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4日17:49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今年是中國“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五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不僅為中國人民創造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也與世界共享了發展機遇。世界各國人民與中國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
德國國際商務管理咨詢師熊凱·馬庫斯和中國的結緣不僅僅是因為娶了一位中國太太,更是由于在過去數年間,他頻繁往返中德之間,親歷了中國的飛速發展。2017年,馬庫斯萌發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用長跑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支持。他從德國漢堡出發,一路穿越波蘭、白俄羅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歷時9個月,最終抵達中國上海,全程約1.2萬公里,成為世界首位用雙腿丈量古絲綢之路的極限跑者。
這位中德文化使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多年來我一直定期前往中國,我特別喜歡這個國家。三年前,我決定從漢堡一路長跑到上海,作為中德友誼、尤其是有著三十年友城關系的漢堡和上海之間友好往來的一種記錄。我每次去中國都特別期待,因為在那里我總可以學到大量的新事物。中國很多領域的發展都走在世界前列,令人受益匪淺。”
△馬庫斯一路從漢堡跑到上海
馬庫斯認為,中國在最近幾年的發展尤其令人驚嘆,社會的方方面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馬路上比比皆是的電動汽車、農村屋頂上隨處可見的太陽能電池板、在德國需要五個應用程序才能完成的事情,在中國一個應用程序就能搞定……這些進步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更加美好。
△馬庫斯沿途向好奇的民眾講述自己的故事
△馬庫斯極限跑途中向好奇的民眾講述自己的故事
漢堡作為德國的最大港口,被稱為是“通往世界的門戶”,也是“一帶一路”倡議在歐洲端最重要的節點城市之一。而馬庫斯過去幾年在漢堡更是切身感受到了中德之間越發緊密的聯系與往來,尤其是疫情期間,兩國守望相助、協同應對,展現出團結抗疫的力量:“‘一帶一路’倡議對全世界都具有深遠意義,因為順暢的經貿交流渠道至關重要。陸路、海路和航空的立體交通網讓中國的貨物可以順利抵達漢堡。在疫情暴發之初,我們也正是通過這些物流渠道向在中國的朋友提供支持。此后到了德國疫情趨緊的時候,來自中國的防疫物資同樣被很及時地送到了我們手中。這無疑是‘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團隊合作的體現。”
△極限跑讓馬庫斯進一步加深了對中國的了解
△很多人聽說了馬庫斯的事跡在途中“陪跑”
馬庫斯告訴記者,有關他“一帶一路”極限跑的德語電視節目播出后讓很多德國人對中國的生活有了較為直觀的認識。德國人的講述更符合歐洲受眾的習慣,更有利于他們理解中國的風土人情。另外,馬庫斯在結束極限跑返回德國后還進行了橫穿歐洲的騎行活動,從挪威到希臘一路騎行6300公里。他沿途向當地民眾介紹和分享他沿古絲綢之路長跑的經歷并宣傳“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國文化。馬庫斯說:“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將‘一帶一路’和空運、鐵路、航運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呈現出來,讓大家感受到這個倡議并非只涉及經濟領域、跟貨物的進出口相關,而是就在身邊觸手可及的地方。我們可以通過它認識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等等。我在此之前從來沒有跑過馬拉松。很多人問我是如何做到的,我想是因為我堅信自己可以完成,而且我有很明確的目標——架起一座中德人民互相理解的橋梁。”
△馬庫斯(左)抵達上海、完成“一帶一路”極限跑
△馬庫斯抵達上海,完成“一帶一路”極限跑
在馬庫斯看來,包括德國人在內的歐洲人對中國的了解還遠遠不夠,甚至受某些媒體的影響持有很多片面的想法。但當他將自己在中國的見聞和經歷帶回德國、分享給更多的人和企業之后,時不時會有朋友決定也去中國走一走、看一看。馬庫斯得到的反饋幾乎都是:親身體驗到的中國跟想象中的很不一樣。他說:“百聞不如一見,這正是我所希望的。人們應該始終保持好奇心,也正是好奇心驅使著我不斷到中國去。我把在中國感受到的、拍攝下來的真實情況告訴德國人,他們的思維方式也會發生改變。相信隨著理解和互信的加深,德中人民將攜手實現更多目標。”(總臺記者 阮佳聞)
巴西圣保羅州立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馬庫斯近日接受了總臺記者的專訪。圣保羅州立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 馬庫斯:(“十三五”期間)中國在培養技術和學術人才方面表現出色,中國在專利申請方面表現出色,中國在博士培養方面表現出色,中國在量子計算方面表現出色。
環球時報消息,當地時間8月2日,34歲的芬蘭女總理桑娜·馬琳(Sanna Marin)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喜訊,她和18歲時相戀、在一起已經長達16年的丈夫馬庫斯終于喜結連理。現年34歲的女總理桑娜·馬琳是社會民主黨人,出生于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自述工薪家庭出身,在投身政治生涯前曾做過收銀員。
從一月份疫情爆發以來,身邊中國的同事就一直在關注事態的發展,對疫情的局勢也比其他同事更加了解。疫情的快速蔓延,讓很多德國人也最終改變了自己的看法和行為。談到中國的對外援助,他還用了一句坐飛機時經常能聽到的一句安全廣播。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免疫學專家 詹金斯:通常來說,有抗體說明你有一定的免疫力,這可以解釋群體免疫的概念。生物技術公司分布式生物創始人 格蘭維爾:問題在于病毒變異得太快,你的免疫應答到明年就過時了。