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02日22:00 來源:河南交通廣播
近日,在浙大校園里,
自動行駛的22個物流機器人
引來學生關注
它們會穿過人群、馬路
到宿舍區送包裹
據浙江大學官方微博消息,
浙大成為了全球首個
純機器人送貨的高校!
浙大快遞配送量
排在全國高校前列
如今,機器人承包了
浙大的包裹配送需求。
這些機器人將兵分16路,
駛往27棟樓,
每天可送3000件包裹。
對此,學生表示,
有了機器人取快遞更加方便。
關鍵是它還很聰明可愛!
機器人一出,
便一舉登上微博熱搜
不少已經畢業的網友酸哭:
歡迎來到“畢業了啥都有了”系列
更多網友表示羨慕:
啥時候給我們學校安排上!
你希望這樣的機器人給你送貨嗎?
(來源:@浙江大學、錢江晚報、網友評論)
近日,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莫榮研究團隊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認為,目前人工智能對我國就業影響總體有限。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看來,國內制造業自動化替代崗位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11月初,北京現代滄州工廠的車間內一派忙碌景象,一輛輛升級改造版的悅納車型正駛下智能生產線。長江上游,重慶涪陵榨菜遠近聞名,過去制菜水直接排掉,現在人們用制菜水造出高品質醬油,走出一條循環經濟的綠色發展路子;
近日,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莫榮研究團隊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認為,目前人工智能對我國就業影響總體有限。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看來,國內制造業自動化替代崗位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從短期看,人工智能對就業總量影響相對溫和,結構影響重于數量影響,但就業結構性矛盾處于上升通道,潛在的技術性失業風險在增加。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看來,國內制造業自動化替代崗位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近日,人臉識別成為售樓處標配的新聞上了熱搜,將個人信息安全問題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乃至有人戲言要戴頭盔看房。或許不僅僅是人工智能,在未來的歷史進程中,科技越智慧,就越需要人治理的智慧。
外媒稱,人工智能正在飛速發展,以至于該領域的最新技術成果已經幫助創建出了知道何時不能信任人工智能的神經網絡。報道稱,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CSAIL)的計算機科學家亞歷山大·阿米尼說:“我們不僅需要生成高性能模型的能力,而且還需要了解何時不能信任這些模型的能力。
映象網訊(記者阮海峰 文/圖)11月19日,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公司管內待焦聯絡線職工利用12臺新型多功能換枕車進行施工作業。據悉
天氣轉寒,但在鄭州高鐵東站依然是人流如織的繁忙景象, 作為中國高速鐵路米字形路網的中心,數以萬計的旅客從這里被送往全國各地,開啟入冬后的一段又一段旅程。
17日上午,在鄭州東站西廣場,一部灰白相間外殼、富有科技感造型的機器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熙熙攘攘的人流停下腳步,人們紛紛拿出手機,記錄這部“網紅機器人”全程作業。這也是全國首個在高鐵站投用城市管養機器人的“首秀”。
11月16日,國新辦就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介紹說,10月份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3665億元,同比下降2.4%,降幅比1-8月份收窄2.0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