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8日09:50 來源:新華社
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的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舉世矚目
會議將審議中共中央關于
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五年規劃為何重要?
中國如何編制五年規劃?
規劃編制體現怎樣的中國式民主?
下一個五年規劃可能包含哪些內容?
“洋記者”為你一一解答
總策劃:嚴文斌
策劃:孫承斌 王進業 駱國駿 姜微
監制:王敬中 李斌 季明
統籌:張正富
編導/剪輯:高杉
文案:張卉 海倫·本特利
記者:張卉 李德欣 許曉青 陳愛平
攝像:郭沛然 狄春 夏子麟 田晨旭
新華社對外部
新華社北京分社
新華社上海分社
聯合制作
以五年規劃來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凸顯著政黨領導下“中國之治”的獨特優勢。中國共產黨始終恪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讓人民真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參與主體、共享主體、評判主體。
中國發展模式從來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概念或思維框架,而是一個隨時間變化而不斷變化的思維探索和實踐探索的集成。從中長期看,我國發展面臨不少挑戰,包括如何提升中國經濟在全球價值鏈的位置,如何使得我們的資本、人力、土地等要素流通與高質量發展的中國經濟更加匹配等。
“十三五”規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編制的第一個五年規劃,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最后一個五年規劃。在歷次的五年規劃(計劃)編制中,我們黨和國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未來規劃編制提供了重要啟示。
3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發布。(來源:人民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編制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五年規劃作用的充分發揮,得益于我們在長期發展實踐中形成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經驗。中長期發展規劃是向世界宣示中國發展戰略的重要方式,也是國際社會了解、支持和參與中國發展的重要渠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編制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中長期發展規劃是向世界宣示中國發展戰略的重要方式,也是國際社會了解、支持和參與中國發展的重要渠道。
規劃《建議》明確提出,要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促進充分就業,保障勞動者待遇和權益。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完善土地出讓收入分配機制,探索支持利用集體建設用地按照規劃建設租賃住房,完善長租房政策,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
【規劃建議60條,要點全在這里】新華社今天受權發布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共60條,要點全在這里。
參考消息網10月31日報道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0月30日發表了題為《五中全會為未來五年定調》的文章,作者為史蒂文·李·邁爾斯。公報稱,有習近平同志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領航掌舵,“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出現的各種艱難險阻”。
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中國未來5年乃至15年如何發展擘畫了壯闊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