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朋友圈” 為何謠言多
隨著智能手機普及,越老越多的老人通過手機瀏覽信息。
短視頻、公眾號、網絡直播……在信息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加。而逐漸用上智能手機的老年人也被“信息洪流”所包圍,一篇篇標題聳人聽聞的“爆款”文章在他們的朋友圈、同學群、老友群里刷屏。然而,有研究表明,老年群體受網絡謠言的影響最大,也是轉發網絡不實信息最多的群體之一。對于年輕人而言,如何為父母辟謠也成了一大難題。今天(10月25日)是重陽節,也是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的“老年節”,讓我們一同關注信息洪流下的老年人。
智能手機幫我們開啟了一個光怪陸離的新世界,也讓不少人陷入真假難辨的信息洪流中。有研究發現,65歲以上的老年人是轉發假新聞的主力,他們分享假新聞的數量是18~29歲人群的近7倍。網上那些代入感很強的養生偽內容和“為你好”謠言,為何總能讓老年人信以為真?
對“養生小妙招”他們深信不疑
一部智能手機、幾款短視頻App,就足以改變一些老年人的作息習慣,并支配他們的生活。
每個休息日的清晨,南寧市民廖婷婷(化名)都是伴隨著家里禮樂聲醒來的。這是媽媽沉迷抖音后學到的“養生小妙招”——按照那篇文章所說,每天不同時辰聽不同的古風禮樂,能對不同的身體臟器起到保健作用。對此,廖婷婷的媽媽深信不疑。
幾年前,廖婷婷有了寶寶,已經退休的媽媽特地從桂林來南寧照顧她們。女兒上幼兒園后學會刷抖音,外婆也跟著玩起來。于是,一老一少經常躺在沙發上,各自捧著電子設備,看得入迷。自己的寶寶好管理,但對于媽媽,廖婷婷想管也無能為力。
廖婷婷說,媽媽幾乎所有的空閑時間都在看短視頻,尤其對一些“養生方法”格外關注。除了定時聽音樂,媽媽還在孫女的床頭放了幾個檸檬——這也是她從抖音上看到的,說是檸檬有助于睡眠,孩子能長得更高。“幸好媽媽對一些偽科學有基本的分辨能力,她信的都是無傷大雅的東西,我也就不管了。”廖婷婷說。
別以為只有年輕人會被各類美容方法“種草”,不少老年人也是粉絲。
年邁的陶女士家住青山路,她很介意臉上的黃褐斑,經常在手機上搜索如何袪斑。不久前,她看到一篇自媒體推送的文章,說是在臉上涂抹白醋、紅糖、檸檬、牛奶、西紅杮、蘆薈等能袪斑,文章里還配了一張土法袪斑效果圖。
“有圖有真相”,陶女士深信不疑,她每天早晚都要把這些東西混合起來洗臉。堅持了兩個月后,她臉上的斑不僅沒有祛除,臉還出現嚴重過敏,不得不去醫院就診。
轉發“雞湯文”,還要兒女交“讀后感”
“你千萬別吃雞蛋,很多雞蛋是橡膠做的。”10月24日上午,市民潘先生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
對于年輕人來說,這是幾年前就被證偽的謠言了,但潘先生的媽媽還是把相關傳言保存到微信收藏夾,時不時發到家人群,提醒大家注意。24日一早,看到兒子在朋友圈曬早餐,里面有雞蛋、牛奶和面包,老人家趕緊打電話叮囑一番。
潘先生說,他媽媽是一名只有小學文化的農村婦女,最近幾年開始玩智能手機。老人經常在微信上瀏覽各種健康養生公眾號推送的文章,每天都會推送幾篇甚至十幾篇文章到家人群,供晚輩閱讀。其中,她最堅信不疑的是“有些雞蛋是橡膠做的”。
潘先生經常勸媽媽,雞蛋成本很低,橡膠的價格比雞蛋貴,不法分子不會做這種虧本的買賣。但媽媽卻和他“杠”上了:“如果是假的,怎么可能拍得出視頻?怎么可能推送到我們的手機上?”
家住埌東的謝女士告訴記者,自從她媽媽迷上短視頻后,整個人的畫風和以前大不一樣,老人每天都要轉發一些“雞湯文”到家族群,并要求子女們交“讀后感”給她。幾天前,謝女士就收到媽媽的一條信息,是一個以“孝順”為主題的小視頻,里面的觀點是孩子順從才是對老人最大的孝順。謝女士十分無奈:“媽媽覺得我經常反對她玩手機,這就是不夠順從,不‘孝順’。”
調查顯示,老人受謠言毒害最深
市民黃女士在社區從事老年人服務工作多年。她發現,現在不少老年人都有智能手機,他們手機里訂閱最多的,除了健康養生的內容,還有一些搞笑視頻號或所謂的食品安全內容,其中不少是自媒體制作的,沒有什么可信度。
黃女士的微信里,有專門服務老年人的微信群,幾乎每天都有人轉發數十篇甚至上百篇推文,內容大都是一些聳人聽聞的謠言,比如“飛機撒藥治白蟻不能曬被子”“吃方便面會致癌”等。
黃女士說,很多老人看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就不加分辨轉發到各個群里,有時她會提醒對方不要轉發未經證實的信息,要關注官方媒體,“但不少老人已養成習慣,一旦認定某些公眾號或視頻號,就會經常觀看、轉發。特別是有‘不轉就不是中國人’這種提示的,老人轉得更快”。
此前,不少媒體發布過網絡謠言榜單,“洋蔥能殺死感冒病毒”“菠菜豆腐一起吃會得結石”等一大波謠言榜上有名。有調查顯示,由于謠言鑒別能力差、受教育程度低、主觀幸福感低等原因,老年人是受謠言毒害最深的群體。(記者 李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