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6日11:54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穩步增長,財政實力持續增強,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翻開我國的國家賬本,一個個真實的數字,展現了過去五年的改變。
17萬億元、18萬億元、19萬億元,這是2017年到2019年,我國財政收入跨過的一個個新高度,2019年的規模,已經相當于法國的GDP總量。
2016年到2019年,我國財政收入四年增長約1.3倍,年均增長率達到5.7%,總量70.6萬億元。雖然2020年還沒到年底,不過估算一下,十三五時期,我國財政收入累計約在88.6萬億元左右。這是什么概念?相當于約有100萬噸的百元紙幣,可以裝滿約10萬輛重型卡車(10噸荷載)。
財政收入中的“主力成員”稅收收入,從2016年到2018年分別突破13、14、15萬億元,年均增長6%。稅收占比較“十二五”末期提升一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我國財政收入的質量不斷提高。
雖然國家賬本越來越厚實,但是變厚的速度卻在變慢。這是為什么?不得不提減稅降費。
“十三五”期間,我國全面推廣營改增,實施個人所得稅改革,再加上一系列降費措施的落地落實,真真切切地讓企業和個人享受到了政策紅利。
國家讓利于民,財政收入增速自然就會放緩,從2017年的7.4%,逐漸下降到2019年的3.8%。
這些年來,我國的家底越來越厚實,但是花的錢也真不少。2016年到2019年,全國財政支出分別突破18、20、22、23萬億元,四年增長約1.4倍,年均增長率達到8%,四年總量超過85萬億元。無論是總量還是增速,支出都明顯快于同期收入。
錢重點花在了哪里?民生,毫無疑問排在了第一。
2016-2019年,我國在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住房保障、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上花的錢,從9.6萬億元增加到了12.4萬億元,占當年總支出的比重從51.1%(2016年)提高到52.1%(2019年)。保基本、兜底線,“十三五”以來,我國在財政收支平衡壓力較大的情況下,確保了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減。
(編輯 趙汗青)
中新社北京12月8日電題:“十三五”之“太空舞”:中國航天耕宇牧星耀蒼穹 北京時間12月6日11時5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今天(8日)上午,教育部召開第三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情況。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表示,目前,我國共有職業學校1.15萬所,在校生2857.18萬人;中職招生600.37萬,占高中階段教育的41.70%;高職(專科)招生483.61萬,占普通本專科的52.90%。
“‘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這些來之不易的偉大成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廣大人民群眾團結奮進、開拓進取的結果。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5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方向不變、道路不偏、力度不減,堅持和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我們披荊斬棘,奮勇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將不斷結出更多實踐成果,展現蓬勃生機。
信心和底氣,源于黨的堅強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是由我國制度優勢、經濟基礎、發展潛力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是長期起作用的基本格局。
總有一些年份,注定會在時間的坐標軸上鐫刻下熠熠生輝的印記。近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趙辰昕宣布,“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已全面完成,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全部喬遷新居。
愛是因為這是一條連接鄭州北區東西向的咽喉要道,而恨則是由于彩虹橋常常在早晚高峰擁堵得一塌糊涂。去年10月26日起,鄭州市對彩虹橋進行封閉,由此,驅車往來高新區和東區需要繞上一大圈。
“‘十四五’時期,海南最大的機遇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最重要的任務是高質量高標準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十三五”時期,海南辦成了許多過去不敢想、沒辦成的大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自由貿易港建設實現順利開局。
題:先學一步 深學一層——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黨組(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學習綜述 像農業農村部一樣,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黨組(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通過扎實深入的學習,進一步吃透全會精神。
“十三五”期間,我國社保制度體系逐步完善,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保障水平穩步提高,管理服務優化規范,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