、所謂的調查公司,也有公民個人使用,主要查動態軌跡。
專家介紹,神探App采用了一種數學原理獲取他人位置信息——“三角定位”。用戶在登錄某交友軟件時,神探App利用2臺或者2臺以上的探測器在不同位置探測被偵測人的位置,然后運用三角幾何原理,確定目標的位置信息。
雖然神探App已經被取締,但它在兩年間吸引了4000多名用戶,獲利金額40余萬元。有9名用戶因頻繁使用該軟件非法定位他人信息,被南京警方抓獲。
(河南交通廣播)
11月25日上午11時30分,經過競買人240次激烈角逐,該手機靚號最終以85萬元成交。
11月25日,重慶渝北區法院通過網上司法拍賣平臺拍出“13983888888”手機號使用權,最終以85萬元成交價拍出。鑒于公眾對此次拍賣成交價的質疑,今后,在拍賣京A摩托車燈特殊標的物時,在技術層面上,不妨向京牌小客車司法拍賣學習。
據南海公安11月6日消息,近日,一男子在打籃球時,將手機隨意放在籃球場邊被偷。10月30日凌晨,事主符先生到丹灶派出所報案稱,其打籃球期間放在看臺上一部價值約8000元的手機被偷了,還被騙了500元。
據北京日報客戶端,后續中國廣電將發行192號段的手機號碼。據了解,通過與中國移動簽約實現基站共建共享,中國廣電的運營商業務將實現較高的起點。今后,中國廣電的手機用戶除了可以使用廣電自建的5G基站,還將可以共享使用移動的基站。據透露,后續中國廣電除了5G業務外,預計也有望推出4G業務。
“民法典對遺產范圍的界定可視為虛擬財產可以被認定為遺產而繼承的信號。民法典繼承編擴大了遺產的范圍,將遺產范圍的界定改為了概括式,可以統一裁判思維,提高虛擬財產繼承的穩定性、透明性與可預期性,避免同案不同判現象。
如果是單純使用微信作為收款工具的話,那么重新注冊一個微信,將新的收款碼發給客戶,不就一樣可以實現收付款功能了嗎?但馮女士卻說:不行!因為自己所有的客戶都在這個微信號上。換句話說,馮女士并不是擺放出來一個收款碼,讓別人掃碼付款。她所有的生意來源都是微信好友的社交轉賬,因此這個微信號的收付款必須要恢復正常使用才行。所以說現在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把手機卡過到馮女士名下。
多知道點兒 嗅探技術,就是指不法分子通過偽基站,截獲受害者的手機號碼和驗證碼,登錄網銀或支付平臺,竊走錢財。
經調查,嫌疑人黃某是模具廠里的一名主管,看手機放在邊上沒人拿,因貪小便宜才拿走了徐女士的手機。小汪民警仍不忘叮囑徐女士增強防盜搶騙意識,妥善保管手機、錢包等財物,不給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機。
隨著疫情逐漸好轉,近日不少地區都在為開學復課做提前部署。中國鐵路12306更新《鐵路互聯網購票須知》顯示,大中專院校學生票寒假乘車時間因疫情已由12月1日至3月31日延長至5月31日,暑假6月1日-9月30日。
未成年人、老年人等重點旅客以及無手機的旅客,可提供監護人或能及時聯系的親友手機號碼;港澳臺旅客、外籍旅客可提供電子郵箱。傷殘人員本人(或者其家屬)每年應當與其戶籍地(或者原戶籍地)的縣級人民政府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聯系一次,通過見面、人臉識別等方式確認傷殘人員領取待遇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