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0日11:46 來源:經濟日報
馬來西亞于11月20日以視頻方式舉辦2020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圖為11月18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拍攝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宣傳牌。新華社記者 朱 煒攝
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于11月20日首次通過視頻方式舉行。亞太地區領導人齊聚云端,集體評估“茂物目標”落實情況,共同規劃亞太經濟發展全新愿景。
經濟亟待復蘇 呼喚團結協作
當前,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使全球化進程停滯,個別國家甚至一意孤行推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另一方面以東盟和中國為代表的多邊主義捍衛者,新近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有力推動全球化走向深入。在新挑戰與新機遇并存的歷史決策時刻,來到新十字路口的亞太地區將走向何方?APEC這艘巨輪能否錨定“后茂物目標時代”正確行進航向?
在此形勢下,亞太經合組織工商咨詢理事會(ABAC)于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召開前夕發布聲明,呼吁區域內各國和地區團結協作應對疫情,積極展現本地區深化國際合作承諾,努力推進本地區經濟持續復蘇和區域一體化。
ABAC主席羅哈娜表示,亞太地區正面臨百年未遇的公共衛生和經濟增長雙重危機挑戰,亟需加強合作和集體行動。APEC秘書處執行主任瑞貝卡表示,亞太地區經濟復蘇要堅持共享繁榮,“新愿景旨在打造更具韌性、更加包容性的亞太經濟,合作在此過程中應扮演核心角色”。
合作亮點諸多 彰顯光明前景
首先,強化抗疫合作仍是當前最迫切任務,也是亞太經濟實現復蘇的基本前提。APEC數據顯示,在疫情沖擊下的亞太地區2020年上半年經濟增速為-3.7%,為30多年來首次負增長,消費和投資分別萎縮7.1%和11.2%,失業人口超過7400萬。ABAC聲明指出,亞太多個國家因缺乏獲取充足抗疫所需關鍵醫療物資和服務渠道,復蘇之路依然艱難。加速疫苗研發、確保供應鏈運轉正常、加強各國防范措施溝通協調,仍將是今后一個時期抗疫合作的重點和難點。
為此,如何最大限度保持開放、有效防控疫情蔓延、開展抗疫合作,將成為本次會議討論焦點之一。APEC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高級部長兼國際貿易和工業部長阿茲敏表示,堅持安全第一、有序開放邊境、管控人員流動、鼓勵復工復產等,將成為各成員協調抗疫措施的重中之重。參與起草新愿景文件的APEC政策支持小組分析師安德萊斯表示,在疫情暴發初期,少數國家表現出的脆弱性恰恰暴露出本地區長期以來存在的發展不均衡頑疾,這在醫療領域表現得尤為突出,下一階段抗疫合作尤其要注重成果分配的公平性。
其次,貿易和投資合作將強化經濟韌性和服務亞太融合。自1994年APEC確立到2020年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茂物目標”以來,APEC經濟體年均經濟增速和貿易投資增速長期領跑全球。例如,平均關稅稅率從13.9%降低至5.2%,吸引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年均增長高達10.8%。然而,當前世界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同時疊加疫情負面影響,使得區域貿易投資、人員流動、價值鏈安全穩定受到威脅,尤其是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受到沖擊,亞太經濟一體化進程遇到了新阻力。
為此,本次APEC會議將堅定維護亞太開放融合發展大方向,釋放構建開放型亞太經濟的積極信號,強調堅持世貿組織在多邊貿易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抵制保護主義者破壞國際競爭的言行,推動各成員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確保走在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前列。阿茲敏表示,要加大力度支持運轉良好、基于規則的多邊貿易體系,堅定推進世貿組織各項發展議程。羅哈娜則表示,ABAC已向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建議,要以融合、創新、包容為核心價值,加快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在RCEP基礎上建立地域更廣、要素更多、影響力更大的亞太自貿區,這一美好愿景令人期許。
再次,縮小數字發展鴻溝有望成為深化亞太可持續發展合作新亮點。一直以來,亞太合作能夠較好兼顧傳承性和創新性,倡導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和經濟技術合作“雙輪驅動”。當前,數字經濟正在全球范圍釋放出創新驅動潛力,APEC平衡落實互聯網和數字經濟路線圖、完善本地區數字基礎設施、加強各成員新技術運用、培育亞太發展新動能的意愿愈加迫切。
然而,數字鴻溝的存在也使亞太地區可持續發展面臨新挑戰。羅哈娜特別指出,疫情不僅凸顯數字互聯互通的重要性,還提醒人們關注互聯網普及、數字化技能等方面的國別和群體差異,并從源頭防范本地區數字經濟發展走向兩極分化或各自為戰。安德萊斯則表示,本次會議將重點討論如何讓貧困、低技能和脆弱群體更容易獲得數字化工具和信息基礎設施服務,從而更好地適應疫情期間網上學習、遠距離辦公、云端管理和交易的需要,防止數字鴻溝進一步擴大引發新的發展失衡。
