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7日16:54 來源:海外網
資料圖:位于賓夕法尼亞州的美國鋼鐵公司五大湖工廠外景。(圖片來源:路透社)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在對紐約經濟俱樂部和其他經濟團體發表演講時稱,他將把美國打造為世界的“制造業超級大國”。不過,美國媒體對他的這一說法提出了質疑,美國《華爾街日報》10月25日刊文稱,自2018年7月以來,美國制造業就業崗位增速便開始放緩,制造業產量在2018年12月就已經見頂,“特朗普并沒有實現美國制造業復蘇”。
過去多年來,如何重振制造業一直是美國政府面臨的巨大挑戰。2016年,特朗普在大選中出人意料地擊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很大程度上因為他在競選中提出的復興傳統制造業的政策,贏得了在美國制造業整體衰落過程中失意的東北部“銹帶”諸州藍領階層的支持。然而三年多之后,白宮的經濟政策似乎并沒有解決美國制造業面臨的問題。
特朗普政府不斷挑起的貿易戰,實際上拖累了美國制造業復蘇的腳步。在密歇根州,克萊斯勒、通用汽車和福特關閉了所有的工廠,汽車企業過去三年在當地的投資削減了29%;俄亥俄州年度工作崗位增加值從2016年的36200個暴跌至2019年的3700個。《華爾街日報》指出,盡管美國政府宣稱過去三年半美國制造業增加了40萬工作崗位,但其中75%的工作崗位是在2018年7月中美貿易摩擦爆發前創造的。美聯儲的數據也顯示,盡管貿易摩擦保護了美國國內一些行業,促進這些行業的就業增長了0.3%,但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措施導致從中國進口零部件的成本上升,影響了其他制造業企業的生產和經營,并導致就業率萎縮1.1%,因此從總體來看,美國制造業就業率反而因為貿易摩擦降低了0.7%。《今日美國》稱,總統的貿易戰令美國失去了工作和工廠。
白宮試圖以關稅戰引領“美國制造業企業回流”的希望也沒有實現。據彭博社9月9日報道,上海美國商會當天發布報告稱,在接受調查的200多家制造商中,只有大約4%的制造商愿意將生產轉移到美國;超過75%的企業表示,它們不打算將生產移出中國。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8月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商業環境調查》也顯示,近七成美國企業對中國未來五年的市場抱有信心,超過九成的企業表示其中國業務仍在盈利,87%的企業沒有將生產線搬離中國的計劃。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7月,外商在華新設企業18838家,美國在華新設企業最多,多達860家。即便是那些離開了中國的企業,也更多遷往了墨西哥、東南亞等用工成本更低的國家,并沒有回流至美國。
從根本上來說,美國傳統制造業的衰落在經濟全球化和美國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本就難以避免。過去幾十年里美國制造業占GDP持續下降,2019年3季度美國制造業增加值僅占GDP的11.0%,創下72年來歷史最低值。一方面從制造業結構看,美國比較優勢和資源稟賦發生變化,中、低技術產業過了發展的頂點,初、中級制造業逐漸衰退,不會吸引新的勞動力。與此同時,高級制造業成為主導,制造業產出相對均衡。一旦產業結構提升完成,美國會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資源優化配置,尋找更廉價的資源與市場,將低級制造業逐漸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北美最大汽車玻璃生產商Vitro宣布今年將關閉其位于印尼安納州和密歇根州的工廠;能源管理公司伊頓集團則因為稅務等原因將公司總部遷往愛爾蘭,并削減了在艾奧瓦、北卡羅來納和俄克拉荷馬等州的工作崗位。
另一方面,過去幾十年經濟結構轉型的過程中,美國經濟早已從制造業為核心轉向服務業為核心。在產業升級的過程中,美國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雖然掌握了人工智能、數字技術、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和新材料等高新技術制造業的核心技術,但美國企業更傾向于將研發和設計等“服務化”部門留在美國,生產與制造環節則被大規模外包。這也導致在產業升級過程中,服務業比重進一步加大。同時,美國在技術工人儲備、勞動力成本、職業技能教育與培訓上存在不足,也制約了“再工業化”戰略的實施。因此,美國制造業的相對與絕對水平的雙重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客觀規律。
事實上,在美國,能否復興制造業早已成為一個政治問題。不過,事實已經一次次證明,在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產業分工高度發展的背景下,以政治強力干涉市場發展趨勢、強行“脫鉤”是絕對不可行的。(聶舒翼)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點擊“海外網評”,讀懂中國與世界。
參考消息網10月30日報道境外媒體稱,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會議十九屆五中全會29日落下帷幕。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美國零售商家得寶一處門店外景。(圖片來源:美聯社) 據路透社報道,目前已經有約3500家美國企業就特朗普關稅政策采取了法律行動,要求償還已支付稅款、呼吁美國政府改變關稅政策。
美國副總統彭斯星期一以威脅的口吻說,若要美國與中國達成經貿協議,北京需要兌現其承諾,包括中國在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中尊重香港法律完整性的承諾。美國高官近來不斷就將中美經貿談判與香港的事情掛鉤做出含混表示,彭斯星期一的表態則是意思最赤裸裸、口氣最蠻橫的一次。
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雙方牽頭人本周二通電話后,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于星期四表示,中方將采取必要反制措施回擊美方本月初宣布的對另外30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征關稅的決定。我們承認,貿易戰對中國經濟有損害,同時我們在采取積極的努力降低那些損害的程度,我們對中國的體制有能力在這個方向上實現最大的作為充分自信。
據中國官方消息,鑒于美方發出新的關稅威脅,中方決定暫停對進口美國農產品加征關稅的排除,中國企業也已經暫停采購美國農產品。這一消息傳遞了中方的明確態度:不接受美國對其他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10%的關稅,如果美方實施這一決定,中方的反制措施決不會缺席。
據中國官方消息,鑒于美方發出新的關稅威脅,中方決定暫停對進口美國農產品加征關稅的排除,中國企業也已經暫停采購美國農產品。這一消息傳遞了中方的明確態度:不接受美國對其他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10%的關稅,如果美方實施這一決定,中方的反制措施決不會缺席。
據新華社星期天從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相關方面獲悉,7月19日以來,一些中國進口企業與美企就采購美國農產品達成新的交易,中國有關企業還將繼續詢價,增加購買美國農產品。善意終歸是善意,雙方只有達成協議并確保協議落實,中國對美國農產品的大宗購買才能夠得到長期保障。
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關系之深度調整激起一些迷霧在所難免。當前,透過中美經貿摩擦,很多人在思考大國相處之道,談論“修昔底德陷阱”的聲音也隨之多起來。(一)正如美國觀察人士所指出的,當前美國“任由政治論述墜入不良深淵”的現象頗為令人擔憂。
針對俄羅斯總統普京日前有關俄方對中美貿易戰“坐山觀虎斗”的言論,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2日說,有關媒體不要斷章取義,任何試圖挑撥中俄關系的圖謀都不會得逞。
動輒對其他國家以加征關稅相要挾,是當前美國決策者的思維定式——凡是美方要的你就得給,否則就拿加征關稅的大棒威脅你。最近,美方用加征關稅恫嚇墨西哥,迫使墨方同意加大力度阻止試圖抵達美國的中美洲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