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7日10:33 來源:央視新聞
原標題:
2020年是中國“十三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確保到2020年現有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稱“時間十分緊迫、任務相當繁重”,需“采取超常規舉措,拿出過硬辦法,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那么,從2016年開始的“十三五”期間,為了打贏這場最艱苦的硬仗,我們拿出了怎樣的超常規舉措和過硬辦法呢?
根據我國“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2020年全國5575萬人要脫貧摘帽,和全國人民一起同步邁入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這是黨中央的莊嚴承諾,數字是明確的,任務是剛性的,可以說,這是一場沒有退路的硬仗。
2015年底,中央召開扶貧開發工作會,對脫貧攻堅作出全面部署。脫貧標準非常清晰,人均純收入要超過國家的扶貧標準,在2020年大約是4000元,同時要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十三五”脫貧攻堅任務明確,目標清晰,可是難度也擺在面前:一方面,這5000多萬貧困人口都是經歷了前幾輪扶貧,始終沒有脫貧的人口,本身脫貧難度大;另一方面,當時中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的放緩也是無法忽視的因素。
中國社科院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 吳國寶:最近幾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比前十年降低了三個點,三個點意味著經濟增長對減貧的帶動作用明顯在減弱,這種情況毫無疑問會增大脫貧攻堅的難度。
面對這場困難重重又必須打勝的戰役,我國提出了脫貧攻堅的基本方略——核心內容是做到“六個精準”: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金米村地處秦嶺腹地,產業發展一波三折。最初當地跟風種植牡丹、魔芋等,但都以失敗告終。“十三五”的頭一年,2016年脫貧攻堅戰打響后,金米村作為首批重點幫扶村,縣里派駐了扶貧工作隊和第一書記,還是搞產業,這回選準了木耳產業。可是因為有失敗的經歷,村民剛開始并不買賬,有的貧困戶還阻攔家人去種棚。
看到群眾有顧慮,當地想了不少辦法:第一、實行“借棚還耳”、“借袋還耳”的新機制——大棚和菌包全都免費出借,到收成時,貧困戶還上干木耳即可,解決了大伙兒的資金難題;第二、推行“一對一”科技幫扶機制,如何打孔、掛袋、采耳,啥時候該澆水、該通風,都有技術員面對面培訓。
柞水小木耳不僅讓金米村的貧困戶脫了貧,還做出了大產業,為了讓更多的貧困戶盡快脫貧,我國在脫貧路徑上實施“五個一批”: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同時還加大了包括財政、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強化組織保障,強化黨對脫貧攻堅的全面領導,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體制機制,中西部22省區市黨政主要領導向中央簽署脫貧攻堅責任書,立下軍令狀。在這一系列政策保障下,2016年這一年,貧困人口從5575萬減少到4335萬人,減少了1240萬。然而,一座更險要的大山聳立在脫貧攻堅的路上,那就是深度貧困。
中國社科院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 吳國寶:隨著脫貧攻堅的推進,發現一部分地區,貧困人口比較集中,貧困程度比較深,這部分地區盡管地方區域占的比例不是太大,但是貧困人口占的比例很高,貧困發生率都在18%以上。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青海、四川等四省涉藏州縣、甘肅臨夏州、四川涼山州和云南怒江州等“三區三州”列為深度貧困地區,組織制定“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實施方案,將新增的資金、項目、政策向“三區三州”傾斜。這些地區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滯后,社會文明程度較低,生態環境脆弱,脫貧任務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是讓他們盡快脫貧的一個辦法。
在云南省怒江州村子建在陡坡上的場景隨處可見,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挪窮窩、斷窮根是怒江州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現實選擇。可是有些村民卻因為各種擔心不愿搬遷。
為了做通群眾工作,當地選派了1000余名熟悉民族語言、有駐村工作經歷、善于做群眾工作的精兵強將,組成“背包工作隊”,深入易地扶貧搬遷任務未完成的村組,點對點攻堅、逐村逐戶攻克,手把手幫助貧困群眾“搬出大山、遷入新居”。
在“背包工作隊”的努力下,占全州總人口近五分之一的易地扶貧搬遷對象已全部“搬出大山,遷入新居”。說服搬遷難,要讓他們安心住下來更難。怒江蘭坪縣移民搬遷的安置點,從外觀看和一般的小區沒有區別,仔細看會發現在外立面上還貼著象、牛、兔等醒目的圖案,這可不是為好看用的。因為一些年紀較大的貧困戶根本不識字,為了讓他們不走錯樓門,當地特意用他們好辨識的圖案來區分。
村民搬進城以后,孩子就在安置區的學校上學,老人看病不用再走幾十公里的山路,安置點附近開辦了扶貧車間。為了加強溝通,一些從大山里搬出來的村民還走上了管理崗位。