秉持“APEC方式” 發揮更大作用
無論是當前最緊迫的抗疫合作,還是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抑或是數字化建設,都只是亞太經濟復蘇并走向更大發展總體目標的一個方面。要實現上述目標、要鞏固亞太地區在全球化中的引擎地位、要發揮亞太在人類可持續發展中的更大作用,就應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協商一致、自主自愿的“APEC方式”,即各成員間交往與合作,既尊重多樣性,又兼具靈活性,既注重漸進性,又強調開放性。正如羅哈娜所言:“我們要打造的是一個能攜手應對挑戰的亞太,是一個珍視相互幫助、尊重彼此差異的亞太,是一個旨在實現更大程度融合和公平的亞太。”
在此過程中,中國始終是亞太合作的堅定支持者、參與者、貢獻者,中國發揮更大作用也廣受各方期待。2019年,中國提出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亞太的具體體現。APEC新近發布的《地區趨勢分析》指出,以中國為代表的部分亞太經濟體率先控制疫情、釋放復蘇信號,有望帶動本地區2021年經濟增速反彈至5.2%。在“后茂物目標時代”的APEC中,中國將繼續廣泛而深入地參與APEC各領域合作,以實際行動推動亞太經濟復蘇。(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田 原)
新華社華盛頓12月3日電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3日在華盛頓舉行的中美研究中心2020年會上表示,沒有健康穩定的中美關系,“后疫情世界”不會穩定,全球治理也不會有效。確保中美關系保持在一個正確的軌道上,就必須摒棄過時的思維,站到歷史正確的一邊。
12月2日,據CNBC報道,必勝客聯合創始人弗蘭克·卡尼(Frank Carney)因肺炎去世,享年82歲。1958年,弗蘭克·卡尼和他的兄弟丹·卡尼從母親那里借了600美元開了B&B’s啤酒和披薩店。幾十年來將人們聚集在一起的餐館,證明了他對品牌的愿景以及他作為商業領袖的成功。
時隔多年,江蘇南通江面再現江豚戲水。滄桑巨變的是百姓生活越來越美好、守住的是中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提振的是百姓與黨和政府共護“一江碧水”的信心與決心。讓“一江碧水”永葆生機,照見百姓幸福笑臉;讓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觸見中國幸福未來。
文字摘編于《光明日報》2020年11月20日01版文章《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三論貫徹落實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
一年前的11月,在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巴西利亞會晤時,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在堅持創新增長方面,習主席強調:“我們要全面落實亞太經合組織互聯網和數字經濟路線圖。
我們展望到2040年建成一個開放、活力、強韌、和平的亞太共同體,實現亞太人民和子孫后代的共同繁榮。我們將繼續秉持亞太經合組織合作宗旨和自主自愿、協商一致、非約束性的合作原則,期待打造以下三方面經濟驅動力實現這一愿景: 一、貿易和投資。
分析人士認為,APEC有望以本次會議為契機推動多邊主義合作,推動疫后經濟恢復,為亞太地區長期發展確定方向。1994年在印度尼西亞茂物舉行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確立了發達經濟體成員、發展中經濟體成員分別在2010年、2020年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茂物目標”。
由中國貿促會、APEC中國工商理事會等主辦的2020年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中國論壇今天(11月19日)在北京舉行,論壇以“數字生產力”為主題。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介紹說,盡管兩年來全球化受阻,但是展望未來亞太經合組織合作依然前景可期。
日前,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發布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針對自然的現狀提供了最權威評估。報告對生物多樣性公約目前正在進行中的《 2020年后生物多樣性框架》的制定產生重要影響,為制定2021-2030一系列新的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提供科學依據。
丹麥當地時間9月14日,世衛組織歐洲區域委員會第70屆會議14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進行了線上會議。這些核心優先事項立足《 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及其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并與世衛組織《 2019-2023年工作總規劃》中提出的全球愿景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