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02日15:13 來源:參考消息網
參考消息網11月1日報道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0月30日發表于澤遠的題為《五中全會為何強調戰略定力?》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
在中美對抗有增無減、臺海危機加劇的背景下,中國高層如何判斷國際、國內局勢,中國近期和中遠期目標是否受到大的影響,10月29日閉幕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給出了答案。
五中全會對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的判斷是:盡管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中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
對于中國面臨的迫切問題,五中全會指出,中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
在此基礎上,五中全會號召全黨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
簡要地說,五中全會在分析國內外形勢后,得出了“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這一重要結論。這將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國制定內政外交政策的基本出發點。
保持戰略定力并非一句空話,它意味著中共將不受國內外局勢變化的影響,堅持把發展經濟和解決國內問題作為第一要務。
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指出,要“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凸顯了我們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整體性中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全局觀念。
面對各種風險挑戰,全會提出的“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更有深意。概括起來就是,堅定戰略定力,扎實修煉內功,辦好自己的事,贏得更好的經濟社會發展空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致力于辦好自己的事,要保持戰略定力。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發布之后,總臺記者獨家專訪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弗朗西斯·高銳。創新發展離不開資金、基礎設施、教育科研的投入,離不開成熟的商業和市場環境,對創新的不懈追求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得到回報。
8月16日出版的第16期《求是》雜志發表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015年11月23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習近平: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過程中,污染防治和環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關口。這段話出自2019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發表的講話。
在日前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我國工業經濟上半年成績單出爐。(廣州日報評論員夏振彬)分享到:廣州無新增確診病例 新增4例境外輸入無癥狀感染者7月27日0時至24時,廣州市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5月23日上午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習總書記這一旗幟鮮明的論斷,凸顯出黨中央“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生動詮釋了“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所蘊含的深刻啟示,為新時代經濟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中華民族追尋千年。這是中國消除絕對貧困的最后戰役。攻堅任務更加艱巨。中華民族又一次遭遇重大考驗。信心百倍、一往無前。這是一個大國從容自信的戰略定力。來源:新華社 信心百倍、一往無前!
今天,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正式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不對經濟增長目標作量化要求,是綜合考慮內外部環境變化做出的重要決定,體現了務實的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實現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拉動市場、穩定增長等目標并不容易。
如果說安吉以15年的成功實踐,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偉大,那么秦嶺別墅問題則從反面提供了破壞生態必嘗惡果的教訓和警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查處秦嶺北麓西安境內違建別墅問題、加強秦嶺生態保護作出重要指示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