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9日15:59 來源:大象新聞
河南廣電全媒體記者 李婭 趙冰 吳紫翼 李晨昊 徐珂/文 吳紫翼 李婭/視頻
太多的河南人在江蘇打拼
有人創業
有人教書
有人做科研
雖然身在幾百公里之外
可在他們心中
一直都還牽掛著家鄉的建設
來
讓我們聽聽他們都說了什么
“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在采訪中,這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印象。
河南老鄉張俊杰,在蘇州和淮濱都有企業。他告訴我們,蘇州這邊的基層政府很少到企業檢查,企業有事就直接去行政服務中心,一個窗口可以全部搞定。
對比河南,張俊杰提到,家鄉那邊相關政策都有,但個別基層部門的服務意識沒這邊強。
還有一位河南老鄉也跟我們分享了他在南京的創業感受。兩個字,“親”“清”!
李道生說,在南京企業去跑貸款、申請科技項目,包括拿一些高企的補貼,只要按程序走,提供相關材料,都能快速拿到批文。這種“親”“清”政商關系,他說自己也是受益者。
近日,河南印發《關于規范政商交往行為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的若干意見》,明確黨政機關不得向企業亂伸手,對企業亂檢查等。隨著相關意見的出臺,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河南 “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中原生態圈”正逐步形成。
在街采時,很多當地人都特別自豪地說,全國教育看江蘇。他們確實有自豪的理由,全國985、211高校江蘇達到11所,數量僅次于北京。
在南京,還見到了兩位河南籍的教授,他們都談到了關于河南教育該如何發展,特別是在基礎學科教育建設、人才培養和引進等方面。
“南京大學非常重視基礎學科建設, “三三制”的培養體系,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明確未來要從事什么職業?!?郭學鋒教授說到。
據了解,南京大學獨創的“三三制”人才培養體系,核心就是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選擇權,通過百分百的課程開放實現百分百的專業和發展路徑的自由選擇。
沈清明教授告訴我們,對于一個青年學者來說,起步平臺非常重要。江蘇對引進人才,有明確的薪資、科研經費等多項優厚待遇。
沈教授還介紹,做科研江蘇有很多重點實驗室支持,充足的經費能夠保障他們使用上最先進儀器,從而能更好地進行科學研究。
以人才為核心的競爭環境下,培養是基礎,留得住是關鍵。在未來,河南不僅要考慮如何培養人才,還要思考如何拴心留人,采取怎樣務實的措施,讓人才能在河南安身、安心、安業。
來源: 大象新聞
日前,部分中東歐國家駐華使節受邀參訪江蘇昆山長三角經濟區。塞爾維亞駐華使館臨時代辦 伊萬·坎迪亞斯:我們期待未來特別是疫后,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來塞爾維亞投資,參與我們的基礎設施建設。
日前,部分中東歐國家駐華使節受邀參訪江蘇昆山長三角經濟區。使節們高度肯定中國發展前景,認為隨著“十四五”規劃的出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將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機遇。十多個中東歐國家的駐華使節到訪江蘇昆山,深入了解長三角一體化下中國中東歐合作。
梳理明確三年開工項目計劃,建設總規模約6000公里,加快建設一批條件相對成熟的城際和市域(郊)鐵路項目。把握好城際鐵路功能定位和建設標準,加強市域(郊)鐵路的統籌規劃和設計建設,實現鐵路建設與城市融合和多網融合,科學規劃項目建設。
2020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勝利閉幕,擘畫了下一個五年以及到2035年的中國發展藍圖。這是一次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看齊之旅,河南堅守初心使命,將自身發展置于新發展階段中謀劃未來;
大會成果展示廳內,服裝生產“柔性制造”、無人駕駛車輛、智慧港口、智慧礦山等一系列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的應用場景集中亮相。在加快設施建設,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方面,肖亞慶表示,將全面推進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建設,完善標識解析體系布局。
11月16日到21日,河南省黨政代表團啟程赴上海、江蘇、浙江學習考察,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度對接長三角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發展經驗,主動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11月16日到21日,河南省黨政代表團赴上海、江蘇、浙江,學先進,談合作,收獲滿滿。河南真誠務實的態度、日新月異的發展,也收獲
在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科學謀劃“十四五”發展的關鍵時期,11月16日至21日,河南省黨政代表團到上海、江蘇、浙江學習考察。從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到嘉興南湖紅船,代表團沿著早期共產黨人的足跡,重訪黨的精神家園,探尋黨的“精神密碼”,堅定理想信念,砥礪初心使命。
金圖解丨看長三角“研學”之旅 河南如何借“東風”
河南廣電全媒體記者 趙丹楓 蔣啟明 馬亞光/文 張子琪 李慶宇 于巖/視頻 2003年,年僅36歲的他 成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歷史上 最年輕的終身正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