通過艱苦、細致的努力,“三區三州”貧困人口從2017年底的305萬人減少到2019年底的43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4.6%下降到2%。與此同時,截止到2019年底,全國95%以上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全國只剩下551萬人沒有脫貧。
就在“十三五”期間脫貧攻堅任務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時候,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大家的節奏。農產品銷售受阻、外出務工的步伐也受到了影響。為了降低疫情帶來的影響,各級政府組織外出務工和就業,截至8月底,全國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達到2898萬人,已經超過去年外出務工規模。通過開展消費扶貧行動,截至8月底,扶貧產品銷售金額近1300億元。越接近最后的勝利,越要鞏固住成果,根據國務院扶貧辦統計,全國脫貧不穩定戶有200萬人,邊緣易致貧戶有300萬人。在防止返貧、增收致富的路上,消費扶貧大有可為。
山西隰縣竹干村地處呂梁山深處,溫差大、光照足、無霜期長,是梨果的優生區域,“玉露香梨”是知名的原產地品牌。可是,過去由于山大溝深、交通不便,眾多農戶守著優良的果品卻賣不出好的價格,2017年年底以前,這里還屬于貧困村。2016年開始,當地縣委、政府通過調研,確定通過電商深化產業帶動當地農戶增收。
為了從產業鏈源頭解決農產品標準化、品牌化、電商化以及信任難、流通難、銷售難等問題,全縣還建立了190個農村電商服務站,直接與貧困人口實現對口幫扶。
為了保證今年脫貧攻堅任務順利完成,我國實施掛牌督戰的辦法,有掛牌督戰任務的7個省區都制定了實施方案,52個縣和1113個村都制定了作戰方案,目前,各地正按照任務清單做最后的沖刺。
2020年只剩下了最后兩個月,脫貧攻堅也到了決戰決勝的沖刺階段,需要我們善始善終、善作善成。翻越貧困這座大山,解決絕對貧困問題還是第一步,接下來,鄉村振興,共同富裕,也有很多硬骨頭要啃。在脫貧攻堅中我們積累了一些致富好經驗,找到了一些適合當地情況的產業增長點,用好這些成果和經驗,把它們同鄉村振興政策有效銜接起來,也會讓鄉村振興的道路走得更踏實。
中新社北京12月8日電題:“十三五”之“太空舞”:中國航天耕宇牧星耀蒼穹 北京時間12月6日11時5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今天(8日)上午,教育部召開第三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情況。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表示,目前,我國共有職業學校1.15萬所,在校生2857.18萬人;中職招生600.37萬,占高中階段教育的41.70%;高職(專科)招生483.61萬,占普通本專科的52.90%。
“‘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這些來之不易的偉大成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廣大人民群眾團結奮進、開拓進取的結果。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5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方向不變、道路不偏、力度不減,堅持和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我們披荊斬棘,奮勇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將不斷結出更多實踐成果,展現蓬勃生機。
信心和底氣,源于黨的堅強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是由我國制度優勢、經濟基礎、發展潛力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是長期起作用的基本格局。
總有一些年份,注定會在時間的坐標軸上鐫刻下熠熠生輝的印記。近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趙辰昕宣布,“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已全面完成,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全部喬遷新居。
愛是因為這是一條連接鄭州北區東西向的咽喉要道,而恨則是由于彩虹橋常常在早晚高峰擁堵得一塌糊涂。去年10月26日起,鄭州市對彩虹橋進行封閉,由此,驅車往來高新區和東區需要繞上一大圈。
“‘十四五’時期,海南最大的機遇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最重要的任務是高質量高標準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十三五”時期,海南辦成了許多過去不敢想、沒辦成的大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自由貿易港建設實現順利開局。
題:先學一步 深學一層——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黨組(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學習綜述 像農業農村部一樣,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黨組(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通過扎實深入的學習,進一步吃透全會精神。
“十三五”期間,我國社保制度體系逐步完善,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保障水平穩步提高,管理服務優化規范,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