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0日13:10 來源:河南交通廣播
如果是單純使用微信作為收款工具的話,那么重新注冊一個微信,將新的收款碼發給客戶,不就一樣可以實現收付款功能了嗎?但馮女士卻說:不行!因為自己所有的客戶都在這個微信號上。換句話說,馮女士并不是擺放出來一個收款碼,讓別人掃碼付款。她所有的生意來源都是微信好友的社交轉賬,因此這個微信號的收付款必須要恢復正常使用才行。所以說現在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把手機卡過到馮女士名下。
隨后,記者和馮女士一起來到最近的移動營業廳,辦理了一個馮女士實名的手機號,放入手機,更改了微信綁定的手機號,并測試收付款功能恢復正常。至此,馮女士之前用父親名下的手機號注冊的微信,已經恢復正常收付款功能,而父親的老號碼也可以正常接聽客戶的電話。表面上看,馮女士的問題似乎得到了解決,但其實還有很相當大的隱患。雖然父親已經去世8年,但手機號還是父親的名字,沒有過戶,一旦手機丟失或SIM卡損壞,就無法補卡。解決一切后遺癥的關鍵,就是要把手機號過戶到自己名下。
當天直通1041節目法律顧問胡宗軍律師也給出自己的看法: 電話號碼的使用權在法律上并沒有規定它是一個明確的遺產,在法院認定時,可能有一定的爭議。如果法院認定手機號是遺產的話,那么法院可以進行判決,但是即使是通過法院判決,也需要他所有的繼承人都要到場。如果有一方不到場,雖不影響法院判決,但是法院需要做“缺席判決”,也是比較麻煩的。 對于馮女士的家庭情況來講,即使法院認定手機號屬于遺產,可以判決,也會非常麻煩。因為馮女士的父親先于馮女士的奶奶去世,如果父親的手機號屬于遺產,那父親去世后,奶奶作為第一順位繼承人中的一員,也繼承了一部分手機號。之后,奶奶去世,遺產自然由其子女繼承。也就是說,馮女士想通過法院判決,則需要把父親的所有兄弟姐妹都叫到現場,讓他們都放棄這個手機號的繼承權才可以。
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此時,手機號已經變成了馮女士的名字。更詭異的是,營業廳經理,查詢了過去三年的過戶記錄,顯示為零。也就是說,在中國移動的系統中,該手機號碼至少在3年前就已經是馮女士實名的了。
回顧馮女士的遭遇,詭異的現實讓記者陷入了沉思 疑問一:假設父親當年就是心疼女兒,1998年去辦理手機號開戶的時候,口頭報了馮女士的身份證號,替馮女士開了戶。那為什么去年馮女士去兌換積分時,手機號顯示的還是父親的名字呢? 疑問二:如果是這兩天移動公司主動給馮女士開了綠燈,過了戶,為什么近三年都查不到過戶記錄呢? 疑問三:1998年馮女士還不到16歲,在那個使用一代身份證的年代,公民只有過了16歲才能申請身份證,之前是沒有身份證號碼的,中國移動又是如何知曉馮女士“未來”的身份證號呢?
11月25日上午11時30分,經過競買人240次激烈角逐,該手機靚號最終以85萬元成交。
11月25日,重慶渝北區法院通過網上司法拍賣平臺拍出“13983888888”手機號使用權,最終以85萬元成交價拍出。鑒于公眾對此次拍賣成交價的質疑,今后,在拍賣京A摩托車燈特殊標的物時,在技術層面上,不妨向京牌小客車司法拍賣學習。
近期,不少定位App打著“只要輸入手機號就能確定對方位置”的旗號,通過讓消費者充值購買會員服務的形式獲利。然而,很多消費者表示,這項功能并沒有那么神奇。
據南海公安11月6日消息,近日,一男子在打籃球時,將手機隨意放在籃球場邊被偷。10月30日凌晨,事主符先生到丹灶派出所報案稱,其打籃球期間放在看臺上一部價值約8000元的手機被偷了,還被騙了500元。
據北京日報客戶端,后續中國廣電將發行192號段的手機號碼。據了解,通過與中國移動簽約實現基站共建共享,中國廣電的運營商業務將實現較高的起點。今后,中國廣電的手機用戶除了可以使用廣電自建的5G基站,還將可以共享使用移動的基站。據透露,后續中國廣電除了5G業務外,預計也有望推出4G業務。
“民法典對遺產范圍的界定可視為虛擬財產可以被認定為遺產而繼承的信號。民法典繼承編擴大了遺產的范圍,將遺產范圍的界定改為了概括式,可以統一裁判思維,提高虛擬財產繼承的穩定性、透明性與可預期性,避免同案不同判現象。
多知道點兒 嗅探技術,就是指不法分子通過偽基站,截獲受害者的手機號碼和驗證碼,登錄網銀或支付平臺,竊走錢財。
經調查,嫌疑人黃某是模具廠里的一名主管,看手機放在邊上沒人拿,因貪小便宜才拿走了徐女士的手機。小汪民警仍不忘叮囑徐女士增強防盜搶騙意識,妥善保管手機、錢包等財物,不給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機。
隨著疫情逐漸好轉,近日不少地區都在為開學復課做提前部署。中國鐵路12306更新《鐵路互聯網購票須知》顯示,大中專院校學生票寒假乘車時間因疫情已由12月1日至3月31日延長至5月31日,暑假6月1日-9月30日。
未成年人、老年人等重點旅客以及無手機的旅客,可提供監護人或能及時聯系的親友手機號碼;港澳臺旅客、外籍旅客可提供電子郵箱。傷殘人員本人(或者其家屬)每年應當與其戶籍地(或者原戶籍地)的縣級人民政府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聯系一次,通過見面、人臉識別等方式確認傷殘人員領取待遇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