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05日13:18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我們的莊嚴承諾。一諾千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掛帥、親自出征、親自督戰,從黃土高坡到西南邊陲,從秦嶺深處到大別山區……頻頻親臨脫貧攻堅第一線,“擂鼓”發令、排兵布陣,指揮中國戰貧。
念茲在茲,唯此為大。“十三五”以來,精準脫貧理念深入人心,“五個一批”引領脫貧致富,農民的眼界更寬了,腰包更鼓了,臉上的笑容也更多了……
“懸崖村”變“幸福村”
“藤梯變鋼梯、4G網絡覆蓋等等,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下,阿土列爾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四川涼山州昭覺縣的阿土列爾村,又被稱為“懸崖村”。 這里高山地區的村民,出入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懸崖,一條高聳直上、搖擺不定的“天梯”就是他們唯一的路。
2017年,通往山上勒爾社的2556級鋼梯建成,村民出行的時間大大縮短。(來源:央視網)
而就在今年,“懸崖村”的村民們再也不用過爬“天梯”的日子了!易地扶貧搬遷,讓全村84戶貧困戶全部搬遷到了位于縣城的集中安置點的新家。
一個衣柜、一個碗柜、一張桌子和四把椅子,還有嶄新的床。當“懸崖村”村民吉克曲俄走進新家,發現家里已經擺好了新家具,這些都是四川省財政按每戶5000元標準給搬遷村民們購買的。如果想購置電視機、電視柜、沙發、茶幾和洗衣機這樣的“五件套”, 當地還會給予每戶1600元的補貼。
更讓吉克曲俄高興的是,由于這里要入住的都是彝族群眾,建筑風格都極具彝族傳統聚落的特點,讓易地搬遷來的居民們暖心又舒心。為了解決村民就業、醫療和教育等問題,現場還設有專門的貧困戶搬遷入住志愿者服務站,對有需要的群眾進行指導幫助。
昔日懸崖上生活艱苦的小村落,如今已建成現代化的社區。(來源:央視網)
“懸崖村”的搬遷可以說是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的一個縮影。易地扶貧搬遷涉及生活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的總計近1000萬貧困人口,是脫貧攻堅工作中難度最大、投入最多、工作鏈條最長的“民心工程”,也是“五個一批”精準扶貧舉措中最難啃的“硬骨頭”。經過不懈努力,“十三五”期間,全國已建成安置住房266萬余套,960多萬搬遷群眾實現入住。
自身“造血”來脫貧
100%的貧困發生率在中國十分罕見,但云南德宏遮放鎮河邊寨村的村民小組謝里就曾是這樣的一個地方。
這里曾被稱作“密林中最后的部落”,與緬甸僅一河之隔,山高林密,耕地資源貧乏,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但是為了守護中國西南的邊境線,謝里村人選擇留下來。
謝里民居新貌。(來源:國際在線)
村民李玉煥回憶道,2000年她剛嫁進謝里的時候,沒有路、沒有電、沒有水,住的是原始的茅草房,“通信靠吼、交通靠走、喝水靠挑、溫飽靠要”。
2017年,李玉煥搬進了新家,蓋房子的錢主要來自政府和幫扶企業。那一年,謝里還通了4G網絡,大山里的村民一下子開了眼。追網劇、刷抖音、聊微信、上淘寶、聽流行音樂、玩網絡游戲……村民看到了豐富多彩的世界,也激發了他們想要靠知識文化脫貧致富、過上幸福生活的內生動力。
“以前我們是不怎么見到錢的。有需要的東西,都是到山上去采摘一些野菜、果子,背到集市上去賣,賣了再換一些米、油、鹽。”扶貧攻堅,讓村里人懂得了怎么去種植、養殖,“我們見到很多的錢了”。
如今李玉煥每天喂豬喂雞,在自家幾十畝地里套種玉米、堅果和百香果。為了不讓村民種出來、養出來的東西“爛在地里”, 村里想了各種辦法為村民的產品找銷路:采用“黨支部+農戶承包地入股+集體”的模式發展集體經濟,建立“蹦洼合作社”作為固定銷售渠道。一只七八十斤的羊就可以賣到一千四五,還供不應求。在各種舉措“擰成一股繩”的共同努力下,謝里小組32戶147人,在2019年全部脫貧。
俯瞰四川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沐恩邸社區衛生院、中心校、便民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來源:新華網)
為產業扶貧“插上翅膀”
“以前賣給果商2塊多錢一斤,去年通過互聯網賣往上海、江蘇、北京、廣東,平均一斤蘋果賣到5塊多錢。”這是陜西省長武縣巨家鎮馬家村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巨小寧一家的脫貧增收賬。
馬家村位于陜甘兩省交界處,這里曾一度交通不便,無主導產業、群眾收入單一,2014年被認定為貧困村。2017年9月,扶貧書記蒙海波開始帶領村民網上銷售特色農產品,幫助村民打開銷路,致富增收。
短短一年時間,馬家村已經前后開發出面粉、大豆、蜂蜜等16種農產品,并輻射到全鎮13個村。蒙海波還帶領大家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修建了一條產業配套路。路修好了,農產品更方便運出去了,馬家村的產業也走上了一條電商助農扶貧、規范化市場化運作的新路。
“十三五”期間,我國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助力扶貧,大扶貧格局逐步形成并日趨完善。電商扶貧、光伏扶貧、旅游扶貧等新業態方興未艾,縣長直播間“帶貨”、農民變“網紅”日益火熱……一系列扶貧創新模式,激發出貧困地區穩定增收的信心和動力。
回望“十三五”,農業農村快速發展,美好未來被勾畫得越來越清晰。不僅貧困人口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目標,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也得到全面提升,產業越來越紅火,百姓的笑臉越來越多!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今年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我國將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文/劉暢 制圖/張紫曦 校對/宋春燕)
中新社北京12月8日電題:“十三五”之“太空舞”:中國航天耕宇牧星耀蒼穹 北京時間12月6日11時5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今天(8日)上午,教育部召開第三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情況。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表示,目前,我國共有職業學校1.15萬所,在校生2857.18萬人;中職招生600.37萬,占高中階段教育的41.70%;高職(專科)招生483.61萬,占普通本專科的52.90%。
“‘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這些來之不易的偉大成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廣大人民群眾團結奮進、開拓進取的結果。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5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方向不變、道路不偏、力度不減,堅持和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我們披荊斬棘,奮勇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將不斷結出更多實踐成果,展現蓬勃生機。
信心和底氣,源于黨的堅強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是由我國制度優勢、經濟基礎、發展潛力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是長期起作用的基本格局。
總有一些年份,注定會在時間的坐標軸上鐫刻下熠熠生輝的印記。近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趙辰昕宣布,“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已全面完成,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全部喬遷新居。
愛是因為這是一條連接鄭州北區東西向的咽喉要道,而恨則是由于彩虹橋常常在早晚高峰擁堵得一塌糊涂。去年10月26日起,鄭州市對彩虹橋進行封閉,由此,驅車往來高新區和東區需要繞上一大圈。
“‘十四五’時期,海南最大的機遇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最重要的任務是高質量高標準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十三五”時期,海南辦成了許多過去不敢想、沒辦成的大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自由貿易港建設實現順利開局。
題:先學一步 深學一層——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黨組(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學習綜述 像農業農村部一樣,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黨組(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通過扎實深入的學習,進一步吃透全會精神。
“十三五”期間,我國社保制度體系逐步完善,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保障水平穩步提高,管理服務優化規范,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